韩城周原大禹庙

央迈勇

<p class="ql-block">央迈勇</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6611</p> <p class="ql-block">今年6月,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陕西韩城寻古探幽。参观了许多国保和省保单位,周原村大禹庙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大禹是人文始祖黄帝的玄孙,夏朝开国君主。大禹作为华夏祖先之一,是第一位成功治理黄河水患的英雄。相传大禹凿龙门治黄河的故事就发生在韩城,《尚书·禹贡》中记载“导河积石,至于龙门”,讲述了大禹治理黄河时,从青海的积石山开始,凿山穿地,直至陕西韩城和山西河津的龙门山,他采用疏导的方法,毅然凿开龙门,使平地的积水注入江河,最终成功驯服洪水 。夏朝时,韩城属雍州之域,因大禹治水凿龙门,龙门又称“禹门”,此地也成为韩城在四千年前夏朝的称谓 。</p><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夏禹凿龙门治水、造福于民,当地人民于元大德五年(1301年)在城郊周原村修建大禹庙,供奉和纪念夏禹的万世功德。周原村大禹庙于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大禹庙。 。</p> <p class="ql-block">韩城周原村大禹庙始建于元大德五年,最初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明代万历年间、清代嘉庆年间曾两次大规模重修,现存建筑主体保留了明清风格。庙宇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呈纵深分布,占地6500平方米,整体为二进式院落,沿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献殿和正殿。布局严谨对称。</p> <p class="ql-block">大禹庙山门为单檐硬山顶,面阔三间,当心间开门,具有典型的北方明清建筑风格,整体简洁大方。 山门上悬挂着木刻“大禹庙”匾额,藏青色的字体正气朴实,其上下款分别题记“嘉庆岁次乙亥(1815年)桐月吉旦”及“中西六社重修”字样,记录了庙宇的重修时间和相关信息 。</p> <p class="ql-block">献殿为元代建筑,单檐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四椽袱或五椽袱。面阔明三间暗五间,平面长方形,长11.14米,宽6.00米,各间面阔几乎相等,当心间面阔略大于次间。前檐柱为八角形石柱,东柱内侧上部有“元大德五年”的题记 。</p> <p class="ql-block">大禹庙献殿的两根前檐柱为八角形石柱,是该建筑年代的重要佐证,其细节暗藏历史信息。东柱内侧上部刻有“元大德五年”(1301年)的题记,与大禹庙始建年代完全吻合,直接证明献殿为元代原构,是确认庙宇历史沿革的核心实物证据。这两根石柱不仅是建筑构件,更是大禹庙“元代始建”的活档案,为研究北方元代建筑技术提供了珍贵实例。</p> <p class="ql-block">大禹庙正殿是大禹庙的核心建筑,单檐悬山顶,抬梁式结构,四椽袱。采用减柱法,面阔由5间变为3间,俗称明三暗五间。殿内设有三组砖基木作神龛,由垂花柱分为9间,各龛有二龙戏珠的透雕或浮雕,龛案上有沥粉贴金描绘的二龙戏珠或丹凤朝阳彩绘。殿内正中有明代彩绘泥塑禹王坐像,东墙是孙悟空收降红孩儿的彩绘壁画,西墙是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和庆宴彩绘壁画。</p> <p class="ql-block">位于正殿中央的是禹王座像,为明代彩绘泥塑,高2.5米。禹王头戴垂帘皇冠,面容端庄威严,神态庄严,散发出喜怒不形于色的王者威严,两旁侍配4尊塑像。</p> <p class="ql-block">黑虎灵官像位于东侧龛上,为三头六臂造型,高2.45米。塑像手持法器,面目狰狞,驾龙腾雾,气势威猛,两旁各有一侍者,高1.56米。</p> <p class="ql-block">郭子仪夫妇坐像位于西侧龛上,高2米。郭子仪是唐代名将、汾阳王,其坐像神态沉稳,展现出一代名将的风范。旁边为其夫人坐像,二者并坐,两旁侍者各一尊。</p> <p class="ql-block">正殿中有非常精美的神龛,神龛工艺精湛,有二龙戏珠浮雕,凤凰麒麟透雕,龛上有藻井画168幅,描绘了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具有极高的文化与艺术价值,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韩城大禹庙正殿内东西两面山墙上有巨幅彩绘壁画,均长4.2米、高2.8米,为明代所绘。这些壁画既延续了唐宋工笔重彩的传统,又融入明代民间绘画的质朴灵动,是研究中国古代民间绘画技法演变与审美趣味的重要实物,其艺术水准不亚于同期宫廷绘画,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西墙《郭子仪》壁画:将“单骑见回纥”的紧张对峙与“庆宴”的欢腾场景融于一画,近景聚焦人物互动,远景以山水、建筑烘托氛围,近大远小的透视处理虽不严格遵循西方透视法则,却通过人物疏密、动作张弛形成视觉焦点,让宏大场面杂而不乱。</p> <p class="ql-block">东墙《西游记》壁画,以“孙悟空收降红孩儿”为核心,通过4个连续场景(别离乌鸡国、婴儿戏禅心、心猿遭火败、观音缚红孩)纵向铺陈,情节衔接自然,如同连环画般清晰叙事,却又通过山石、云雾的穿插打破刻板布局,营造出虚实相生的空间层次。</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摄于陕西韩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