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证背后的那一片红

林莊主

<p class="ql-block">儿子举着那本红皮本子跑到我面前时,阳光正透过纱窗落在他发梢上。“爸爸,这个红本本是什么呀?边角都磨白了还藏在铁盒子里。”他的指尖在烫金的“退伍证”三个字上轻轻划过,像在触摸一片陌生的晚霞。</p> <p class="ql-block">我看着那抹熟悉的红,突然说不出话来。这本证跟着我三十年了,从南方军营的樟木箱,到城市出租屋的抽屉,再到如今家里的铁皮盒,它始终安安静静待在角落,却在某个瞬间突然变得沉甸甸的。红色封皮上的五角星被岁月磨得发亮,就像当年新兵连第一次戴上领章时,班长说的“这红是血和火染的,得攥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这是爸爸年轻时的迷彩青春‘毕业证’。”我终于开口,把儿子拉到膝头。他指着照片里穿军装的青年笑:“爸爸那时好黑呀,帽子都快遮住眼睛了。”我摸着照片上自己青涩的脸,想起十八岁那个冬天,绿皮火车把我们从云南普洱拉到沿海城市,野战部队训的苦当过兵的战友有所共知,迷彩服第一次被汗水浸透时,后背印出的盐渍像层白霜。</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我们总说“见红旗就扛,见荣誉就争”。有次野外拉练突遇暴雨,全班背着电台在泥里爬,老周的迷彩鞋陷进泥潭,光着脚踩在碎石上走了三公里,直到看到宿营地的红旗才敢坐下揉脚。他的脚底全是血泡,却举着湿透的红旗说:“这旗子不能倒,咱们人也不能倒。”后来那面旗被我们叠成方块,压在班务栏最上层,每次整理内务都要摸一摸——那上面的红,混着泥土和汗水,却比任何染料都鲜艳。</p> <p class="ql-block">儿子突然指着证上的钢印:“这个星星和学校国旗班的一样。”我想起退伍那天,我们把帽徽领章摘下来,用红布包好放进包里。老连长站在营房门口,看着我们一个个走过,说:“这红本本是你们的勋章,但真正的勋章在心里。以后不管去工地还是写字楼,记住自己曾是个兵,走路要挺直腰杆。”那天送别的军号吹得特别响,我回头看时,营房顶上的红旗正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像在说“一路保重”。</p> <p class="ql-block">这三十年我换过很多工作,从车间技术员到小区物业,遇见过刁难的客户,也碰过难啃的项目。有次为了赶工期在工地守了三天三夜,累得在水泥地上打盹,梦见自己还在紧急集合,一骨碌爬起来继续盯施工。同事笑我“像上了发条”,他们不知道,有些习惯早就刻进骨子里——就像当年站哨时,哪怕只剩十分钟换岗,也绝不会提前挪动半步。前阵子整理旧物,翻到当年和战友们的合影,照片里的老周正咧着嘴笑,露出被石子磕掉半颗的门牙,那是拉练那天在泥地里摔的。不知道他现在牙口怎么样了,是不是还像当年一样,顿顿离不开硬馒头。</p> <p class="ql-block">“爸爸,这红本本现在还有用吗?”儿子把证放回铁盒,手指在封皮上轻轻敲了敲。我想起有次社区防疫,志愿者臂章上的红底黄字特别眼熟。有位退休老兵总带着小喇叭在楼下巡逻,他的退伍证边角都卷了边,却总说“咱当过兵的,关键时刻得站出来”。那段时间我们这些老兵组成突击队,每天背着消毒桶爬楼,防护服上的汗渍和当年迷彩服上的一模一样。有天收工抬头,看见小区门口的国旗在夕阳里红得耀眼,突然明白老连长的话——那片红从来没离开过,它只是从领章变成了臂章,从营房飘到了社区。</p> <p class="ql-block">夜里儿子睡熟后,我又打开铁盒。退伍证里夹着张泛黄的通讯录,上面的号码早就模糊了,却还能认出老班长的名字。他当年总说“退伍了也要常联系”,可这三十年里,有人去了南方做生意,有人回了老家种果树,慢慢就断了音讯。不知道当年睡我上铺的小李,孩子是不是也像我儿子这样,会好奇地问起爸爸的过去;不知道总爱抢我馒头的老赵,现在是不是正带着孙子在广场上散步。战友们,你们还好吗?家里的老人身体还硬朗吗?孩子们都长大了吧?</p> <p class="ql-block">马上就是八一建军节了。窗外的月光落在红封皮上,泛起一层柔和的光,像极了军营夜晚的岗楼灯光——安静,却让人踏实。我对着月光在心里默念:老伙计们,节日快乐啊。不管现在在哪儿,过着什么样的日子,都别忘了按时吃饭、少抽烟,家里的担子再重,也得好好保重身体。咱们当年能扛着枪走过泥泞,现在也得陪着家人把日子过舒坦。</p> <p class="ql-block">或许有一天,儿子会明白这红色的分量。它不是橱窗里的摆设,也不是尘封的旧物,而是当你迷茫时,能让你想起“该往哪走”的指南针;是当你疲惫时,能让你挺直腰杆的力量。就像那面永远飘扬的红旗,不管经过多少岁月,那片红始终滚烫,因为它藏着一代人的青春,也连着无数人心里的坚守。</p> <p class="ql-block">我把退伍证轻轻放回盒里,明天要告诉儿子:这红本本里的故事,我们可以慢慢讲——从新兵连的晨跑到退伍时的军号,从营房的红旗到社区的志愿岗,那些关于忠诚与担当的故事,永远都值得被记得。而那片红,会像种子一样,在心里生根发芽,长成永不褪色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也想告诉远方的战友们:这三十年,我没给咱当兵的丢脸。八一快乐,愿咱们和家里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若有机会再聚,咱们还像当年那样,就着月光喝杯热茶,聊聊这三十年的日子——就当,替那本红本本,再看看老兄弟们。</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林莊主(笔名),原名苏有彬。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黎明乡人。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集团军步兵92师(旅)服役。爱好美篇图文创作,喜欢钻研文学艺术,发表摄影、散文、诗歌等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