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有香气,硕果竞芬芳

杨红霞

<p class="ql-block">文字/杨红霞</p><p class="ql-block">图片/杨红霞</p><p class="ql-block">模板/灼灼亭亭</p><p class="ql-block">音乐/夏天夏夜</p> <p class="ql-block">  执教32年,任凭岁月更迭,容颜憔悴,她坚守教育初心,矢志不渝。她眼里有学生,心中有大爱,灵魂有香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莲香动人,教学成绩压群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她是一朵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在这个物欲横流,乱象横生的社会,杨老师不愧为一股清流。无论外界如何纷繁复杂,她能够不受世俗污染,保持自己的纯洁和正直。尽管年逾五旬,她的眼神里依然闪烁着几份灵动与天真,皱纹也无法遮掩她脸上扬起的那份温暖和善良。一朵花开,一阵风来都会让她惊喜不已。一个暖心的问候,一句动听的美言可以让她开心好久。除了教书,她没有任何爱好。倘若她有那么一点点爱好的影子,那也是为了对她的教学有所帮助而形成的,例如,读书,写美篇,制作课件。</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无论在哪所学校任教,领导们对她的评价是:“一张课表就可以管住她的人和心,一张作息时间表就可以保证她不会迟到和早退。如果每个老师像杨老师一样,我们的管理真轻松。”杨老师周围的同事也是这么认为的。</p><p class="ql-block"> 当面对学生时,杨老师时时感觉自己的各方面的不足,可能是知识水平的局限,或许是教学方法的欠缺。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她先后十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进修,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为了撰写教学论文和教学反思,她把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文学素养作为必修课。独处时,她会拿出一本好书静心品读,沉醉其中。</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是一个十分执着的人,她执着于自己的内心感受,执着于将不起眼的小事做得漂漂亮亮的,而且要结出果来。她的课堂管理滴水不漏,作业批改记录一针见血,教学设计别出心裁,过程管理严丝合缝。只要是接手一个新班,杨老师会在第一时间制定出《背书表》和《登分表》。杨老师把班上的学生按照三个层次平均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成员,每个层次2人。小组之间在过程管理和学习成绩方面展开比赛,小组里面开展对手赛。她每天早自习都要提前到班,规定学生的读书和背书内容。她让英语科代表安排小组长早自习带读,指导读书,传授背书技巧。杨老师经常对学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英语老师,张大嘴巴读书是学习英语的最强法宝。</p><p class="ql-block">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体察学生的内心需求,恪尽职守,锐意进取。她所教英语学科先后12次荣获中考第一名,中考优胜奖。她辅导学生参加英语竞赛,多人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二、梅香袭人,教学创新出硕果</span></p><p class="ql-block"> 她是一支腊梅,挺立在悬崖峭壁,在寒冬腊月绽放美丽。 </p><p class="ql-block">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杨老师教学生涯的写照。杨老师出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从小就尝尽了生活的苦头,这使得她比常人多了几份坚韧。成年后的她也经历了很多磨烂,但她仍然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杨老师始终认为逆境更能造就人,苦难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总是跟学生说:“我最崇拜的人之一是沂蒙人—无腿勇士陈洲,他没有双腿却登上了五岳,去过了很多国家。另一个人是澳大利亚的尼克、胡哲,他生下来就没有四肢,但是他成为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励志演讲家。他们身残志坚,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杨老师总是利用空余时间播放陈洲和尼克、胡哲的励志演讲视频。她鼓励学生学习他们那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决心和勇气,让他们在学习中无所畏惧、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初出茅庐时,英语老师奇缺。超负荷是她的工作常态,她一个人承担学校一半的英语工作量:初一两个班另加初三一个班。送走了两届毕业生之后,她就患上了教师职业病—咽喉炎。曾经甜美动听的歌喉毁于一旦,从此以后,咽喉炎伴随她度过漫长的岁月。她不仅声音嘶哑、发音费力,如果遇上换季感冒等身体不适时,有时话都说不出来。尽管如此,她从来没有因为嗓子不适而耽误一节课。</p><p class="ql-block"> 2006年,杨老师因为宫外孕引起大出血,险些丢了性命。这次事故使得她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学校领导出于对她的同情和爱护,让她在家安心修养身体,直到完全康复再回去上班。杨老师病休期间,学生纷纷写信问候并且告知班上的情况,当她得知代课老师不堪重负,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时,她心急如焚,不顾家人的反对,也顾不上自己的身体,提前去学校上班。当她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学生们惊喜的眼神和热烈的掌声治愈了一切,她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了解她的人会说:“那就是她。”</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除了保质保量完成本班教学任务,她还担任了英语教研组长。每学期的常规教研她从来没有马虎,为了提高集体备课质量,她自己示范撰写集体备课教案,从课型设计到课件制作她都要周密安排。集体评课时,她总是站在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中肯地给同行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当有教师要参加优质课评选时,她组织同年级英语教师观课议课,研课磨课。直到这节课能够代表实验中学的最高水平,她才放下心来。她也曾经因为评课说得太过直白而被人误解,又因为一些小事闹得不愉快。但是,她没有气馁,她认为:为了工作,受点委屈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身为一线教师,杨老师更懂得:创新是教学的灵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此,杨老师积极参加四优竞赛。她先后获得优秀论文省、市级一等奖;优秀课件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优质课竞赛荣获市级一等奖,县级一等奖。优秀教案多人次荣获市县级奖励。她还在国家二级刊物上发表了英语教学论文,阐明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此同时,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2006年,她参与《初中创新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期间她还在课题推进会上主讲了课改示范课,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该课题于2010年顺利结题。2019年,她担任十四五规划国家级课题《立德树人》课题主持人。2022年,她撰写了《课题实验报告》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同时被课题组评选为“优秀课题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认为高龄和衰老不能阻止她做任何事。2021年,已经50岁的她,为了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她静下心来学习制作希沃课件。她积极参加优秀课件评比并且荣获省级奖励。2022年,51岁的她参加优质课比赛,挑战无生课堂,成为年龄最大的参赛教师,当一等奖获奖证书呈现在她眼前时,她激动地说:“我离我的偶像又近了一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兰香醉人,培育桃李满天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她是一株兰花,生于大山贫瘠的土壤,甘于寂寞,散发迷人的幽香。</span></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从小对兰花有一种很深的情结。在她的心目中,兰花不仅香味清香典雅、而且往往生长在山野的角落里,悄然开放,不与百花争芳斗艳,不愧为“花中君子”。杨老师内心一直渴望拥有兰花一样的气质,成为一个美好的人。因为这,她没有抱怨教师职业的清贫和艰辛,而是把教师职业当作修炼风度和气质的高雅方式。</p><p class="ql-block"> 为师者,因书香而致远,因书香而动人。杨老师把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无论她接手哪一个班级,她总是精心设计第一节课,让学生从她的谈吐中感受她不凡的专业功底和教学魅力,给学生留下先入为主的好印象。平时教学中,她也会适时给学生灌溉心灵鸡汤。启迪他们的智慧。精彩语言信手拈来,即兴演讲脱口而出,她也因此赢得了不少的铁粉。作为一个智慧型老师,她更加懂得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她还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放大,同时,她也会指出学生身上的不足并辅以包容和期待。不知不觉之中,学生每天都能遇见更加美好的自己。当杨老师的学生,做幸福的学习主人。</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执教32年,送走了12届毕业生。她的每一届学生里面都有很多优秀学生。他们之中有考上清华北大的优秀学子,也不乏出国深造的海归。最为难能可贵的是,虽然离开杨老师多年,他们仍然与杨老师保持联系,时时给杨老师带来惊喜。</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的第一届毕业生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学生经常在群里回忆关于杨老师的点点滴滴。2018年的一天,杨老师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按照惯例,杨老师没接,可是对方并没有放弃,继续拨打。通话后才知道对方是1995年初中毕业的一个学生。此时他已经坐在客厅里等杨老师。杨老师做梦也不曾料到,时隔23年,这位学生仍然时刻记得她,还要亲自登门拜访。如今,她和那位学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姚若彬,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已经取得了新加坡南洋理工的硕士文凭。虽然离开杨老师12年,仍然与杨老师保持亲密的来往。就在今年,她还邀请杨老师参加她的毕业典礼。她这样说:“杨老师,你您是我一辈子的恩师,我的人生大事您不能缺席。”</p><p class="ql-block"> 肖雯,复旦大学创意文学硕士研究生。先后去芬兰、西班牙出国深造。2022年7月,她为杨老师写了一篇文章《我和恩师杨红霞》,在文章中,她这样开头:“我约莫做了二十年学生,今时仍用着这一身份,于研究生的第三个年头。从罗田实验中学到黄冈中学,至长江尾的复旦大学,乃至六千公里外的坦佩雷大学,我做了这么多年学生,结识了这么多位老师,最难忘怀的仍是杨红霞老师。”她这样结尾:“”杨老师,我以后要带您去国外旅游!假如时机与条件具备,我是绝不吝惜兑现诺言的。今时纵走出了千里之遥,又怎能忘却杨老师那一个个元音积成的跬步!”</p> <p class="ql-block">  这些意想不到的感动丰盈了杨老师的内心世界,让她时时被成就感和幸福感包围。杨老师还珍藏了一个收纳袋,里面全部都是学生写给她的书信、贺卡或者是小礼物,寄托了学生对她深深的尊重和爱戴。杨老师时不时拿出来翻看,每一次翻看都会收获新的感动,她将这些小感动汇聚成小溪,小河,融入生命之中,与血液一起奔流。因而造就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决心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  “鹤发银丝映日月,热血丹心育桃李”,杨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三尺讲台是她施展才华的舞台,莘莘学子是她精心培育的桃李。</p> <p class="ql-block">  “罗田县首届学生最喜爱的老师”是对她人格魅力的精彩美赞。“罗田县教研工作先进个人”是对她创新精神的真诚肯定;“罗田县优秀教师”是对她乐业精神的高度概括;“黄冈市骨干教师”是对她敬业精神的生动写照;“黄冈市师德标兵”是对她高尚师德的完美诠释。</p> <p class="ql-block">  杨老师终其一生,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同时也收获了职业幸福感。虽然临近退休,她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她非常珍惜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美好时光,她在师德报告中写道:“只有在学生面前,我的生命才会如此美丽,唯有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的人生才会如此有价值。今生当教师,何其有幸,此生奉教育,我无怨无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