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算盘到键盘】01·那些曾助你一“币”之力的平凡人

吳友武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吳友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60996540</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图片/音乐:致谢网络</b></p><p class="ql-block"> 风雨兼程,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6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历史。金融行业砥砺前行,扬帆奋进,为新中国76载华章写下生动注脚。</p><p class="ql-block"> 我们用图片记录历史,一起回顾守护百姓“钱袋子”的平凡故事。同时,探索运用AI生成技术,为您生动再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上的一个个精彩瞬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讲述人:苏小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农行江苏徐州沛县支行</b></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00后”,经常听单位老员工讲述过去的故事,感触颇深。在江苏徐州沛县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银行工作人员在为客户兑换残破币时,往往需要手工清点,小心翼翼地辨别真伪与破损程度。那时候,工作虽然辛苦,但他们毫无怨言,用耐心与责任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91年,在农行江苏徐州沛县支行老营业网点楼前街道,农行员工张伟(右二)为客户清点人民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6月,张伟利用识别仪等专业设备对破损人民币进行识别。这些设备能够快速、精准地识别人民币的真伪、破损程度等信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时代飞速发展,有了识别仪等专业设备,残破币清点变得更加高效准确。从手工清点到智能设备,既见证了金融服务的进步,也见证了金融为民的初心。我们“00后”应接过这一棒,传承前辈们的精神,以创新与担当,为金融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金融服务更好地惠及百姓,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金融报国的新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讲述人:孙成聚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农行安徽淮南分行退休员工</b></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徽淮南是以煤、电、化为主的城市,也被称为“煤都”。农行设立后,很多市民对我们农业银行认知少,认为城市怎么有农行。对此,淮南农行重点开展了储蓄宣传活动,努力让市民了解农行。记得当时的口号是:“下乡进矿上市场,欢迎您到农行参加储蓄!”农行员工统一着装,向群众发放储蓄宣传资料,在矿区、街道、农村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开展巡回宣传,场景格外壮观,也给人民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87年,农行安徽淮南分行开展储蓄宣传。</b></p><p class="ql-block"> 进入2000年后,农行的宣传重点及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户外广告、媒体广告、视频广告以及与人民群众面对面宣讲等方式,让老百姓学习了解到更多的金融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反诈能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2年9月,农行淮南分行工作人员向百姓宣传金融知识。</b></p><p class="ql-block"> 如今,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农行的形象早已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中,志向和梦想鼓舞着淮南农行人锲而不舍、奋力向前。作为一名退休员工,我还会继续把农行故事讲下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讲述人:刘俊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农行山东济宁嘉祥支行</b></p><p class="ql-block"> 我叫刘俊彦,1981年进入农行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一直都在农行山东济宁嘉祥支行做出纳。说起来,我可是亲眼见证了人民币防伪技术一点点进步,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94年7月,农行山东济宁嘉祥支行员工刘俊彦(右二)在街头向群众普及人民币反假知识。 </b></p><p class="ql-block"> 上面这张照片,记得是在1994年那会儿,嘉祥县人民银行开展反假币宣传月活动,我带领支行的同事去农贸市场手把手教老百姓怎么识别假币。那时候,反假币全靠人工,需要银行员工一张张地摸、一张张地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2年9月,刘俊彦(右二)和同事在街头普及人民币反假知识。 </b></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2022年拍摄的,我也快要退休了,支行正好开展金融消保宣教活动,宣传反假币知识。这次是在县城最热闹的街头,和当年相比,现在高科技的识别设备,识别假币快多了。 </p><p class="ql-block"> 在农行工作40多年,我见证了金融科技的日新月异,作为一名基层金融工作者,我为老百姓服务的初心始终未变。这两张照片以及与人民币打交道的经历,我会一直记在心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