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北路上的故事(七)再现百年风韵

水木山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美篇号:34150727</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利顺德博物馆(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再现近代百年风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四、“百年风韵”</b></p><p class="ql-block"> 利顺德博物馆还原了当年利顺德饭店宴会厅的局部场景,供人想象当年贵客满堂,名流如云的场面。博物馆还展出了老菜单、老餐具、老钢琴等多件文物,再现利顺德饭店百年风韵。</p> <p class="ql-block">  下面照片是利顺德饭店宴会厅百年前的模样,就连陈列的菜单都是民国时期的。据说在当时,利顺德饭店的美食还是很受追捧的。看着古朴典雅的雕花座椅、摆在桌上的老餐具,仿佛看见了民国时期上层社会的优裕生活。</p> <p class="ql-block">  餐桌上摆放着当年使用的餐具。</p> <p class="ql-block">  餐桌上摆放着当年的餐桌号牌和烟灰缸。餐桌号牌——那个年代也有这东西了,30——至少有30桌,场面还真不小。烟灰缸边上立着如夹子的东西是放火柴盒的,方便吸烟的人取用。1917年,英国人发明了打火机,经过改进,1924年才投入批量生产,普及则是更晚一些时候的事儿了。</p> <p class="ql-block">  墙上展板中陈列的老菜单很是讲究——细看,原来是单位聚会。</p> <p class="ql-block">  旁边玻璃橱柜里摆放着西餐用餐具和日本的压面机,似乎陈列的是进口器具。</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个玻璃罩中陈列的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皇后婉容在利顺德饭店用过的银制餐具。</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个玻璃罩中陈列的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利顺德饭店用过的餐具。</p> <p class="ql-block">  1881年,夏威夷国王卡拉卡瓦一世在环球旅行期间访问了中国,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代表中国政府接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国王。国王在天津停留期间,李鸿章在利顺德饭店设宴款待。 ‌‌这次会见是夏威夷王国历史上首次与中国政府高层正式接触。 ‌‌</p><p class="ql-block"> 下面展板左侧是李鸿章在利顺德饭店宴请夏威夷国王的老菜单,右侧是夏威夷国王的照片。</p><p class="ql-block">老菜单内容</p><p class="ql-block">宴会采用中西合璧菜单,包含:</p><p class="ql-block">‌中式菜肴‌:燕窝、鱼翅、炸鱼、狮子头、羊排骨、凉拌鸡块等</p><p class="ql-block">‌西式菜品‌:烧火鸡、火腿蛋糕、水果布丁、巧克力蛋糕等 ‌‌</p><p class="ql-block"> 此次会晤被视为晚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案例,反映了当时中国对国际交往的开放态度。菜单的保存和流传,为研究晚清外交和饮食文化提供了珍贵史料。 ‌</p> <p class="ql-block">  除宴请夏威夷国王卡拉卡瓦一世之外,此前的1879年,李鸿章还曾在利顺德饭店接待过美国卸任总统格兰特。</p><p class="ql-block"> 与李鸿章交往的美国政界名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了。1879年,已经卸任的美国总统、南北战争的英雄格兰特陆军上将来天津访问,李鸿章在利顺德饭店宴请了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下面是网上搜来的,1879年李鸿章与格兰特在天津利顺德饭店会见时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除了在利顺德饭店宴请外宾,饭店的重要股东:德璀琳、汉纳根还曾陪同李鸿章访问欧美。利顺德博物馆在展板中做了介绍。</p><p class="ql-block"> 此展板中还有“一品李鸿章烩菜”的内容,甚至还有一盅烩菜的照片。我看了之后,实在没想出李鸿章访欧美与烩菜有什么关系。搜索资料时看到有关介绍,说这次李鸿章欧美之行访问美国时,有一个据说当时流传很广的轶闻,就是“李鸿章杂碎(烩菜)”的问世。 </p><p class="ql-block"> 据说李鸿章在纽约下榻的华尔道夫饭店招待美国客人,由随行的中国厨师掌勺。可能是好吃,客人们很快就把桌子上的菜一扫而光;准备的菜都上完了,客人还没有走的意思。厨师慌了手脚,李鸿章急中生智,出了个主意,让厨师把下脚料“乱炖”一大盆,以解燃眉之急。不一会儿,厨师端上一盆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什锦大烩菜。客人一尝,味道鲜美,又一扫而光。客人问菜叫什么名字,李鸿章无法回答,就说了句:“好吃,好吃”。没想到“好吃,好吃”和英语“杂碎”的发音差不多。美国客人离开饭店时,被等在门外的记者们截访,他们谈到了美味的“杂碎”。就这样“李鸿章杂碎”一鸣惊人,作为一道中餐菜肴传遍了美国。</p> <p class="ql-block">  1902年,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在利顺德饭店宴请各国政商要人。</p> <p class="ql-block">  1902年,袁世凯在利顺德饭店宴请都统衙门主要官员。下面照片中是袁世凯宴请时的场景复制和所用餐具。餐具中只见刀叉,未见筷子——因为宴请的都是洋人。</p><p class="ql-block"> 都统衙门虽然叫衙门,却不是中国的官府,而是洋人侵占中国地方的机构。据资料介绍,都统衙门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后设置的殖民统治机构,全称“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由联军司令部任命俄国沃加克上校、英国鲍维尔中校、日本青木中佐组成三人委员,均称都统,后又增加德、法、美代表各1人,下设8个执行机构和由900名联军枪手组成的“直属巡捕队”,对天津、静海、宁河等地区实行军事管辖。</p> <p class="ql-block">  做为一个重要的外事、社交场所,利顺德饭店的消息经常会出现在当时的报纸上。</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有关利顺德饭店消息的报纸剪辑。</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陈列有伊藤博文的照片。伊藤博文后来成为日本第一任首相,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刺杀身亡。</p><p class="ql-block"> 1885年,日本特使伊藤博文率领日本使团到达天津,与李鸿章谈判朝鲜问题,住在利顺德饭店。李鸿章在饭店中,与伊藤博文举行了多次会谈,德璀琳作为李鸿章的外交顾问,参加了所有的会谈。4月18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规定朝鲜如果有重大变乱,中日均可出兵,彼此先行知照。这为十年后的中日甲午战争埋下了隐患。</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还陈列着一张张伯苓的照片。张伯苓是天津人,中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国家培养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大批人才,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span>。他还是西方戏剧及奥运会在中国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张伯苓生前对利顺德饭店颇有感情,他人生中的不少大事都发生在这里。上世纪20年代初,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董事会在利顺德饭店举行,蔡元培等人一致选举张伯苓为新一届董事长。</p> <p class="ql-block">  利顺德饭店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位于英租界的核心部位,饭店的设施设备在当时也是比较先进、甚至豪华的,因此迎来了众多有身份的人士光临,使得利顺德饭店成为当时京津两地、乃至北半个中国的一流饭店。</p><p class="ql-block"> 利顺德饭店曾多次接待过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1915年,梅兰芳先生初来天津,以一出时装新剧《宦海潮》惊艳四座,一炮而红。自那以后,每次到天津演出,他都会选择利顺德饭店作为下榻地。梅兰芳先生的自传体回忆录《舞台生活四十年》就是在利顺德饭店的302房间诞生的。在这里,他口述自己的演艺生涯,由秘书笔录,然后寄给上海《文汇报》编纂出版。在这部回忆录中,梅兰芳先生深情描绘了利顺德饭店的场景:“这是一家英国式旅馆,始建于19世纪末叶。我三十年前到天津表演时,便一直住在这里,可谓资深常客。我们当时居住在三层楼的后部拐角房间,远离车马喧嚣,环境格外幽静。旅馆员工多半是二三十年的老员工,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们倍感温馨。”</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展出了梅兰芳先生的有关文物与照片。</p> <p class="ql-block">  下面左侧照片是梅兰芳先生赠送给利顺德饭店员工的签名剧照。右侧是其与家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下面右侧照片是梅兰芳先生与喜剧大师卓别林合影,照片拍摄于1930年。</p><p class="ql-block"> 1930年初,梅兰芳率领京剧团前往美国6大城市进行访问演出,首次将中国京剧推向国际舞台。是年5月,梅兰芳一行人抵达洛杉矶,当天晚上,剧场经理邀请他们光临一家夜总会,在那里见到了卓别林,留下这张合影。</p><p class="ql-block"> 根据利顺德饭店保留的名人入住记录看,卓别林也曾作为知名人士入住过利顺德饭店,但现有的资料中未明确提及他具体入住的楼层与房间号。</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陈列了一架老式大喇叭留声机,据说是为梅兰芳先生赠送给利顺德饭店的。</p> <p class="ql-block">  利顺德博物馆里的每一个老物件都有自己的故事。这架看似普通的钢琴,1900年产自美国洛杉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末代皇后婉容、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赵四小姐都曾弹奏过。而这台钢琴本身造价昂贵,据说白键为象牙所制,黑键为犀牛角所制,均是珍贵材料。</p> <p class="ql-block">  下面左侧是当时报纸关于1929年1月扶轮社在利顺德饭店举办时装秀的报道,右侧是天津老地图。</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介绍,扶轮社是一个全球性的公益服务组织,致力于通过职业人士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社区服务、国际和平、教育支持、健康改善及消除贫困等事业。</p> <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当时报纸上关于1936年11月3日、利顺德饭店举行钢琴演奏会的报道。</p> <p class="ql-block">  1915年,蔡锷为反对袁世凯称帝,在梁启超的协助下策划护国运动。当时,蔡锷被袁世凯软禁在北京,为避开袁世凯的耳目,1915年8月,蔡锷携歌妓小凤仙来天津。在利顺德饭店密会梁启超,密谋讨袁计划,利用该饭店作为掩护活动的重要场所。 ‌</p><p class="ql-block"> 利顺德饭店保留的9套名人套房中,蔡锷套房(又名“知音阁”)是重要历史见证地。该套房内设有蔡锷的元帅装挂像、生平传记及商讨革命的油画,成为游客了解那段历史的直观场所。 ‌</p> <p class="ql-block">  虽然史学界关于蔡锷与小凤仙的关系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二人爱情是演绎,并非真实。但根据现有史料,‌小凤仙确实到过利顺德饭店‌,并与蔡锷在此留下历史足迹‌‌。这一事实虽缺乏详细记录,但通过间接证据和时代背景可以确认其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利顺德博物馆关于此事展板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29年12月,张学良与于凤至所生幼子张闾琪在沈阳日本"仰德医院"接受X光检查时遭遇爆炸身亡。张闾琪是张学良最器重的儿子,天资聪颖,擅长书画,曾受齐白石指导,被家族视为未来接班人‌‌。所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张闾琪之死对张学良打击尤为深重。</span>在天津,张学良将军因失去爱子而陷入悲痛,赵四小姐的陪伴与安慰,使张学良的心情得以平复,也让他们的友情逐渐转化为深厚的爱情。1934年赵四小姐在利顺德饭店举办24岁生日宴会,张学良邀请亲友参加,所住房间号为215。 ‌利顺德饭店现在开放张学良与赵四小姐下榻过的215房间供游客参观,房间保留了历史原貌,并陈列有相关文物。</p> <p class="ql-block">  民国期间,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离开紫禁城后,来到天津,也曾经在利顺德饭店住过一段时间。寓居天津时期,溥仪一家经常到利顺德饭店吃冰淇淋、刨冰、奶油栗子粉等冷食,有时还要吃西餐。据记载,每逢利顺德饭店举办舞会,溥仪夫妇必到场跳舞。利顺德饭店是末代皇帝溥仪和皇后婉容在灯红酒绿中享受最后奢侈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博物馆陈列的溥仪和婉容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陈列着一台电影放映机,据说是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私人物品,溥仪离开时将它留给了利顺德饭店。</p> <p class="ql-block">  在“百年风韵”部分的最后,展出了“罗斯福小姐及贵胄在利顺德”。据1903年出版的《商埠志》记载,当年参加利顺德饭店舞会的客人名单中还包括普鲁士阿德尔伯特王子、巴伐利亚鲁普雷希特王子和公主、普鲁士利奥波德王子、科默拉男爵、罗斯福小姐及其一行。前面几位都是王室贵胄,最后这位罗斯福小姐不知道是不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千金。</p> <p class="ql-block">  在“百年风韵”部分的最后,还展出了“美国将领与利顺德”。马歇尔、史迪威、魏德迈、李奇微、麦克鲁、包瑞德等一批美国名将,早年都曾在天津美国兵营服役,二战期间又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利顺德饭店是他们来华期间经常光顾之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五、百年探秘</b></p><p class="ql-block"> 资料介绍说,这部分“以油画、连环画等形式呈现酒店地下室发生的名人轶事,包含历史密闻与趣闻。”还有一块展板说了地下室的情况,真的可以说是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 这部分两侧墙上确实只有油画和连环画,说的事儿也都是发生在利顺德饭店,确实也有发生在地下室的,但如果说都发生在地下室,那可能就不一定是事实了。</p> <p class="ql-block">  这部分的开头有下面照片中所示的场景,墙上悬挂着孙中山的画像,说明孙中山与利顺德饭店也有交集。网上关于孙中山住宿利顺德饭店的信息比较多,叙述杂乱。经比对分析,可以确认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1912年(先后两次)和1924年共四次莅临天津,有确实记载的孙中山入住利顺德饭店有两次。</p><p class="ql-block"> 1894年6月,29岁的孙中山首次到访天津时,下榻于法租界的佛照楼旅社。此行目的是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中国的四大政纲,但最终未获接见‌。此次天津之行是孙中山从改良转向革命的重要节点。上书失败后,他于同年11月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启武装反清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1912年8月‌,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北上共商国是,8月23日抵达天津后入住利顺德大饭店。晚8时,直隶都督张锡銮在饭店宴请孙中山。 ‌</p><p class="ql-block">‌ 1912年9月‌,孙中山从北京返回天津时,再次入住利顺德大饭店,等待后续行程。 ‌</p><p class="ql-block"> 1924年12月,孙中山应冯玉祥邀请北上,4日抵达天津,入住张园,31日离津前往北京。孙中山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张园是清末湖北提督张彪的私人府邸。据记载,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经日本领事馆协助,于1925年2月23日抵达天津,入住张园。</p><p class="ql-block"> 1912年,孙中山下榻利顺德饭店时,入住‌288号房间‌(原308号房间)。后该房间被命名为“翠亨北寓”,现为饭店的名人套房——目前共保存有九套名人套房, ‌‌房间内陈列有孙中山的衣物、书籍、眼镜等物品,并还原了历史装修风格。 ‌‌</p><p class="ql-block"> 此外,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以及曹锟等五位民国大总统,也都曾在利顺德饭店留下足迹。</p> <p class="ql-block">  利顺德博物馆用连环画的形式展示的、发生在利顺德饭店的历史故事有四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袁世凯避难利顺德 </b></p><p class="ql-block"> 一九零八年十月十一日,因戌戌变法失败,而被幽禁十年的光绪皇帝,先慈禧太后一日而亡,留下「必杀袁世凯」的遺言。摄政王载沣(光绪之弟)意欲除掉手握大权的军机大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袁世凯闻讯求助英国公使朱尔典,伪装成商人模样,躲进英租界利顺德饭店避风。在英国公使朱尔典、南洋大臣张之洞及北洋部属的疏通下,清廷改变了主意,将袁「罢除官职,回籍养病」。袁在河南垣上村养寿园蛰居数載,至辛亥革命爆发,再次奉诏出山。</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骗占开平矿密谋利顺德</b></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四年李鸿章命唐廷枢创办开平矿务局,仿洋法以机器开采,新式煤业骤兴。一九零零年六月,八国联军登陆塘沽,沙俄抢占开平。开平矿务局督办张翼逃回天津,被英军挟持,关进太古洋行密室,德雅琳以救助为由,迫使张翼委以开平矿务局总办。七月三十日,胡佛以英国墨林公司代理人身份,与德璀琳在利顺德密室胁迫张翼在「卖约」上签字,趁「庚子之乱」骗占了开平媒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胡佛避险利顺德</b></p><p class="ql-block"> 一九零零年,八国联军进攻天津,义和团和守城清军奋起抵抗,外国租界遭受重创。胡佛与唐绍仪在英租界住所隔街相对,先后遭炮击,胡佛跑过街道,帮唐救出一个孩子,又把其他惊慌夫措的侨民和基督徒聚集到利順德饭店地下室隐蔽。被胡佛救出的孩子叫唐宝玥,后来成为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夫人。ー九ー八年,她在华盛顿见到胡佛时说「我是唐绍仪的女儿,小时候您救过我。」</p><p class="ql-block">注1:唐绍仪(1862年-1938年),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人,清末民初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校长。民国时出任第一任内阁总理。现在唐家湾镇还保存有唐绍仪故居,占地很大,十几年前我曾去参观过。</p><p class="ql-block"> 珠海唐家湾唐家是个大家族,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也是唐家湾人。现在唐家湾镇鸡山村建有唐国安纪念馆,我也曾去参观过,面积不小。</p><p class="ql-block">注 2:此处与上面说到的胡佛,都是指美国第31任总统胡佛。他青年时代曾经来中国,就职于开平煤矿,也曾住在利顺德饭店。胡佛在利顺德饭店连续居住达三年之久,还在这里举行了婚礼。</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孙殿英献宝利顺德</b></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五年五月,冯玉祥、吉鸿昌等爱国将领成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欲争取接壤防区的国民党四十一軍軍长孙殿英合作抗目。蒋介石闻讯急令何应钦、戴笠速与瓦解。特务头子戴笠奉命前往天津,在英租界利顺德饭店邀见孙殿英,极尽威胁利诱之能事,终使这位「盗墓」将军倒地拜献两颗最大的御用红宝石朝珠,请戴笠转交蒋宋夫妇以表忠心。戴笠向蒋介石、宋美玲复命并转交两顆宝珠,蒋介石嘉许一番,让孙殿英当了青海西区屯垦督办,开赴西北去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曹锟藏钞利顺德</b></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三年,直系軍阀曹锟贿选当上民国大总统,下令速印东三省官银号和东三省銀行钞票各五百万元,以济軍用。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失利,曹锟将这批钞票和部分珠宝押运天津英祖界,分藏于利顺德饭店。张作霖率奉军占领天津,派部下彭相亭从利顺德查抄钞票和珠宝。</p> <p class="ql-block">  下面照片中是利顺德博物馆展出的曹锟藏宝实物。也许木箱是当年的遗物,但金元宝与金条则是假的。不过,说的是曹锟藏钞,却没弄点儿假钞陈列,好像差点儿意思。</p> <p class="ql-block">  故事连环画的对面墙上悬挂着六幅油画,讲述了在利顺德饭店发生的六件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1863年,《中荷天津条约》在利顺德饭店签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2、1880年,汉纳根谏言编练新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3、1882年,李鸿章与巴西来使喀拉多在利顺德饭店签订《中巴和好通商条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4、1887年,《中葡通商条约》在利顺德饭店草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1894年,汉纳根提议袁世凯督练新式陆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6、1952年,利顺德饭店移交人民政府。</b></p> <p class="ql-block">  前面四部分,都有一些老物件儿展出,第五部分也一样。我拍了几张老物件儿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因为没有说明,下面这个我猜想是播放音乐的设备,早于播放唱片的留声机,晚于只能播放简单乐曲的八音盒。搜索了一下,和爱迪生发明的腊筒留声机最像。腊筒留声机是现代唱片留声机的雏形,很珍贵。</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台老式英文打字机。</p> <p class="ql-block">  老电话在博物馆里常见,哪个都是百年以上了。</p> <p class="ql-block">  1897年,利顺德饭店从西门子引入电风扇,是中国最早引进电风扇的酒店。这也许是最早一批中的一台。</p> <p class="ql-block">  利顺德博物馆里陈列有多台防风的灯具。</p> <p class="ql-block">  展出的还有早年家庭中也用的带灯罩的煤油灯,可见当时是没电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美篇号:34150727</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