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2周年,我们来到辽宁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纪念馆现有馆藏抗美援朝文物2万余件、各类抗美援朝资料3万余份。</p><p class="ql-block">和珍贵文物一同展陈的,还有运用声光电等技术手段设计制作的抗美援朝战争著名场景,包括“激战云山城”、“冰雪长津湖”、“钢铁运输线”和“无敌坑道”等,这些场景艺术再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气势恢宏的战争氛围。</p><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纪念馆,是一座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主题的国家级综合性纪念馆,其展陈设计深度融合历史叙事、艺术表达与科技手段,通过多元展陈语言,将70余年前的烽火岁月凝结为可触、可感、可思的精神符号,成为铭记英雄、传承信仰的“红色殿堂”。</p> <p class="ql-block">步入纪念馆序厅,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中央偏右的红色立体大字——“向最可爱的人致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八个大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奠定了全馆庄严肃穆的基调。</p><p class="ql-block">大字下方基座上,“2900000”(志愿军参战总人数)与“197653”(牺牲烈士人数)两组数字静静矗立,如无声的碑文,诉说着这场战争中“钢少气多”的英雄史诗。</p><p class="ql-block">左侧墙面,“特等功臣”四个鎏金大字下,密密麻麻排列着英雄名录,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传奇;墙前半身雕像的神情坚毅而沉静,仿佛仍在凝视着这片他曾用生命守护的土地。</p><p class="ql-block">雕像前的绿植生机盎然,恰似英雄精神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展厅深处,玻璃展柜成为“历史的容器”。</p><p class="ql-block">展柜分上下两层:上层背景墙上,黑白照片与军事地图密集排列,照片记录着“三三制战术”“上甘岭坚守”等经典战役场景,地图上标注的“松骨峰”“长津湖”等地名,串联起战争的关键节点;下层展柜内,实物展品更显珍贵——带有红星标志的绿色军需箱、锈迹斑斑的步枪与手榴弹、泛黄的《志愿军报》,甚至战士们用过的饭勺、修补的军鞋,每一件都带着岁月的痕迹,无声讲述着“一把炒面一把雪”的艰苦卓绝。</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震撼的是地下掩体场景复原:光线昏暗的“猫耳洞”内,木墙上挂着模糊的地图,几把步枪整齐靠墙,塑像中的战士一人持枪警戒,一人低头为战友整理破损的衣袖——细节处的互助与温情,让战争的残酷与战士的坚韧形成强烈对比。</p> <p class="ql-block">志愿军战士雕塑令人驻足:每一尊雕塑都定格了战争中的一个瞬间,共同勾勒出“最可爱的人”的群像。</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每一个数字、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都是英雄的“密码”;每一次场景复原、每一处多媒体互动,都是对历史的“唤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不仅记录了一场战争的胜负,更诠释了“为什么战旗美如画”——因为那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p> <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细雨为建筑裹上一层雾纱。回头望去,“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的红色大字依然醒目。</p><p class="ql-block">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提醒我们:铭记,是最好的致敬;传承,是最有力的告慰。</p> <p class="ql-block">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从1950年10月入朝参战,到1953年7月战争胜利结束,志愿军在异国他乡浴血奋 战,凛然正气万古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你们就在!我们在,你们就在!向英雄,致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