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绘画赋能,首席教师提质”暨乡村首席教师培训二

张文兴

<p class="ql-block">  “荷花入暮忧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正值七月大暑季节,我们商丘市乡村首席教师培训已开展第三天了,今天是两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一个是绘画艺术与心理学结合的奇妙,一个是拥抱新技术,创造新教法,让我们开启学习征程吧!</p> 7.27号上午 讲座一《绘画心理分析》 <p class="ql-block">  绘画不仅仅是艺术,它还能揭示人的内心世界,这正是我期待学习的内容。</p> 专家简介 <p class="ql-block">  贾文华:商丘师范学院教授,注册心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心理学会理事,河南省本科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河南省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省“教学标兵”,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优秀案例获得者,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20余年。先后担任《家庭教育》《家庭治疗》《认知疗法》《婚恋心理健康教育》等13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亲职教育、留守儿童心理等,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p> <p class="ql-block">  贾教授从“绘画心理分析概述、绘画准备工作、房树人绘画体验与分析、主题画及自画像、绘画在主题班会中的运用”六个方面展开今天的讲座。</p> <p class="ql-block">  随着现代心理治疗的快速发展,绘画心理分析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性心理治疗方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绘画,作为非语言的表达工具,不仅帮助患者疏解内心压抑的情感,更能揭示潜意识中的冲突与困扰,成为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有效手段。</p> <p class="ql-block">  绘画心理分析的概述,内容包括什么是绘画心理分析,通过绘画作品了解绘画者的潜意识心理状态等。通过老师的讲解,我逐渐明白了绘画不仅仅是画画,它还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这种艺术治疗的方式让我感到新奇,也让我对接下来的课程充满了期待。</p> <p class="ql-block">  贾教授详细介绍了绘画心理分析的通用人群分类,包括儿童、青少年、成人及特殊群体。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背景,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将有助于我更好地与他们沟通。</p> <p class="ql-block">  讲座中,贾教授介绍了绘画心理分析在教育、心理咨询等领域的应用。它能帮助教师更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为老师们提供了非语言沟通的有效工具。尤其是对于不善表达的人,绘画能成为他们释放情绪、展现自我的桥梁,这种“无声沟通”的方式,比语言更易突破心理防线。</p> <p class="ql-block">  绘画准备工作,包括基本工具、环境和心理准备。我知道,绘画不仅仅是随意涂鸦,它需要一定的准备和引导,才能真正发挥其心理分析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房树人绘画心理分析”是绘画心理分析中最经典的技术之一,通过让绘画者自由绘制房屋、树木、人物这三个元素,来探索其潜意识中的心理状态、人格特质、人际关系等信息。</p> <p class="ql-block">  通过房树人绘画体验与分析,她让我们在纸上画出房子、树和人。她强调,好看不好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它们画出来。我一边听讲,一边思考如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p> <p class="ql-block">  贾教授通过大量案例展示,让我明白绘画并非单纯的艺术表达,更是潜意识的投射。一幅看似简单的画作,从线条粗细、色彩选择到构图布局,都可能隐藏着创作者的情绪状态、性格特质甚至未被察觉的心理需求。比如,反复涂抹的线条可能反映内心的焦虑,明亮的色彩常与积极情绪相关,这些发现让我对“画如其人”有了更深层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讲座互动环节中,通过简单的绘画练习和教授的解读,我尝试从自己的画作中反观内心,发现了一些平时忽略的情绪细节。这让我意识到,绘画不仅是分析他人的工具,也是自我觉察的途径,通过画笔与自己对话,能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反纳自我。</p> <p class="ql-block">  绘画如何在班会中发挥作用,经过贾教授的不吝赐教,我在思考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p> 总结 <p class="ql-block">  这次讲座打破了我对绘画的刻板认知,让我感受到心理学与艺术结合的奇妙。未来,我也希望能进一步学习绘画心理分析的知识,更好地理解自己与学生。</p> 7.27号下午 讲座二:技术赋能教学实践与创新 导课 <p class="ql-block">  柘城县老王集乡刘方方老师导课</p> 专家简介 <p class="ql-block">  黄立新: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本科高校信息化教指委委员,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负责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群国家教学团队负责人。</p> <p class="ql-block">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技术的融入不仅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致力于教育创新的实践者,我认为技术赋能是推动教育进步的关键力量。</p><p class="ql-block"> 技术赋能的核心在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智能辅助工具等,教师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学生则可以通过互动式学习、虚拟实验等方式,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p> <p class="ql-block">  黄教授首先展示出一张图表,分为“活力之果”、“活力之路”和“活力之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对应着不同的关键词,比如“吸引力”、“学为中心”、“轻技术”、“理解教师工作”等。这些词汇仿佛在诉说着教育的真谛——技术只是工具,真正的核心是学生,是教师的理解与投入。</p> <p class="ql-block">  黄教授围绕“轻技术 理解教师工作”,重点列举“投屏AP 人工智能AI 增强现实AR”等给我们带来的智能化。教室里气氛活跃,仿佛每个人都在与技术对话,试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p> <p class="ql-block">  黄教授展示了“3A技术赋能教学”的内容,分为AP airplay(无线投屏)、AR 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和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对应的图标和文字说明,仿佛在描绘一幅未来教育的蓝图。它在告诉我们,技术正在改变教育的方式。</p> 实地演示AR操作 <p class="ql-block">  “投屏 技术赋能——灵巧呈现信息”,黄教授给我们列举了“人动”、“板动”、“字动”的便利方式。这些词汇在向我们诉说着技术如何让教学更加灵动。</p> <p class="ql-block"> 实地操作:下载“AR戏唐宋”</p> <p class="ql-block">  我成功操作成了“AR戏唐宋”,通过AR技术打造的沉浸式体验,改变了传统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习古诗词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吸引力,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诗词创作的背景和情境,更好地理解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思想内涵,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p> <p class="ql-block">  教室里,人们坐在座位上,气氛融洽,表情专注。认真聆听着笔记:Notability、绘画:概念画板和专业:Explain everything这些概念。这些工具仿佛在告诉我们,技术可以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p> <p class="ql-block">  黄教授通过丰富案例,展示了AI、AR、VR等技术如何融入教学。如用AR技术让抽象知识具象化,突破认知障碍;利用AI分析学生数据,实现个性化教学。这让我认识到技术能极大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让学习更直观、高效。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思维引导者”,同时培养学生,要善用技术工具,如平板、在线平台等,实现互动教学,提升教学效果此外,黄教授还提到技术赋能要注重人机协同,教师要合理利用技术,而非被技术取代。这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技术应用的度,让技术服务于教育本质。</p> 演示手机、电脑、白板如何连接 <p class="ql-block">  一个关于多模交互的图表,图表中心是一个大脑图标,周围有八个彩色扇形区域,分别标注了“图像理解”、“多模交互”,“生成文本”、“生成图像”、“生成音频”、“生成视频”、“生成3D”和“编写代码”。这些内容在告诉我们,技术正在让教学变得更加智能和多元。</p> 结课 <p class="ql-block">  柘城县申桥乡吉迎娜老师结课</p> 总结 <p class="ql-block">  黄立新教授带来这场充满洞见与激情的讲座,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技术赋能教学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核心在于教师理念的更新与教学智慧的升华。技术不会取代教师,但善用技术的教师必将更具力量。我将带着今天的启发与思考,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态度,踏上技术赋能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之路,努力让我的课堂更高效、更有趣、更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本次讲座绝非一次简单的技术工具展示,而是一场关于教学理念革新与实践路径转型的深度思想碰撞。黄立新教授以其扎实的实践、深刻的思考和显著的成效,生动诠释了“技术赋能教学”的真谛——技术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创新是路径,效能是结果。</p> <p class="ql-block">  虽然培训已结束,但我仍会继续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p> 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八组首席教师全体成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柘城县首席教师全体成员</p> <p class="ql-block">  附:各学科A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