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7日我们驱车去了东阿鱼山曹植风景区。</p><p class="ql-block">鱼山,又名吾山,距县城19公里,因葬曹植而扬名。曹植墓始建于233年(魏太和7年),坐落于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1200余亩,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隔河群山连绵,攒峰耸翠,仿佛一道天然屏风,北面金堤绵亘,似黄龙静卧,沃野万顷,一抹平川,近看山下房屋鳞次栉比,远看村落星罗棋布,犹如一幅水墨丹青,登山远眺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鱼山是泰山西来之余脉,海拔82.1米,黄河北岸鲁西平原聊城境内最高的一座山。因形似一只静卧的“甲鱼”而得名,为泰安、济南、聊城三地交汇之处。</p><p class="ql-block">1951年国家考古队在鱼山西麓成功发掘曹植墓,修复墓前神道、隋碑亭、子建祠、碑林,用于更好地保护出土的国家文物。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  据传说,曹植来到鱼山,偶然结识了渔姑,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然而,渔姑毕竟是天上神仙,时间不长,就被玉皇大帝召回天庭。曹植怀念渔姑,就命人在鱼山建起一座鱼姑庙。从此,他与鱼姑的故事给鱼山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p><p class="ql-block"> 为了曹植,为了鱼姑,多少文人墨客不远万里来到鱼山,在这里留下颂唱千古的名篇。西晋文士张华写下了著名的《神女赋》,唐代大诗人王维登鱼山访古,作《鱼山神女歌祠》,清代诗人王士禛创作一首五言律诗《雪中发东阿望鱼山怀古》。诗仙李白更是把曹植当成了自己的前世知己,隔空酒友了,来到鱼山缅怀曹植,写下名篇《将进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洗砚池、羊茂台、梵音洞、摩崖刻字、隋碑亭、仙人足印、穿阳洞、浴仙池、龙山文化遗址、鱼山瀑布、七步桥等二十余处特色地质景观,建设了三国文化园、鱼山瀑布、洛神茶肆、沙场点兵、吾山书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等景点,每一个景点,都诉说着鱼山和仙人的故事。</span>是一处集历史文化、山水风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  曹植(192—232年),魏武帝曹操之子,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因处处受限且雄才伟略无法施展,被魏明帝曹睿分封到东阿(如今的阳谷县阿城镇),“食户三千”(《三国志·陈思王植传》)。然“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僚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又植得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可见曹植当时潦倒窘迫之状。</p>  <p class="ql-block">  公元229年至232年,曹植由鄄城侯徙封东阿王,权力和人身自由受到很大限制,非常苦闷。在这种情况下,曹植经常来到距离阿城不远的鱼山,在此登高望远,吟诗作赋,抒发情怀。史载:“(植)初登鱼山,临东阿,喟然有终焉之心,遂营为墓。”曹植登临鱼山之时,览黄河之境,叹人生之困,感慨人生,便有了死后葬于鱼山之意。</p>  <p class="ql-block">  太和六年(232年)2月,曹植又被迁徙陈地为王(今河南淮阳县)。同年11月,他病逝于陈地,时年41岁。曹植死后第二年,即公元233年3月,其子曹志尊嘱将其遗骸迁葬东阿境内的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面积1200亩。千百年来,众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为曹植题写的碑刻。臧克家曾有诗《咏曹子建墓诗》云:“生平未展志凌云,诗国陈思王位尊。墓道幽明通古今,斯人已去故物存。”曹植一生让后人品味到了一位文化巨匠的坚韧和执着,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沉淀下的珍贵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曹植墓</p>  <p class="ql-block">曹植墓前立有两块墓碑,右面的“东阿王曹子建墓”是由第一人全国作协主席茅盾先生题写的行楷,左面的一块“魏陈思王曹子建墓”篆书是民国时期立的。墓前仍有鲜花,大约是前来瞻仰的游客敬献的。</p>  <p class="ql-block">由此处,我们开始登山。</p>  <p class="ql-block">关于这块看上去不起眼的大石头,其实来历不凡。据说当年曹植到鱼山后,经常在这里批阅经书,吟咏词章,时间长了,这块石头就变得很光滑,又因为状似一头在此小憩的卧羊,因此人们就给它取名“羊茂台”,又称为曹植读书台。在山下的书院内,我看到了关于羊茂台更为详细的介绍,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更为浪漫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传说当年曹植徙封东阿后,见鱼山翠柏郁郁,云霞缭绕,便信步而上。在半山腰一状似卧羊背部平坦的大青石上小憩,恍惚中见到日思夜想的洛神与他前来相会。一梦醒来,看见旁边庙内的鱼姑神像酷似洛神,心有所感。又见山脚下河水滔滔,一泻千里。从此,曹植就抛开令人烦忧的仕途之道,在鱼山上住了下来。他每天都坐在卧羊石上读经唱诵,饮酒作赋。忽有一日醉卧石上,当晚月华如镜,梵天仙乐四起,洛神及仙姬从天而降……曹植灵光一闪,立刻有了创作的冲动,有感而作,从此就有了天下第一赋《洛神赋》和佛教音乐鱼山梵呗</p>  <p class="ql-block">青山隐隐,绿水迢迢,<span style="font-size:18px;">鱼山海拔82.1米,青石阶上踏出文曲星君的足迹,两侧绿树成荫,登顶后极目远眺</span>能看到壮观蜿蜒的黄河,<span style="font-size:18px;">滔滔河水奔涌如挥毫泼墨,绕</span>鱼山而行,千里沃野和山峰余脉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鱼山是一座无需耗费太大力气就能轻松登顶的山脉,所谓有余力才能博采山水之秀美,自然之灵气。</p>  <p class="ql-block">梵呗(fànbài)寺坐落于鱼山脚下,是中国梵呗音乐的发源地,因曹植登鱼山,忽闻“空中梵响”创梵呗而著称,被称为“梵呗祖庭”。</p>  <p class="ql-block">梵韵稻香七星醉月,大美鱼山首届啤酒节,7.25隆重开幕。今晚我们也“嗨皮”一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