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戴泽(1922年3月—2023年9月13日),重庆云阳人,出生于日本京都本愿寺。同年随其父母回国。自幼喜爱绘画,1942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中华民国时期国内最高学府)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黄显之、秦宣夫、吕斯百、陈之佛等。1946年毕业以后,应徐悲鸿之邀北上北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院前身)助教、讲师。1949年协助徐悲鸿等人建立中央美术学院。从教数十年来,为中国美术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有靳尚谊、王沂东等。曾修复徐悲鸿《奚我后》等多幅作品。应邀为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创作大量作品。戴泽是徐悲鸿重要的弟子,新中国美术教育奠基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代表人物,中央美术学院奠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批会员,徐悲鸿教育学派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自画像</p> <p class="ql-block">戴泽夫人陈碧茵</p> <p class="ql-block">杨靖宇</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义和团》</p> <p class="ql-block">作为徐悲鸿的弟子,戴泽坚持着徐悲鸿提倡的现实主义艺术方向和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同时也继承了徐悲鸿在西洋画上的技法和色彩调配,身体力行地实践着徐悲鸿在艺术创作和美育方面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农民小组会》</p> <p class="ql-block">代表作《小熊和他的妈妈》,1951年</p> <p class="ql-block">戴泽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时代的记录者。他的作品如《农民小组会》《时光》《岔沟之战》《白玉兰》《海阔天空》等,都是他对社会事件和风貌的深刻再诠释。这些经典作品的展出,让观众得以一窥戴泽如何用画笔描绘时代的变迁,展现出他作为“集体叙事”的参与者与“个体叙事”的探索者的独特身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