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9年12月16日,阿勒泰基础设施段的牌匾在北疆寒风中亮起新辉,随着这块牌子的悬挂,原乌鲁木齐电务段克拉玛依车间从此解散,我们这个大团体归属阿勒泰基础设施段管理(融合了工务、电务、供电)三家单位,从此脱离了乌鲁木齐电务段。原克拉玛依信号车间连同维修队如散落的星子,在铁路改革的版图上完成了使命更迭。我亦在此时再次北上,循着铁轨的走向,将行囊安放在阿勒泰段管辖的和什托洛盖综合维修车间信号工队——这是铁路人特有的迁徙,每一次站点的更迭,都是把足迹钉进新的轨枕。</p><p class="ql-block"> 而今独立奎北铁路的钢轨之侧,朔风卷起道砟间的细雪,轨枕上的纹路已被岁月锈蚀成深褐,恰似那些年在不同站区间奔走的抉择与坚守,都在钢铁的肌理里沉淀为无声的勋章。我深知自己是铁道线上的候鸟,半生漂泊于戈壁与雪原之间,却始终将心锚定在钢轨延伸的方向。余下的铁路岁月里,只愿褪尽浮华,将身体里尚存的热力,化作检修时精准的刻度、配线时缜密的逻辑,让每一分余热都熨帖在北疆的铁道上。</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里虽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方战场,</span>重要的从来不是选择哪条铁道启程,而是在霜雪染白工帽的年岁里,仍能俯身抱紧每一米钢轨:让信号灯的光晕在零下三十度的寒夜里劈开裂口,为夜行列车点燃引路的星芒;让扳手拧紧螺栓的力道,恰好接住黎明第一声汽笛的震振,把漂泊的年轮,刻进奎北线每一道枕木的纹路深处。 </p> <p class="ql-block"> 奎北铁路,这条横跨新疆北疆大地的钢铁动脉,自2007年4月24日破土动工,历经四年艰苦建设,于2011年6月1日全线贯通客运,成为连接奎屯与北屯的黄金走廊。线路全长468.5公里。</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疆北疆铁路环线的重要节点,奎北铁路的建成通车意义深远。它像一座桥梁,将新疆北部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与内地市场紧密相连,为克拉玛依的石油化工、塔城的农牧业、阿勒泰的旅游业注入强劲动力。线路开通十余年来,累计输送货物超亿吨,客运量突破千万人次,成为边疆地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速通道”。</p><p class="ql-block"> 如今北富准铁路是以奎北铁路为起点,延伸至准东铁路准东站的新型线路。这条铁路全长约450公里,贯穿了北屯、富蕴等地,与兰新铁路北疆线交汇。在新疆北部,形成了由兰新铁路北疆线、奎北线及北富准线组成的环准噶尔盆地铁路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一踏入和什托洛盖综合维修车间,身心便自动切换到工作模式。</p><p class="ql-block"> 2021年8月的烈日像团滚动的火球,铁轨被烤得发烫,连空气都透着灼人的热气。一场守护铁路安全的攻坚战,就在这蒸腾的暑气里悄然拉开帷幕——更换13台电动转辙机。这项年度重点任务,恰似一枚精密齿轮,严丝合缝地嵌在铁路安全运转的脉络里,容不得半点差池。“预防为主,周期状态修缮,重点整治病害,逐步改善设备状态,确保使用安全”,这二十字方针从不是贴在墙上的冰冷标语,而是化作流动的韵律,融进每一个施工步骤的细微节奏里。</p><p class="ql-block"> 8月4日13时10分,150分钟的“天窗”命令穿透站场的热浪,准时抵达。阳光将钢轨晒得泛着刺眼白光,工人们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后背、肩头洇出一片片深色盐渍,像地图上的河脉。可抬头时,每个人的眼神都亮得惊人,像被反复打磨过的道钉,透着一股子专注与坚定。</p> <p class="ql-block"> 拆卸旧机的哨声刚落,扳手与螺栓的咬合声便如乐章般清脆响起。经验丰富的工长谢永武俯身机旁,指尖轻叩锈迹斑驳的连接轴,恰似乐师调校琴弦:“卸定位销时慢着点,别磕了轨枕。”旁边任旭刚应声点头,棘轮扳手的“咔嗒”节奏均匀如节拍器,四颗固定螺栓在银色弧光中依次退下。汗珠顺着他的额角滚落,在阳光下划出银亮的弧线,他却无暇擦拭,伸手接过工友递来的撬棍——三分钟,锈蚀的连接轴应声而落;五分钟,防护罩与接线盒如迁徙的雁群般稳妥归位;最后两分钟,众人合力将旧转辙机托离轨道,金属与钢轨的摩擦声渐次消散在暮色中。</p><p class="ql-block"> 旧机刚卸下,新机便已就位。众人如托举星辰般将崭新的转辙机抬上安装平台,随着“左移三厘米”的指令,机身在阳光中划出精准的轨迹。锃亮的漆面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与旧机的斑驳锈迹形成时光的对仗。当新机稳稳嵌入角钢预设的基座,待命的工友立刻如精密齿轮般运转起来:扳手翻飞间,固定螺栓以“对角拧紧”的节奏依次落位,十秒一颗的频率恰似秒针与心跳共振。当第四颗螺栓咬合的瞬间,安装计时器恰好定格在十分钟——这场与时间的较量,分秒不差。</p><p class="ql-block"> 暮色中,新转辙机的棱角在余晖里愈发清晰,仿佛铁路动脉中植入的全新起搏器。从拆卸到安装的每个环节,都在精准的时间刻度中完美衔接,如同精密钟表的齿轮咬合,奏响一曲关于速度与精度的工业诗篇。</p> <p class="ql-block"> 电路导通的工序紧接着铺开。技术员王生龙上阵,剥开新机的接线端口,万用表的表笔轻触端子,“1号端子通,2号正常……”他的声音被热浪揉得有些发飘,却字字清晰。旁边的工友正用毛刷清理接线盒里的浮尘,确保每一根线缆都与端子紧密咬合。当最后一根控制线对接完成,室内传来“2#道岔表示有了”,恰好是第十分钟。</p><p class="ql-block"> 拆卸时的利落、吊装时的精准、接线时的细致,像三段严丝合缝的齿轮,前一段的尾齿刚离开,后一段的首齿已稳稳接住。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片刻的停滞,连汗水滴落在钢轨上的“滋啦”声,都像是在为这精准的节奏伴奏。</p> <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台转辙机完成联锁试验,室内联控员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室外确认,道岔转换正常!” 。“室内收到,状态良好!”呼答声在空旷的站场里荡开,像给这场攻坚战画上了一个饱满的句号。四台簇新的转辙机立在铁轨旁,阳光掠过它们锃亮的外壳,像给忠诚的卫士镀上了铠甲,稳稳托住每一趟列车的安全轨迹。</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这一次次转辙机更换是给铁路“做微创手术”,那么2021年9月启动的全线无缝化改造,便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重生。阿勒泰基础设施段管辖的279公里线路上,P50轨与P60轨像高矮不一的兄弟并肩而立,轨缝处的病害总在列车碾过时发出沉闷的抗议。我们踩着“边施工边运营”的平衡木,白天给列车让路,夜晚便让线路“亮”起来——照明车的光柱刺破黑暗,大机捣固车的铁臂深扎道床,道砟车倾泻的碎石在灯光下像流淌的银河。</p> <p class="ql-block"> 一年多的时间把54组正线道岔被一一“换新”,300余公里线路经大机反复捣固变得坚实如砥,3万立方米道砟填补了每一处松动的缝隙。那些曾经高低错落的钢轨,终于连成了平顺的长线,列车驶过不再有颠簸的震颤,只剩风掠过钢轨的轻吟。</p><p class="ql-block"> 2021年的刻度里,既有“微创手术”的精雕细琢,也有“脱胎换骨”的磅礴发力,铁路在一次次修缮与革新里,把安全的根系扎得更深、更远。</p> <p class="ql-block">寒地铁军:巴音达拉站的冬日攻坚</p> <p class="ql-block"> 冬日的寒风裹挟着冰碴,掠过奎北铁路支线巴音达拉站的钢轨。2022年12月4日11时整,施工指令如号角划破寒空,小站瞬间沸腾——机械轰鸣震颤冻土,切割机舞出四溅火花,钢轨在“滋滋”锐响中断开,巴音达拉站西岔区 300分钟道岔整体道床更换战 ,正式启幕。</p><p class="ql-block"> 四台挖机、铲车如钢铁巨兽匍匐作业,几十组小型机具闪烁银辉,百余名作业者裹紧黄马甲,在碎石间勾勒出 冬日最炽热的剪影 。这是一场为“提速未来”筹备的升级战,更是铁路人向寒冬发起的挑战:呵出的白气凝成霜花,手脚在寒冻中麻木,却没人停下手中的扳手与撬棍。</p> <p class="ql-block"> 时针走向15时,60分钟倒计时 叩响攻坚的尾声。工电联整的节奏愈发细密:有人俯身调试道岔设备,指尖摩挲精密线路,仿佛在与钢铁对话;有人守着焊炉,让赤红熔浆填补钢轨缝隙,以炉火对抗零下酷寒;更有人在夕阳镀金的旷野上,攥紧工具雕琢线路精度,暮色里的黄马甲,是寒地最温暖的光。</p><p class="ql-block"> 16时整,4#道岔与全线设备 精准“接龙” ,钢轨震颤着迎来预想中的贯通。ZDJ9道岔安装上道,这不仅是冬季施工的纪录突破,更是一群铁路人用热血焐热的 冰原勋章 。他们把寒冬的凛冽,熬成了春日般的希望,在奎北铁路的脉络里,写下最坚韧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18日,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完成奎北铁路百口泉站关键改造工程。</p><p class="ql-block"> 今年最后决战时刻在百口泉站打响。200余名施工人员在6台挖掘机、2台装载机的配合下,如同精密齿轮般协同作战。旧道岔的拆除声、新道岔的平移声、钢轨焊接的火花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劳动乐章。激光测量仪实时监测轨距,气压焊机精准熔接钢轨,三级防护体系全程护航。当最后一组P60道岔平稳落位,线路恢复通车的那一刻,所有人的脸上都绽放出欣慰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至此,奎北铁路全线经过两年的升级改造实现跨区间无缝化,彻底消除了P50轨的历史印记。钢轨焊接的闪光,不仅焊牢了线路的筋骨,更焊实了边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列车飞驰在这条钢铁大道上,平稳的运行体验、高效的运输能力,正不断书写着边疆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奎北铁路的钢轨在天山南北的光影里蜿蜒成诗,每一道焊缝都铭刻着边疆铁路人以岁月为墨的坚守。而我与这条铁路的缘分,已在轨枕的缝隙间悄然生长了六个春秋。参与过无数次线路施工的晨昏里,虽未见惊天动地的故事在时光中定格,却在重复而坚实的作业里,让平凡的日子沉淀出岁月的重量。那些与道砟对话的清晨、和信号灯相守的深夜,原以为是波澜不惊的寻常,直到退休的钟声敲响时才忽然懂得——所谓坚守从不是惊涛骇浪的刹那,而是钢轨延伸向远方时,每一步丈量都与安全同行的虔诚。</p><p class="ql-block"> 六年时光,竟在不知不觉中织就了铁路生涯的锦缎。没有跌宕起伏的叙事,却在日复一日的巡检中读懂了钢轨的语言,在四季轮替的守护里完成了对责任的释义。当最后一次将扳手拧紧在螺栓上,看着列车载着朝阳驶向天山南麓,忽然明白这段与奎北线共度的岁月,早已在平凡中绘就了最圆满的句点——那些融入钢轨温度的时光,正是献给边疆铁路最深情的注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