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曙光,圣地红山

一修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摄制:一修歌 227294355</span></p> <p class="ql-block">  听了全国妇联付主席蒙曼教授的介绍,我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7 月 21 日,我们踩着夏末的微风登上红山。赭红色岩体在烈日下像一块巨大的陶片,把“赤峰”二字的来历写在每个人的视网膜上。沿栈道拾级,将军石、红山夕照碑、辽代八角亭依次掠过,风把松脂和远处昭乌达草原的青草味混在一起,吹得人恍若穿越千年。</p> <p class="ql-block">  赤峰红山遗址是中华文明的“曙光之地”是5000年前的“辽河文明之光”公元前4000-前3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早于夏商,与中原仰韶文化并存。核心在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命名),辐射辽西、冀北,是中国东北最早的“古国”形态。颠覆性考古发现:改写中华文明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下山后钻入地下一层的赤峰博物馆,光线一下子暗下来,像潜进时间的井。展柜里那件墨绿色 C 形玉龙安静蜷伏,却带着史前洪荒的电流,让人瞬间明白什么叫“一眼六千年”。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中华第一龙”开启中国特有的“以玉载道”传统</p><p class="ql-block"> 红山玉龙采用“以片取形、以线成体”的减地浮雕技法,硬度 6.5 的岫岩玉被琢磨得圆润空灵,代表了东亚最早的高硬度玉器系统。后续良渚玉琮、殷墟玉龙、汉代玉衣,乃至清代“大禹治水图”玉山,皆承续这一“玉礼体系”。</p> <p class="ql-block"> 红山文化以“玉与女神”为符号,证明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核心源头之一,其“神权古国”模式比中原夏商更早揭示了中国文明的起源路径。</p> <p class="ql-block">  再转到红山公园,傍晚的广场舞和儿童喷泉把古老的龙吟拉回人间烟火——远处赭山沉默,近处笑声鼎沸,历史与当下在赤峰这座城市无缝衔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