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神农架】神农坛——神农架之行,从祭拜神农始祖开始

阿狼故事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5日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p> <p class="ql-block">  神农架才是此次出游的目的地,商丘和襄阳只是过度。枕着大唐的梦在盛世唐城附近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我们便启程前往神农架。就这样,我突然来到了神农架。</p><p class="ql-block"> 神农架林区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为省直管县级行政区。而神农架旅游区又是中国少有的以行政区之名命名的风景区之一。和黄山、张家界、婺源类似,当人们提起这几个地方的时候,说的都是那里的景区,很少会想到那些名字也是行政区。但是不同的是,黄山、张家界、婺源风景区仅仅是行政区的一部分,而在神农架,处处皆风光,可以说风景区就是行政区,行政区就是风景区。此外,以神农架之名,这里的大片地区于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为中国十五个世界自然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我游览的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混合遗产除外)。</p><p class="ql-block"> 对外地来的游客来说,现在所说的神农架风景区主要包含六大子景区,分别是:神农坛、天生桥、官门山、神农顶、大九湖和天燕。且外地游客一般都将这六大景区打包游览,时间充裕的,还会加上画廊谷、香溪源、神农天池等景区。六大景区有通票,只需299元,且处处精彩,而且没有票中票,除了大九湖,其他所有停车场都免费,可谓是相当良心。相比之下,商丘那个芒砀山旅游区就显的更坑了。</p><p class="ql-block"> 神农,即炎帝,位列三皇之一,与黄帝共创华夏文明,共为华夏始祖。以神农之名划区,以神农之名塑景,作为炎黄子孙,就从祭奠华夏始祖神农氏的神农坛开始我们的神农架之行吧!</p> 金蝉望月<div>  神农坛风景名胜区,是集中展示神农始祖业绩与功德,并集珍稀古老自然孑遗树种及科研为一体的突出寻根祭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区。景区呈山坡状,最高点海拔1036米,建有东西两道台阶,逐次增高。台阶中断为“地坛”,台阶最高处为“天坛”,塑有神农氏雕像。台阶东侧有百草园、杉王、农耕园等景点,西侧有节气园、神泉等景点。景区很小,然而神农始祖留给我们的故事和财富却很多。</div><div> 景区正前方山坡底,有一奇石在天空的衬托下犹如一只巨大蟾蜍正抬头望月,恰似月宫中值守的金蟾。金蟾又称三足金蟾,古人认为金蟾是吉祥之物,可以招财致富。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高深,他周游四海,降魔伏妖,造福世人。他在与金蟾妖精的斗法中,断其一脚,金蟾只余三脚。自此金蟾臣服于刘海门下,金蟾使出招财进宝的本事助刘海造福世人,以求将功赎罪。人们奇之,称其为招财蟾。后来,天庭为表其功,将其封在月宫中作护卫神,因此月宫也叫蟾宫。</div> <div>台阶保留树木</div> 这些修建旅游道路和设施的地方,毫无疑问曾经都是密林。面对奇景秘境,人们要想走近她,或从她那里得到想要的东西,就难免对她造成一定破坏,这很可惜,有时候看着都有些痛心,但也很无奈——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总得去了解。 神农坛对面山峰<div>  神农坛四周群峰争奇,纳群山之灵气,容百川之秀丽。正是后人祭奠神农始祖的好地方。</div> <p class="ql-block">神农塑像</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台阶底端来到中段地坛,然后转而向东进入东侧步游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粗壮的千年杉王。</p> 千年杉王<div>  “千年杉王”铁坚杉,高48米、直径2.8米、周长9米、材积88立方米,树冠覆盖面积530余平方米,是一棵需要6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将它环抱的大树,这棵树是神农架方圆百里内最大、最古老的铁坚杉。</div> 杉王石碑<div>  树下面有一块石碑,是神农雕塑设计者钱邵武先生亲笔题写的《杉王颂》,诗曰:万木凋落、唯尔独盛,巍然屹立、郁郁菁菁,千年风雪、与尔无侵,乡民膜拜、响应若神,今我来游、如见亲朋,巨干四展、如邀似请,明交默契、开我心魂,封尔为王、百姓之诚,谁曰不可,虽我非秦,立此一石、祝尔长青,雷电勿击、天下太平。</div> 千年杉王 千年杉王<div><br></div> 千年杉王<div>  铁坚杉主干坚似青铜,叩之铮铮有声,树生苔痕斑驳,像青铜器上的翠锈,凝聚着岁月的沧桑。据考证,这棵树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诸多朝代,其树龄高达1300余岁 ,当地老百姓把这棵树称之为“杉王”。</div> <p class="ql-block">神农百草园</p><p class="ql-block"> 景区虽然不大,但是百草园我们还是漏了,仅仅在它的边缘看了它一眼,都是没有好好看导览图的缘故。从东侧台阶底端拾级而上,就是“神农百草园”,百草园里集中展示了一批神农架古老、珍稀、濒危的植物物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银杏,二级保护植物连香、香果等。这里全是17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树种,神农架作为当时未被冰雪全部覆盖的地区之一,成就了“动植物避难所”的美名。还有牡丹、黄连、淫羊藿等99种珍贵中草药,为神农架“中草药王国”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支撑。</p> 神农百草园<div> 相传炎帝在神农架工作生活了38年,尝百草、识五谷、驯六畜,建立八大功绩。他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生活方式,奠定了原始农耕文明的基础。他尝百草的经历和用药经验代代相传,后人以此为基础编写出中国第一部医药史书《神农本草经》。全书分3卷,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神农本草经》给药物进行了分类,即:上品名曰君,中品名曰臣,下品名曰佐使。正如《神农本草经序录》所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div> <p class="ql-block">神农百草园<br></p> <p class="ql-block">千年杉王</p><p class="ql-block"> 从杉王沿着步游道向神农坛天坛的方向走,一路两侧遍布中药材。在步游道回折处有一大片茶园,即为神农农耕园。</p> <p class="ql-block">神农农耕园(茶园)</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传说姜姓部落的首领由于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称为炎帝。作为中华民族第一个由渔猎转入农耕的氏族部落,炎帝神农氏族创造了中国的农业文化。炎帝在农业方面的贡献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发明农具 。炎帝发明了耒、耜等原始农具,使人们能够更有效地翻土、开垦荒地,为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工具保障 ;二是教民耕种 。他教导先民如何播种、灌溉、施肥和除草,推动农业生产从无序走向规范,使部落逐步摆脱依赖采集和渔猎的生活方式;三是选育五谷 。炎帝通过尝百草的过程,筛选出适宜人类食用的作物,如麻、黍、稷、麦、豆等五谷,并推广种植,奠定了中国早期粮食结构的基础 ;四是制定历法 。为了指导农时,炎帝制定了初步的日历制度,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三十日,并以冬至作为重要节气参考,帮助人们掌握季节变化规律,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span></p> <p class="ql-block">神农农耕园(茶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农农耕园(茶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神农农耕园种植了大片茶叶,神农坛所在的山峰也叫做“茶山”。</span>神农架产茶历史悠久,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唐代陆羽(733—804)在《茶径》中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巴山、峡川有二人合抱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农农耕园</span></p> <p class="ql-block">神农农耕园(茶园)</p> <p class="ql-block">神农农耕园(茶园)</p><p class="ql-block">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采药、为民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即为茶的古称 。这一传说虽属神话性质,但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象征意义,也使炎帝神农氏被尊称为“ 中华茶祖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农农耕园(茶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神农农耕园(茶园)</span></p> <p class="ql-block">天坛东侧无人区</p> <p class="ql-block">步游道天坛出口</p> <p class="ql-block">神农天坛</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font-size:18px;">神农祭坛为神农坛景区的核心部分,是炎黄子孙缅怀先祖、祭祀神灵、祈求先祖赐福与庇佑的场所。屹立的巨型雕像是中华儿女共同祭拜的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他在神农架创功立业38载,遍尝百草、为民疗疾,所以后人为纪念他,在这里设祭坛供后人膜拜。神农祭坛分天坛和地坛两大部分。</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坛在古代是天子祭祀的地方,坛上高耸着炎帝神农氏的半身像巨型塑像,表明神农氏作为华夏始祖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塑像是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书法家钱绍武设计的,建成于1997年。祭坛内神农塑像高大雄伟,<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下半身隐藏在茶山中,以大地为身躯,寓意中华大地孕育的具有顶天立地英雄气概的伟人。</span>头像高21米,象征中华民族在21世纪蒸蒸日上,宽35米,与它的高加起来共56米,象征着56个民族的大团结。<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1, 51, 51);"> </span></p> 天坛看南侧山峰 <p class="ql-block">天坛神农塑像</p><p class="ql-block">  祭坛外围的五色石代表着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内方外圆,即有天圆地方之意。祭坛的两侧用八组壁画记录着远古神农氏的功德,即‌始制始作耒耜、种植五谷、遍尝百草、积麻衣葛、陶石木具、焦尾五弦、日中为市、架木为屋八组壁画以艺术的手法叙述了神农氏在农业、医学、音乐、原始贸易、手工业、生活等方面的丰功伟业,表达了子孙们的无限追恋。</p> <p class="ql-block">天坛神农塑像</p><p class="ql-block">  炎帝神农氏雕塑为“牛首人身”形象,东汉皇甫谧《帝王世纪》首次明确描述炎帝“人身牛首”。这是历史记忆、神话传说与文化符号的完美融合。它不仅是对农耕文明的致敬,对图腾信仰的延续,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深刻诠释。在今天,这一形象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勤劳、奉献与坚韧的精神,始终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p> 神农坛酒坛<div> 雕塑面色严肃,双目微合。道教尊伏羲、神农和轩辕为三皇,道家讲究“道法自然”,将“垂帘内视”作为修炼的最高境界。对炎帝神农氏双目微合有两种解释:第一,炎帝神农氏是中医的始祖,古代老中医给病人把脉问诊时,通常都是微闭双眼的。第二,按照“垂帘内视、洞察幽微”的理念,他闭上双眼能够看到世间的万事万物。<br><div> 两道台阶上每处平台上都放置了一坛酒,酒应该不是神农氏的发明,不知作何意。或许是因为中国古代祭祀必用酒吧。</div></div> 神农坛周围群峰 地坛 地坛<div> 地坛是民间祭祀的广场,是根据“天圆地方”的古说设计的,外呈圆形象征“天”,内为正方形象征“地”。</div> 天坛看地坛<div> 正方形内还包括五个颜色不同的方块,象征的则是“土分五色”,也含有“五行”金、木、水、火、土的意思。</div> 地坛<div> 广场很宽敞,可容万人祭祀。祭台向东而设,台前安放着香炉,钟鼓二楼分列左右;台上正中放置着九鼎八簋,是《礼记》中祭器的最高档次;台后墙面上镶嵌着大理石雕,画面反映了炎帝神农氏的生平业绩。</div> 地坛<div> 连接天地二坛的是两条石砌阶梯,由下而上,共分五阶:第一阶9级,第二阶72级,第三阶63级,第四阶54级,第五阶45级。它们都是9的倍数,“九”为阳数之首,与“久”同音,不仅含天长地久、九九归一之意,更显示着炎帝神农氏位居“九五至尊”的崇高地位。 </div> 地坛<div> 祭祀活动分公祭和民祭两大类。公祭由林区人民政府主办,于炎帝神农氏生日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举行。主要包括击鼓鸣钟、奉献三牲、恭读颂词、鞠躬礼拜、焚香祈福、表演歌舞等议程。礼仪十分复杂,要求十分严格,必须有专职司仪和乐队参加,必须表演祭祀歌舞《光华千秋》,祭文也必须由神农架林区区长亲自宣读。</div> 地坛赐恩堂<div> 民祭包括民间组织、大型会议因重要节日或重大活动而举行的祭祀,也包括旅游团队和游客独自进行的祭祀,规模可大可小,仪式主要包括祭众入场、击鼓鸣钟、敬献祭品、祈福许愿、焚香叩拜、贡献功德。举行祭祀活动时,多请景区工作人员担任祭司并代诵颂词。游客可在广场举行单独祭祀,也可选赐恩堂和祭拜堂祭拜。</div> 地坛<div><br></div> 神农坛周围群山 神农坛节气园<div> 园区内设有24个独立小屋,分别对应一个节气,每个小屋配有书简介绍该节气的文化内涵、气候特点及养生建议,游客可深入了解传统节气知识。</div> 神农坛节气园 神农坛节气园 <div>神农坛节气园</div>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春秋时代,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等节气。经过不断地改进,到秦汉年间已完全确立二十四节气。 日晷<div> 虽然二十四节气是神农后很多年才有的,但是为了便于指导农时,神农氏也制定了较为科学的历法。</div> 神农坛节气园 神农坛节气园 神农架“野瀑布”<div> 离开神农坛,在离神农坛不远处有一瀑布,该瀑布不在任何一个收费景区内,称为“野瀑布”。在神农架,这种“野瀑布”很多很多,证明这里水源丰富。水,是这里生命旺盛的源泉力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