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我们2025年东北自驾游的第二十四天。昨天晚上我们已经到达了位于丹东火车站前的331国道0公里标,完成了此行331国道东半段的旅行,今天我们将从丹东市前往辽阳市,开始我们的返京之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下午1:50左右到达辽阳市。此行在辽阳主要想看两个地方:一是辽阳博物馆,二是辽阳白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想看辽阳博物馆的动机来自于此次自驾游期间一直在听的由单田芳演播的关于张作霖的评书《乱世枭雄》。评书中提到张作霖的义子、奉天督军署副官、27师军需官彭贤在辽阳时建的私宅非常奢华,张作霖看到后说比我的大帅府都豪华,彭贤听说后马上收敛其行为。彭贤的私宅后来成为了辽阳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想看辽阳白塔的动机来自于去年去呼和浩特旅游参观内蒙古博物院时看到的辽塔分布清单,知道辽阳这里有一座辽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达辽阳博物馆后发现这个馆舍非常现代,看似不可能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建筑。上网再一查,发现原来设于彭贤私宅的辽阳博物馆已经在2009年迁至新馆。现在彭贤的私宅是辽阳民俗博物馆。由于天气炎热,我们没有再去辽阳民俗博物馆,只在辽阳博物馆这里看了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辽阳博物馆的展品中提到了辽阳白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清末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修缮前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修缮后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9年维修白塔时在塔顶宝珠内发现一尊释迦佛诞生立象,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环视四方,宣示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完辽阳博物馆后我们又去了“白塔历史文化街区”看白塔。白塔历史文化街区是辽宁省历史文化街区,分为广佑寺风景区(国家4A级景区)、白塔公园(开放式)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白塔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重要文化遗存,广佑寺见证了从东汉晚期到清朝末年近1800年的辽阳乃至东北地区的沧桑历史。广佑寺始建于东汉,辽代建白塔,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出现的寺院之一,最鼎盛时期是明代隆庆年间,规模极盛,禅众云集,直至明清始终是辽阳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佛教活动道场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佛教传播中心。1900年广佑寺为义和团活动场所。同年,沙皇俄国在镇压义和团运动中烧毁广佑寺,仅存白塔。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辽阳市对白塔公园进行环境整治,复建了广佑寺,并将其打造为全国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广佑寺的山门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很多寺庙的石质单檐歇山顶下设3至5个拱券门的山门殿不同,这个山门殿是砖木重檐歇山顶结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这是重檐歇山顶的天王殿,建筑面积1152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王殿的主尊是弥勒菩萨,两侧分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俗称“四大金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佑寺供奉的弥勒菩萨不同于汉地寺庙常见的大肚弥勒。大肚弥勒是根据布袋和尚的形象所演化而來的,大肚弥勒为弥勒菩萨在世间的应化身像。佛教是在东汉的时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当时是以天冠弥勒的造像传入,至五代过后才渐渐转化为大肚弥勒的造像开始盛行。而广佑寺始建于汉,当时的弥勒形象就是以古印度弥勒佛为原型,即天冠弥勒菩萨。其法相为身著菩萨裝,头戴天冠,身披璎珞等饰物,身材修長,双脚下垂,左右腿曲屈扶于莲花之上。双手並持金婆罗花。其造型为弥勒于兜率天为众神說法的形象。左侧为大妙相菩萨、右侧为法华林菩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天王殿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王殿的后面是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的建筑面积11472平方米,通高41.7米,面阔11开间73.78米,进深7开间49.8米,为3层拱檐前后抱厦楼阁式建筑,集辽金与明清风格于一体,砖木结构,其体量大大超出一般庙宇,据称是世界庙宇之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佛像为世界殿内最高、体量最大的佛像,通高21.48米,“21”寓意二十一世纪、“48”暗合佛祖四月初八诞辰日。佛像须弥座高4.48米,雕有《法界源流图》和《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佛身高17米,仅佛面就有28平方米,垂耳长3米,张开的手掌可站8个人,一根手指的长度就相当于一个人的身高。右手轻拈金婆罗花,以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左手结与愿印,以示佛陀慈悲恩德遍布法界。佛像采用传统“木雕漆金朱金”工艺,共耗用优质香樟木600立方米,黄金24公厅,经过48道工艺精制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长廊中的瑰宝(照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院中轴线东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东西配房、护法堂、东方三圣殿和西方三圣殿等,被国家宗教局确认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佑寺的西侧不远处就是白塔公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俄战争以后的1905年,日本对满铁附属地域进行了新的城市建设,辽阳也逐渐形成以满铁附属地与辽阳古城并存为特征的整体风貌格局。日本人先后在此修建了白塔公园和神社等。解放后,白塔公园向市民开放,成为了市民周末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辽阳白塔因塔身、塔檐的砖瓦上涂抹白灰,俗称白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塔的建筑年代说法不一。自明代以来的六百多年里,先后有辽代、唐代、汉代、金代、高句丽时期等多种说法,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以金代说影响最大,此说出自民国十七年(1928年)出版的《辽阳县志》。该书认为,白塔是金世宗完颜雍为其母通慧圆明大师增大扩建的葬身塔,时间为金正隆六年(1161年),距今八百多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代说遭到学界普遍质疑。学者们认为,白塔的建筑风格与中国北方辽代佛塔一致,而与金塔有别。从体量和佛像装饰上看,白塔为高等级佛塔,即使通慧圆明大师的身份再高也不可以享用。1989年维修白塔时,在塔顶发现五块铜碑,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重修辽阳城西广佑寺宝塔记》。碑文记载,辽阳僧纲司副都纲、广佑寺住持道圆从永乐十七年到永乐二十一年率众修塔,在塔顶发现了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的修塔记录:“盖塔自辽所建,金及元时皆重修。”这一重要发现,进一步印证了白塔建于辽代的观点。关于白塔建造的具体时间学界尚有分歧,但根据塔的建筑风格、使用的材料以及砖雕的手法,认为是辽代中晚期的同类建筑相类同,距今约近一千年。此外,辽阳白塔是否如许多辽塔那样,是在唐代以前佛塔的基础上增扩包筑的呢?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只是目前还缺乏足够的证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辽阳白塔为八角十三层实心垂幔式密檐舍利砖塔,由塔基、塔座、塔身、塔檐、塔刹五部分组成,通高70.4米,是东北地区第一高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座由须弥座、平座勾栏和仰莲座三层组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身以二层仰莲承托,每面砌筑拱门佛龛,八面龛楣上砖雕装饰各不相同,有双龙戏珠、兽面紋、缠枝牡丹紋、双凤紋、苏摩花紋、双龙纹,蕙草纹、双狮纹、双飞天等。每面佛龛内有坐佛一尊,结跏跌坐于莲台之上,背衬火烽纹身光。两侧浮雕胁侍菩萨,足踏莲花,背施圆形头光,项佩璎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塔檐十三层,出檐长度逐层递减,最后以八角形须弥座收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须弥座上砌筑仰莲座。两重仰莲上筑覆钵,中间立铁质刹杆,上有火焰环、宝珠、相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辽阳白塔具有辽代中后期密檐塔的典型特点,以稳重、浑厚、雄健的造型风格,复杂华丽的仿木结构和精准的雕刻装饰见长,堪称辽塔中的典型代表。1963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白塔北侧的小土坡上立着一块用玻璃罩子保护起来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碑。这七个字的题词我从上小学起就开始接触,印象特深,所以远远地就能认出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题词碑旁边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碑记”介绍,雷锋1940年12月出生,湖南望城县人。1958年9月响应党的号召支援鞍钢来到辽宁,翌年8月主动申请到条件艰苦的辽阳弓长岭铁矿焦化厂工作,1960年1月从辽阳走入军营。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辽阳是雷锋的第二故乡,当为人先。1963年5月,中共辽阳市委决定为雷锋同志树碑。白塔公园聘请辽阳市石刻艺人刘景福镌刻主席题词于碑上并将其立于园内土山。自此,人们称呼此山为“雷锋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碑系全国首座雷锋纪念碑,且碑石取材于广佑寺遗址上的一块页岩古石而益显其珍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白塔西侧不远处有一个“满铁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4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攫取了沙俄在辽阳的一切特权(包括沙俄的铁路附属地)交给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管理。满铁图书馆旧址大致建于1907年,是满铁的图书、情报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筑主体为单层起脊红砖水泥结构,拱形门窗,室内铺设木质地板,东西长20米,南北宽13米,占地面积为260平方米。2017年7月升级为市级文保单位。地图显示现在这里是“九一八事变策划地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馆内展示的信息显示:<b>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并诬称中国军队所为,随即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这样一个决定亚洲甚至世界历史走向的事件,却深深烙刻上了“辽阳”的名字。就在事变发生前一夜,两个战争元凶在辽阳辽塔旅馆里完成了最后的密谋,辽阳成为“九一八”事变的策划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面这段文字表明,“九一八事变”是在“辽阳辽塔旅馆”里完成的密谋,而不是在满铁图书馆,所以这里只是“九一八事变策划地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傍晚5:45左右我们到达了今晚的住处 ~ 全季酒店辽阳新运大街店。全天行驶了257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