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月的江风带着湿润的暖意,拂过瞿塘峡口的白帝山。陕西现代摄影一行四十人的广西行终章,便落在此处——白帝城的飞檐翘角正映着晨光,像在为这场跨越千里的旅程,铺开最后一卷水墨长轴。</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佳作</p> <p class="ql-block">站在白帝城头北望,夔门如巨斧劈开的山门骤然映入眼帘。赤甲山的红岩与白盐山的灰岩隔江对峙,江面在最窄处收作一线,江水撞崖的轰鸣老远就能听见。“这就是1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有人举起纸币比对,镜头里的山形果然分毫不差。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凿石开道,南宋的铁链锁江遗迹还留在峭壁上,杜甫笔下“瞿塘争一门”的壮阔,此刻正从诗句里活过来。有人架起长镜头,想捕捉江风掠过崖壁的瞬间,却见一叶游船正从峡口驶来,像从历史深处漂出的孤舟。</p> <p class="ql-block">夔门是三峡的“咽喉”,瞿塘峡由此开篇。这里两岸赤甲山、白盐山如刀削对峙,江水奔腾穿峡,自古便有“夔门天下雄”之称。传说大禹治水时劈开通道,才让长江挣脱群山束缚。历代兵家在此设关,南宋时宋军曾以铁链锁江抵御元军,如今峭壁上仍留栈道遗迹。李白过此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杜甫留下“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的咏叹,1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更让它成了三峡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三峡则串联起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巫峡有神女峰,传说瑶姬助大禹治水后化为山峰守护此地,晨雾中宛如仙子;西陵峡的兵书宝剑峡,传说是诸葛亮藏兵书之处。千百年来,纤夫在此拉纤搏命,文人留下万首诗篇。三峡大坝建成后,高峡出平湖,但瞿塘的雄、巫峡的幽仍在,那些关于抗争、守护与诗意的故事,仍随江水流淌</p> <p class="ql-block">站在白帝城头北望,夔门如巨斧劈开的山门骤然映入眼帘。赤甲山的红岩与白盐山的灰岩隔江对峙,江面在最窄处收作一线,江水撞崖的轰鸣老远就能听见。“这就是10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有人举起纸币比对,镜头里的山形果然分毫不差。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在此凿石开道,南宋的铁链锁江遗迹还留在峭壁上,杜甫笔下“瞿塘争一门”的壮阔,此刻正从诗句里活过来。有人架起长镜头,想捕捉江风掠过崖壁的瞬间,却见一叶游船正从峡口驶来,像从历史深处漂出的孤舟。</p> <p class="ql-block">夔门大桥</p><p class="ql-block">夔门大桥位于中国重庆市奉节县境内,横跨长江水道,连接县城南北两岸,是奉节县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大桥全长930.25米,主跨460米,双向四车道,主塔采用A形结构,南、北主塔分别高206米和211.6米,2006年通车时主跨跨度位列世界第四。其建设攻克深水基础(主墩淹没水深达95米)、高塔无劲性骨架施工等技术难题,实现毫米级合龙精度</p> <p class="ql-block">该桥于2001年12月动工,2005年3月主体竣工,2006年正式通车,总投资约2.48亿元。建设过程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包括深水基础施工(主墩淹没水深最高达95米)、高塔无劲性骨架施工、空间双索面抗风设计等,获得了毫米级的合龙精度。</p> <p class="ql-block">作为交通枢纽,大桥终结了奉节依赖轮渡的历史,成为沪蓉高速等干线的关键节点,极大提升区域通行效率。同时缩短至天坑地缝、张家界等景区的通行距离,推动渝鄂陕旅游资源整合。其夜景灯光覆盖15公里,桥塔“中国历史名城白帝城”发光大字与山水相映,成为夜游亮点。</p> <p class="ql-block">通往白帝城的风雨桥</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山门</p> <p class="ql-block">白帝庙:拾级而上,白帝庙的红墙在镜头里格外鲜亮。托孤堂前,众人屏息凝视:泥塑的刘备侧卧榻上,诸葛亮垂首躬身,眉宇间满是“鞠躬尽瘁”的凝重。导游轻声讲起那段三国往事:夷陵战败的刘备退守永安,在病榻前将刘禅与蜀汉江山托付给诸葛亮,一句“君可自取”藏着乱世中的极致信任。快门声此起彼伏,有人聚焦塑像的细节,有人将窗外的夔门远景纳入画框——仿佛想让这穿越千年的君臣肝胆,与眼前的江山胜景永远定格。</p> <p class="ql-block">托孤堂</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拍</p> <p class="ql-block">刘备白帝城托孤:三国乱世的临终托付</p><p class="ql-block">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失荆州被杀,刘备为复仇亲率大军伐吴,却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至白帝城(时称永安),一病不起。</p><p class="ql-block">章武三年(223年)春,刘备自知不久于人世,急召诸葛亮从成都赶来。病榻前,刘备将儿子刘禅(阿斗)托付给诸葛亮,坦言“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并令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泣涕叩首,承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p><p class="ql-block">这一事件被《三国志》详细记载,成为中国历史上“君臣相得”的经典范本。白帝城也因这场托孤,从一座峡江古城跃升为承载三国忠义文化的象征地,至今白帝庙内仍存“托孤堂”,还原了这一历史场景。</p><p class="ql-block">背后的深意与影响</p><p class="ql-block">刘备的托孤既显对诸葛亮的极致信任,也暗含制衡之术——他同时任命李严为副,形成权力平衡。而诸葛亮此后“鞠躬尽瘁”,六出祁山试图完成兴复汉室的遗愿,更让这段故事添上悲壮色彩,成为后世文学、戏剧反复演绎的题材。</p> <p class="ql-block">白帝城诸葛亮雕塑。身后是;《出师表》</p> <p class="ql-block">院内随拍</p> <p class="ql-block">白楼</p> <p class="ql-block">归程时,江风渐凉。四十人的镜头里,早已存满白帝城的古意、夔门的雄姿、三峡的晨昏。这场旅程的终章,没有喧嚣的落幕,只留江水流淌的声音——像在说,那些关于托孤的赤诚、关于峡江的传奇,都将随着这些影像,在时光里继续流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