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乡村

深街小巷

<p class="ql-block">《七月的乡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月的风拂过田地,</p><p class="ql-block">绿浪在阳光下翻卷秘密。</p><p class="ql-block">每一株挺立的秧苗里,</p><p class="ql-block">都藏着一勺未凝的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瓜果的香气在垄间游荡,</p><p class="ql-block">把饱满的承诺写在藤上。</p><p class="ql-block">农人弯腰时抖落的汗,</p><p class="ql-block">正渗进土壤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  制作义乌红糖的主要产地义亭镇,绿色的糖梗正在茁壮成长。再过4个月它会被人收割,送进糖厂作坊榨成汁,制成红糖和各种米糖制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义乌红糖</p><p class="ql-block">  义乌红糖它是浙江省义乌市的地方传统民俗,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义乌红糖的制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清朝顺治年间,当时佛堂燕里村第五代传人贾惟承从福建引进种蔗制糖的生产习俗至今已有近400多年历史。 义乌的红糖的主要原料是青皮甘蔗(青皮糖梗)制作过程包括用牛力木车绞蔗水,然后用铁锅煎熬。 这种制作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尽管锅灶从古老的五口梅花灶改为至今的七口致九口的一字灶。但基夲的制作工艺保持不变。义乌糖梗以其独特的外观和红糖的鲜甜味而闻名。 在1929年义乌黄培记号生产的红糖在西愽会上荣获特等奖。进一步证明了其高质量。 用牛力木车绞糖的方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才消失。取而代之是电力机器,而用铁锅煎制糖的生产习俗一直保持到现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