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现在到底还留存有几座唐代木构古建筑?</p><p class="ql-block">有资料说保存较完好的有四座,南禅寺大殿、广仁王庙大殿、佛光寺东大殿和天台庵弥陀殿,全部位于山西境内。</p><p class="ql-block">更多资料说的是仅存三座半,除了南禅寺大殿、广仁王庙大殿、佛光寺东大殿这三座,还有河北石家庄的正定开元寺钟楼的下半部分,算半座。</p><p class="ql-block">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山西自驾访古之行,又怎么能错过那些遗落在晋地的唐构?借此美篇,展示一下我眼中的山西唐代木构古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南禅寺大殿</b></p> <p class="ql-block">南禅寺位于忻州市五台县阳白乡李家庄村,在忻州古城与五台山风景区之间,从忻州古城驱车约一小时可至。</p><p class="ql-block">南禅寺大殿为寺内主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殿静踞一方台基之上,面阔与进深均三间呈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坡度平缓,大殿屋顶由沿墙四周的12根大柱支撑,柱头直接承托斗栱,整个大殿看起来简洁而古朴,据说这便是明显的唐风木构。</p><p class="ql-block">(因为“最古老”的名声在外,即便隐于村野山隅,亦是人流不息,无法拍到一张干净的封面照。)</p> 柱头斗拱 转角斗拱 <p class="ql-block">令拱、华拱、泥道拱、散斗、栌斗、耍头……有公益讲解员在跟游客解说建筑结构特点,所谓内行看门道,我们外行的只能看看热闹。</p> <p class="ql-block">殿内有一佛坛,上供17尊珍贵的唐塑佛像(另文介绍),外拦着密密的铁栅栏作保护。宽敞的空间既无天花板,也没有柱子,梁架制作简练,木构清晰可见。</p> 殿内的一根大平梁上面,“大唐建中三年”墨迹依旧可辨。 <p class="ql-block">临别时的最后一次回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佛光寺东大殿</b></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南台西麓,距南禅寺约46KM,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东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虽建造时间晚于南禅寺大殿与广仁王庙大殿,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唐代木构建筑,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p> <p class="ql-block">大殿踞于寺内一处山坡高台之上,掩映在一片苍翠的松柏之中,在远处无法看清其真容与全貌。</p> <p class="ql-block">攀爬过一段陡峭台阶,当大殿蓦然撞入眼帘时,一股磅礴之气扑面而来。</p><p class="ql-block">(殿前平台空地有限,无法从正面拍出它的恢弘气势)</p> 从斜侧方看过去,可见其七开间的体量宽阔宏伟,斗栱硕大如云。 <p class="ql-block">从侧面看,可见其单檐庑殿顶坡度舒缓,出檐深远略为上翘如大鹏展翅,有数据记录其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殿檐探出达3.96米。整个建筑总体看起来简洁大气又雍容华贵,据说这便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看到佛光寺东大殿,就不由会想起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为打破日本人“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的奈良、京都。”的狂妄论断,他们夫妻二人开始艰辛的寻访唐代木构建筑之路,凭借敦煌莫高窟第61窟壁画中“大佛光之寺”这条线索,他们终于在五台山麓找到了这座唐代木建遗构,那是1937年的事。</p> <p class="ql-block">那年的林徽因,就是发现这根梁上的墨迹“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 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而殿前的唐代石经幢上也刻着“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由此确定佛光寺东大殿的建造时间为857年。</p> <p class="ql-block">最后附一张网络下载的佛光寺东大殿正面全貌模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广仁王庙大殿 </b></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位于运城市芮城县龙泉村,距元代道观永乐宫不足千米。如今庙里建筑仅存一座大殿与一座戏台,是2016年完成修复的。</p> <p class="ql-block">广仁王庙大殿,始建于唐大和五年(831年),殿内供奉水神“广仁王”(东方青龙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也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平面呈长方形。出檐深远斗拱疏朗屋顶平缓,透着唐代建筑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斗拱形制简单,只设柱头斗拱不设补间铺作,是早期木构建筑具备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最后放一张大殿修复前的照片,跟现在的样子有稍许差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天台庵弥陀殿 </b></p> <p class="ql-block">天台庵,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耽车乡王曲村,在我们从林州进山西的第一天行程上。</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天台庵就只剩一座小小的弥陀殿,进入庵门从背后走近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单檐歇山顶上的巨大琉璃鸱吻与翼角上翘的优美弧度。</p> <p class="ql-block">弥陀殿建于一低矮台基之上,面阔进深各三间呈平面方形,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广,这是典型的唐风了。</p><p class="ql-block">跟前三座唐代木构相比,弥陀殿的翼角上翘弧度更大(翼角之下的4根擎檐柱为后世添加); 殿顶坡度更大些,也就是顶更高些,这符合唐代木构越后期举高越大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门额上挂的牌子是1973年“平顺县革命委员会”立的,那年,弥陀殿被认定为始建于唐天祐四年(907年)的唐代建筑。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弥陀殿大修,在脊槫与替木间发现的墨书题迹重新推断其创建时间为五代后唐天成四年(929年)。其实两个时间差距仅22年,整个唐朝延续了289年,偏就在天祐四年被朱温所灭,让弥陀殿的“全国仅存的四处唐代木构古建筑之一“被摘了帽。</p><p class="ql-block">(殿内本无立柱,现在的柱子可以明显看出是后世维修加上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斗拱,看起来更简单古朴。</p> <p class="ql-block">所以,就算弥陀殿是五代的建筑,可从时间看不过比唐代晚了区区20多年,仍有浓郁的唐风,而且很长时间里被列为山西四大唐代木构古建筑之一,那么,把它列入本美篇也未尝不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