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忆——“救人”游戏

汪砚秋

<p class="ql-block"> 童年趣忆——“救人”游戏</p><p class="ql-block"> 汪砚秋</p><p class="ql-block"> 现在六七十岁的老年人,童年时,一定都玩过许多游戏。</p><p class="ql-block">  记得哪位名人说过,游戏是儿童最好的陪伴。小时候,我玩过许多游戏,这些游戏,构成了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今天讲一个给我印象深刻的“救人”游戏。</p> <h3>  一帮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有人提议,咱们今天玩“救人”吧。大家附和。<br>  先推举出两个“头儿”,相当于两个队的队长。有了队长,开始组队。为显公平,两个队长用“脆(音cèi)丁壳”(剪刀石头布)的方式争夺“先选权”。赢方先选一个队员,输方后选。之后再“脆丁壳”一次,如此反复,直至将所有的人选完。选队员时,主要指标是看跑的快不快。选好一个队员,这个队员就站在队长一侧。有时,被选的队员想跟随另一个队长,不行,必须按游戏规则“服从分配”。最后,若剩个单,大多是先开囗的那个队长大气地说,给你们队吧。<br>  两支队伍分好后,接下来是“选边”——谁是跑方、谁是追方。还是通过“脆丁壳”,赢方有先选权。赢的队肯定是选跑方,因为跑方在游戏中有主动权。</h3> <p class="ql-block">  之后,该选“家”了,即本队的大本营。两个队的“家”,是相距四五十米远的两棵大树。大树四周要有一定的空间,不得有障碍物,便于奔跑。</p><p class="ql-block"> 跑方队员聚拢到自己的“家”周边,一只手摸着树干,这相当于在“家”里,是安全的。追方队员相隔十多米远,环围着跑方的“家”。</p><p class="ql-block">  按游戏规则,跑方必须有人离开“家”,向外跑出去。有时跑方迟迟没人离“家”,追方便下“通牒”:数一二三,再不出“家”就“憋死”一个。如果数过一二三后,仍没有出“家”的,跑方就要自己推出一个被“憋死”的队员,这个队员往往是跑的最慢的那个。</p><p class="ql-block">  “死了”的队员,走到追方的“家”处,手摸着树干,等着己方的队员来救。</p> <h3>  跑方一旦有队员从“家”跑出去,立即有一名追方队员前去追赶捕捉。这时,追方要用到“田忌赛马”的策略,派出追的人要比跑的人稍快,这样才能捉住对方,让对方“死了”,否则没有任何意义。被捉住“死了”的队员,要回到追方的“家”里,等待营救。<br>  不管跑方有多少出“家”的队员,追方只派出一半跑的快的人去追,剩下一半的人要“看家”,阻拦着别让对方把已“死了”的队员救活。</h3> <h3>  “死了”的队员怎样才能被救活呢?<br>  跑方“活着”的队员,要瞅准时机,利用速度和灵活跑位,突破追方的防线,冲入对方“家”中,在自己“死了”之前,用手接触等待救援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称之为“连电”。只要连上“电”,便救人成功。被救人员复活,立即四散而逃。<br>  游戏规则规定,待救人员必须与追方的“家”连着“电”,即不能离开树。但可以手拉手地向外连,像个转动的钟表指针那样,以追方的“家”为圆心转动着,迎向来救人的同伙,为己方的营救创造条件。</h3> <h3>  游戏规则还规定,追方队员若抓住了跑方队员,要连续拍三下对方,嘴里同时数出一二三,这才算是抓住了跑方,跑方才算是“死了”。如果在没数到三时,跑方又挣脱了追方,那跑方仍是“活的”。这条规则,会使游戏出现一个很悲壮的场面。当跑方有很多队员“死了”等待救活时,跑方“活着”的队员会冒死进行营救,明知道自己会“死”,也要拼命往里冲,在被追方队员抓住自己还没数到三时,冲破阻拦,完成与队友的“连电”,救出自己的同伴。被救的人立即复活,轰然散去。这时,你看那个刚被抓住“死了”的队员,满脸喜悦,虽“死”犹荣。</h3> <h3>  如果跑方队员全“死了”,则双方置换角色,跑方变追方,追方变跑方,开始新一轮的游戏。<br>  “救人”,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它除了强身健体、锻炼人的机智外,还培养了人的集体主义思想和为大局而牺牲自我的精神。这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br>  这个游戏的缺点是用时长。只要有一个跑方的队员还“活着”,游戏就不能交换角色。所以往往是还没进行完整的一轮,游戏就不得不结束,因为各家的家长都在喊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饭。<br></h3> <p class="ql-block">  一次玩“救人”游戏,我是跑方,且跑出了“家”。按“田忌赛马”里划分的标准,我应该算是一匹“中马”,对方派出的自然是一匹“上马”。我奋力奔跑着,对方穷追不舍。他为了证明自己是匹“上马”,死死地咬住我不放。我不甘心被擒,拼着全力“逃跑”。我边跑还要边不时地回头察看。我看到对方与我的距离在逐渐缩小。我们已跑出去离“家”很远,逐渐感到体力不支。加之我总需要回头看,影响了速度。心想,这样跑下去,一定会被捉住“死了”。这可不行,我得想个法子。我看到路边有个大水坑,于是我离开大路,绕着水坑跑。这样,我与对方可隔坑相望,就不用回头看了。他跑我也跑,他停我也停,他逆时我也逆时,他顺时我也顺时,我可以一直盯着他做出不同的应对。他虽为“上马”,可被我这招整的发挥不了作用了。</p> <h3>  对方是个势在必得的人,他始终不肯放弃,时不时地发起一轮冲击,但都被我这招化解了,终不能如愿。我们俩就这样隔坑相望僵持着,我不认输,他不放弃。<br>  就这样僵持了大约有半个多小时,我实在熬不过他,走上前认输,让他捉住。他按规则在我肩上连拍三下,嘴里数着一二三,我“死了”。<br>  我们疲惫地回到“家”。这时,两“家”早已人去“家”空,大家都回家吃饭去了。<br>  我俩也都各自回家吃饭。那顿饭我比平时多吃了一个窝头。</h3>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弹指间,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外孙子都到了我当年玩“救人”的年龄了。可是,现在的孩子们都在玩电子游戏,不再玩过去的老游戏了。可以想象,没有游戏的童年,是一个多么干涸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好的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当他老时,也会给他提供许多美好的回忆,增添人生的幸福感。</p><p class="ql-block">  游戏,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一,应保留流传下去。全社会应该对儿童游戏给予应有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