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4日早上参观了在山东聊城大学药学院和生物制药研究院举办的展览---“生命的能量”。</p><p class="ql-block">第一要点:</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p><p class="ql-block">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将保障人民健康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标志,在《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一书中,总书记指出,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p><p class="ql-block">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要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礄健康观,優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促进全社会关注健康。</p><p class="ql-block"> 重视健康,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人民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推进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牢坚实的健康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第二要点:</p><p class="ql-block">健康中国 — 2030 —</p><p class="ql-block">《生命的能量》科技展览馆正是在党中央《“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指引下创立而成。本馆以人体的能量代谢为主题,聚焦生命能量的来源、作用、代谢过程以及代谢机理,借助详实的技术资料、科研数据、科普知识等,展现能量与健康的关系。特别是针对中、老年及亚健康人群所关心的健康问题,依据科学原理,深入浅出地阐明缺氧与慢病的必然联系,并襬出了以运动、心理、膳食营养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为主要方式的逆转方案,同时对国内外 D-核糖的科研成果及转化进行了介绍,旨在增进公众对能量与健康的认知,实现预防和改善诸如心脑血管疾病、关节和骨健康慢病、肌肉衰减、三高、认知功能减退、眼健康、肠道等与年龄相关的退行性病变的目标,达到“科技引领健康生活”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第三要点:</p><p class="ql-block">生理年龄的五个阶段</p><p class="ql-block">①新生儿期,身体机能的初始阶段</p><p class="ql-block">②儿童期和青年期,身体机能逐步加强和完善</p><p class="ql-block">③40 岁左右,大脑神经细胞数量开始显著减少,感知能力也开始下降</p><p class="ql-block">④50 岁后,肾功能减弱,肠道有益菌数量大幅减少,消化功能随之下降</p><p class="ql-block">⑤60 岁后,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的效率降低,且更容易出现慢性炎症,导致各种慢病的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第四要点:</p><p class="ql-block">生命的能量</p><p class="ql-block"> 人活着离不开能量。大脑思考、感知、记忆,心脏跳动并输送血液,肺脏呼吸进行气体交换,肝脏代谢、解毒与合成物质,肾脏过滤与调节平衡,胃肠道消化吸收,肌肉收缩实现运动,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调节生理功能,这些过程都依赖能量。此外,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疾病的入侵,免疫系统抵抗感染、应激反应的发生以适应环境、组织损伤后的修复再生,以及生殖系统的繁衍生息,也都需要能量。</p><p class="ql-block">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逐渐衰退,能量的产生和供应也会变得不足。这会导致各器官功能下降,如大脑反应变慢、心脏动力减弱、肌肉</p><p class="ql-block">力量减小等。人体适应环境和抵御疾病的能力也随之降低。总之,能量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生命的延续至关重要。一旦能量供应不足或出现障碍,就会导致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危及生命。</p> <p class="ql-block">第五要点:</p><p class="ql-block">人体能量的来源</p><p class="ql-block">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如米饭、面条、面包等富含淀粉的食物,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细胞摄取葡萄糖后通过细胞呼吸过程产生能量,为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提供动力。</p><p class="ql-block"> 脂肪也是重要的能量储备,当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时,脂肪会分解产生能量。</p><p class="ql-block"> 蛋白质一般不被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但在特殊情况下,如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蛋白质也会分解供能</p> <p class="ql-block">第六要点:</p><p class="ql-block">生物发动机---线粒体</p><p class="ql-block"> 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脂肪酸等可以在线粒体内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三磷酸腺苷(ATP),ATP 是生物能量的载体,是细胞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此外,在无氧条件下,糖类物质也可以在细胞质中进行反应,产生相对较少的能量。</p> <p class="ql-block">第七要点:</p><p class="ql-block">关于心脏</p><p class="ql-block">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动力“泵”,持续不断地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p><p class="ql-block"> 心脏的结构:主要包括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右心房之间由房间隔分隔开、左右心室由室间隔分隔开、房室由单向瓣膜联通,保证了血液在心脏内的定向流动。左侧房室间为二尖瓣,右侧房室间为三尖瓣,心脏外侧有心包包裹。由于左右两组房室所负责循环不同,导致其提供动力也有所不同,左侧房室分别比右侧房室要大,而且心肌壁也更厚。</p><p class="ql-block"> 作为循环系统最主要部分,心脏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使得血液源源不断流淌于人体血管中。心脏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主要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p> <p class="ql-block">第八要点:</p><p class="ql-block">哪些食物有专门的抗缺氧功能</p> <p class="ql-block">第九要点:</p><p class="ql-block">D-核糖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发现一种体内天然存在但数量却很少的五碳单糖即核糖(ribose)。</p><p class="ql-block"> 核糖是一种五碳醛糖,化学式为 CsHiroOs。这个物质是手性分子(具有不能重叠的镜像结构),两个异构体就像我们</p><p class="ql-block">的左右手,虽然形状一样,但方向刚好相反。常见的核糖型态为 D-核糖,是 RNA 的组成成分之一,也是ATP 及 NADH 等生化代谢所需分子的原料。</p><p class="ql-block"> 很多科学研究的结果证明,D-核糖对人体的能量代谢,尤其对缺氧状态下的能量代谢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于 D-核糖在心脏能量代谢方面作用的研究起始于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此前一直被认为只是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p><p class="ql-block">的结构组成部分,并没有发现其他的生理意义。</p> <p class="ql-block">第十要点:</p><p class="ql-block">关于国内外D-核糖的研发</p><p class="ql-block">①国外D-核糖研发情况</p><p class="ql-block"> 1944年,研究人员发现,当D-核糖被注射到小鼠和兔子体内时,它们可以在肝脏中转化为肝糖原。这一发现引发了世界各地其他实验室的研究。</p><p class="ql-block"> 1957年,有报道称D-核糖是重要的代谢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中间体。磷酸戊糖途径对人体的能量合成、遗传物质的生产及提供某些组织用于制造脂肪酸和激素的物质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1973年,德国齐默博士报告说,如果在缺血之前或之后立即给予核糖,能量饥饿的心脏可以恢复能量水平。并在1978年进一步报道了类似的现象在骨骼肌中发生。这个发现开启了核糖用于促进心脏和骨骼肌能量代谢的临床尝试。研究人员不断发现D-核糖在抗疲劳、耐缺氧、缓解肌纤维疼痛综合征、改善心脏功能、预防流感等领域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②国内D-核糖研发情况</p><p class="ql-block"> 王正平教授是聊城大学生物制药研究院特聘教授,拥有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学位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商学院MBA学位。曾在中国科学院、美国高校及德国世界500强企业任职,2013年建立生物制药创新研发平台,在D-核糖研究方面成果显著。</p><p class="ql-block"> 获得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拥有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商学院MBA学位。</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科学院和美国高校执教和从事科研工作多年。</p><p class="ql-block"> 2005年成为上海某制药企业集团公司的CEO。</p><p class="ql-block"> 2013年与丈夫韩军博士在聊城高新区建立生物制药创新研发平台。</p><p class="ql-block"> 2014年起参与创办"海门品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和"聊城高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 在D-核糖的组方及作用机制研究方面成果显著。</p><p class="ql-block"> 验证了D-核糖复方制剂的抗疲劳、耐缺氧功效。</p><p class="ql-block"> 研究D-核糖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和癌症患者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探索D-核糖对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和对肌肉减少症的干预机理。</p><p class="ql-block"> 在聊城大学药学院和生物制药研究院的创建中发挥领军作用。</p><p class="ql-block"> 培养研究生,带领年轻教师创新创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