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48 人民军队 我的福地

随遇而安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人生岁月中,最宝贵的40年是在军中度过的。前30年是军人,其中陆军和武警各15年,后10年是军工,吃了40年军粮,听了40年军号, 最后成为一名军休。如今,虽然离开心爱的部队,但我一直在关注着老部队、情系老部队、留恋老部队、牵挂老部队、感恩老部队、祝福老部队、宣传老部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民军队让我的人生出彩,是我的福地,我的大学。</p> <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祖父能干,酿酒为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烧坊。父辈兄妹3人,父亲和伯父是师范毕业,教过书,由于祖父雇佣了几个酿酒师,被划了一个让我失去优越感的家庭出身,上学时成了个别同学眼中的“另类”。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逝了,家中生活贫困,这使我的学生时代养成了少说多做的习惯,尽管那时学校组织学黄帅、学张铁生,评水浒,反右倾翻案风等政治活动,学习不被重视,放学以后更多的是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但校内校外我还是公认的好学生、老实娃。</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走进军营,缘于我家与部队是一条马路之隔的相邻,也是听着军号和部队出操的番号声长大的,小时常趴在墙头看军人队列训练和操枪弄炮,后来才知道一路之隔的小营房住着的是部队的营干家属院和卫生队、后来换成八二炮连、高机连。我非常羡慕军旅生活,心想啥时候也能参军入伍天天有大米饭和白面馒头吃,高中毕业后高考落榜,成为回乡青年,于是便积极报名参军,1981年10月有幸成为陆军62师步兵第184团的一名战士。</p> <p class="ql-block">  184团是一支英雄的部队,1938年在河南确山县竹沟镇由一代抗日名将彭雪枫亲手创建,也称“雪枫团”,军委原张震副主席视察部队时挥毫:“向生长在豫南,首战在窦楼,发展在豫、皖、苏,转战大江南北,进军朝鲜,回师华北,共同建设大西北的同志们学习”的题词,概括了我们团的成长历程。历史上184团经过多次整编和隶属关系转变,但无论怎么改,都是越改越强大,最后由特种侦察大队扩编为特战旅。是闻名全军的雪枫特战旅。历史上曾涌现了肖望东、张震、李耀、张太生、周世忠、周纯麟等10多位开国将领,还有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王连生、叶春景等英雄模范。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攻坚英雄连”一连作为英模代表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从最初的184团,到后来的特种大队,再到如今威名赫赫的“雪枫特战旅”,这支部队历经风雨,淬火成钢,已然成为中国特种作战力量中一面鲜艳的旗帜,一块响亮的品牌。</p> <p class="ql-block">  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部队,历来是成就人、熏陶人、涵养人、培育人的沃土。在历史厚重、战绩辉煌、英雄辈出、团结友爱的部队当兵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荣耀。这为我后来的成长进步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p> <p class="ql-block">  从入伍的第一天起,我就感受到了人民军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尤其是小时候经历过有色眼镜挑剔的人更能感受到公正平等的美好,在这里战友之间亲如兄弟,没有贫与富、权与利的交易,也不看家庭背景,政治上一律平等,一个连队同吃一锅饭,同睡一样的高低床,我充分亨受了人民军队所特有的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了牢固的社会伦理基础;在这里,我们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增长着才干,从稚嫩走向成熟;在这里,我们戈壁滩上野营拉练、穿越死亡之海的腾格里沙漠,练就了吃苦耐劳的坚韧毅力;在这里,我们冬季野营牛首山、鲁家窑、滚泉等特殊地域,帐篷里经受风沙寒冷考验,夏季经受了蚊虫叮咬和酷暑的煎熬;在这里我们快速拦截捕捉敌机,把步兵团唯一的靠车辆牵引的14.5毫米双联高射机枪玩的炉火纯青; 在这里,我们围绕歼灭“立足未稳之敌”演练战法,大漠里面断炊断水锤炼野外生存。一次次的摔打,一次次考验,练就了只有军人才有的过硬作风和钢铁般的意志。一句话,是人民军队给了我正确的人生信念和使信念变为现实的意志和才能。</p> <p class="ql-block">  记得入伍刚到部队时,全团新兵分为3个连,我被编入新兵二连二排五班。我至今还能回想起新训3个月在新兵连连长李兵正、指导员王跃华带我们新训的情景,新兵班班长蔡拴宝、副班长刘卫平给我们纠正训练动作,是近乎“野蛮”的严厉,打骂体罚部队严令禁止,但我们新兵班班长常以“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为借口,在不侮辱人格的前提下,有时体罚也是家常便饭,尤其是持枪队列训练和睡到半夜的紧急集合,以及每天熄灯后100个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让我们吃尽了苦头,正是这种看似“粗暴”的训练方式,硬是让一个个自由散漫、弱不禁风的新兵实现了脱胎换骨,彻底改掉了地方文弱青年的生活习气。</p> <p class="ql-block">  新训结束后我被分到了团直属队高机连,我还记得指导员韩玉华、连长戚志培给我们讲政治课,教我们如何做合格军人的道理。巧合的是,与老家一墙之隔的是某部队的高机连,在家时爬墙头看高机训练,由于操枪动作太熟悉,我的训练在同年兵中遥遥领先,先后当过三枪手(左装弹手),一枪手(瞄准手),副班长、班长,第二年12月入党,77年入伍的代职指导员曾鸿志,78年入伍的老班长王息平,是我的入党介绍人。第三年在王三县排长调为副指导员后,我还代理过排长,全排荣立了集体三等功,个人也第一次荣立了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优良的部队环境,为我提供了展翅起飞的平台,我积极追求进步,很快成长为连队的训练尖子和思想骨干。1982年11月担任新兵班副班长,与班长陈勇带了3个月新兵,1983年12月新兵到来,连长陈广智点名让我担任了新兵班班长,与副班长王波,后换成康学军又带了3个月新兵,1984年10月连队又抽我带新兵,这次新训还未结束,全连担负了援建国家重点工程青铜峡电厂扩建中的基建任务,这时我已超期服役,那时一心想在连队干出点名堂。没想到,一天下午,团里突然通知调我到团政治处报道组担任报道员,连长指导员当时不放,最后还是团领导打电话质问连队干部:“是你连队的事重要还是我团里的事重要?”</p> <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被调到政治处担任报道员还是缘于一篇写副师长的稿子。1984年3月21日下午,老团长、62师副师长张新进突然出现在我们连里,连队干部慌了,本是训练时间,训练场人很少,多半人在训练场边上的菜地拉粪翻地,准备春种,人员零零散散,连队没有人下口令提醒全连注意,向副师长报告连队正在开展的工作。连长史来娃过去在特务连当过警卫排长,和老团长很熟悉,见副师长来了,急忙跑过来还想套近乎,没想到副师长没给他好脸色,严肃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占用训练时间搞其它工作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责令整改。张副师长刚走,房团长急匆匆的来到高机连找副师长。副师长、团长就像在做“捉迷藏”游戏。 </p><p class="ql-block"> 在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我参加过蔡晖、闫永成组织的报道骨干培训,听过宣传干事李升泉讲南北朝的历史课,新闻写作培训让我有了一点新闻嗅觉,感到这是个好题材,当天把张新进副师长检查不提前招呼的经过写了篇小稿,经老排长俞建民润色后发往报社,没想到4月17日的人民军队报在二版头条加编后刊出,这也是我在连队上的第一篇稿子。此稿也调动了我从事业余写稿的积极性,这一年在连队写稿10多篇,瞎猫碰上死耗子,还上了3篇,一篇“高机训练不可忽视”的稿子获得了人民军队报“实现三个转变 提高五种能力”笔谈征文二等奖,同时这篇稿子还在解放军报“读者来信”栏目刊出,62师炮兵科奖励了我一条军用毛毯。自从有了副师长的报道后我陆续在军内报刊上了几篇小稿。</p> <p class="ql-block">  作为超期服役的老兵,我被调到团报道组后 不久新闻干事调到了上级机关,报道组一直由我和另1名报道员罗建军在坚守。1985年8月部队以8连为基础抽组160多人组建侦察大队二连赴滇轮战,从全团选调无坐力炮、迫击炮骨干,我积极申请,但唯独没有14.5高射机枪专业,这一年年底,退伍名额非常少,全团就25个退伍名额,我入伍已4年整,由于精简整编,报道员罗建军是晚我一年入伍,又是城市兵,他积极要求退伍,也动员我再干一年。罗建军复员后,团报道组由我单挑,1985年至1986年,我团报道工作在全师5个团中,连续两年上稿数名列全师第一。政委万斌涛,看我能独当一面,多次在机关交班时给予表扬。在百万大裁军中,我们师改为兰州军区守备师,我所在的184团转隶到步兵第63师。63师所在地正是我的家乡。</p> <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上级分给我们团5个转志愿兵名额,够条件的有20多人,竞争很激烈,但由于我上稿多,在全师为团里争了光,政治处袁化平副主任积极向上反映,团里万斌涛政委给师里打电话一再推荐,师政治部郑中副主任积极争取,我被破例转为志愿兵。现在回想起来到那时转志愿兵的难度堪比现在的提干和考学。</p><p class="ql-block"> 此后,我经常被抽调到师政治部报道组帮忙,和董兵团、刘志强、沈海荣、何斌华一起研究报道线索,他们给我出题目压任务,让我的写稿业务提高很快,在任团报道组长4年,在师级评比中连续4年名列第一,我个人连续4年荣立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  1991年7月集团军组织优秀班长提(转)干苗子进行军事、政治、文化考试,师里推荐发生了插曲,我被安排到参加黄河东干渠决口后的184团营区受淹抢险报道,刚刚采写完救灾稿件,突然接到通知要我赶到集团军参加考试,我直接 从青铜峡乘火车连夜赶到军部考点时,文化考试已经结束,只参加了剩下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考核,所幸的是我在连队当过3年班长,有一定基础,军事理论和单杠、5公里越野、投弹、射击等科目全部取得优异成绩。虽然文化课漏考,打分时军区政治部樊增民干事以参加抗洪抢险为由还获得加分,顺利被录取。 9月1日,赴兰州军区军医学校参加预提新闻骨干为期半年的培训,学习结束后被任命为184团警卫调整连副连职排长,但人还在宣传科,由于工作成绩突出,1993年6月提前晋职为63师政治部正连职干事,年底荣立了二等功。从副连到正营,我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靠什么?就靠努力工作,靠干出一流的工作实绩。</p> <p class="ql-block">  入伍第18年我被任命为步兵187团副政治委员,而与我家一条马路之邻的正是187团团炮连,想起当年那个爬墙头看部队训练,与同伴晚上翻墙闯入部队菜地偷菜,通过排污口爬进部队大院偷看电影的少年,20多年后竟然成为这个团的副政委,坐在了大礼堂里的主席台,觉得历史好像跟我开了个莫大的玩笑。</p> <p class="ql-block">  鉴于我在师新闻宣传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团副政委仅有其名,不久,师政治部将报道组与电视报道合并为宣传电教中心,由我负责,隶属于政治部领导,同时破例将我补选为政治部党委委员,这一职一干就是12个年头。</p><p class="ql-block"> 我在部队工作了30年有余,其中从事军事新闻宣传工作26年,取得了一些成绩,回头算了算,宣传了“英雄八连”、“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模范连”、“风气建设的一面旗帜”188团,以及刘森林、胡学智、刘春灏、西西玛等一大批在全军有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在解放军报等中央级报刊刊用头版头条20篇有余,发表在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法治日报和光明日报的也有几篇。个人7次立功,其中二等功一次,获得兰州军区和武警总部表彰达13次。</p> <p class="ql-block">  回顾这一段历史,并不是想说我个人多么能干,多么不一般,而在于说明那个年代人民军队政治生态环境是多么纯洁,处处鼓励上进、唯才是举、爱惜人才的良好氛围多好啊;在于说明人民军队的文明与伟大。我曾经与不少同时代的战友交流过,大家共同的认识是部队是一所培养人教育人成就人的大学校。</p><p class="ql-block"> 2012年3月27日退休后,对我来说,离开部队感到非常的不适,急于找到为部队建设再做贡献的工作。有人曾介绍我到北京武警总医院去办总院小报,但考虑到离家太远,便推辞了。</p> <p class="ql-block">  2013年初,经人介绍我受聘于兰州军区房管局平凉办事处,这是一个姓军的单位,担负着精简整编后部队的空余军产资源的租赁与管理,主官是副团职现役军人,一切都非常亲切,在这里开始了我第二段“军旅生活”。我主要负责政治工作和对外宣传。在这里,虽然人员是以军工为主体,但管理和部队一样,执行的是部队的条令条例,伙食吃连队战士的标准,作息时间与部队一致,因而我工作起来也就轻车熟路。在这里一干又是10年。只到我60岁,这是全国通行的退休年龄才离开。</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如果你是小草,单位就是你的地;如果你是小鸟,单位就是你的天;如果你是一条鱼,单位就是你的海。”我始终像看待家一样看待老部队,像爱护家一样爱护老部队。 </p><p class="ql-block"> 我休息了,回想走过的路,从团到师,从解放军到武警,从兰州军区房管局平凉办事处到联勤保障部队兰州管理站平凉管理所,一路走来,变动的是工作经历和营房驻地,不变的是对人民军队不懈的热爱。军旅是我的地,我的天,我的海,是我人生的全部,一句话人民军队是我的福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建军98周年即将到来之时,我衷心地祝愿我们伟大的人民军队,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建设的更加强大,同时,也祝我们所有当过兵的和正在当兵的战友们节日快乐、事业有成、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写于2025年建军98周年前夕</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