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看看】(245)看大展,《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之一)

老童

<p class="ql-block">瓷器是中国的宝贝,世界闻名。</p><p class="ql-block">中国瓷器历史跨越数千年,经历了从原始陶器到成熟瓷器,再到工艺巅峰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体系与艺术风格,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据介绍,中国有三大古瓷都,指的是江西省景德镇、福建省德化县和湖南省醴陵市。其中德化以白瓷著称。</p><p class="ql-block">最近,一场以展示德化白瓷精品为主题的艺术大展《万象本色——中国白·德化瓷》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拉开了序幕,一时间好评如潮。闻讯后,我也赶过去长长见识。虽然去的那天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天气又很热,但是兴致勃勃的观众却很多,尤其是年轻人多,观展的积极性都很高,一边看一边议论,纷纷赞叹不已。</p><p class="ql-block">现在有了手机,人人都是“摄影家”,对着那些精彩的德化白瓷精品忍不住拍这拍那,拍不够——据介绍本次展出的白瓷精品超过200件。我这个老汉也挤在一堆一堆的年轻人中间,用手机随拍了许多照片,贴在下面做个记录,也供没有机会直接去观展的朋友们分享。</p><p class="ql-block">本篇对白瓷作品和本次展览的文字性说明,主要摘引自展板上的说明和主办方的公开信息。</p> <p class="ql-block">据展览的前言介绍,本次展览依据文化属性及类型,将作品分为三个板块加以展示,以此形成展览的整体性叙事。</p><p class="ql-block"><b>第一板块为“盛世鼎新”。</b>该展区以德化白瓷的守正创新为叙事主题,集中展示当代大师的经典力作。其代表作“世博和鼎”“神话”“极彩如愿佛”以丰茂蓬勃之神采构成了展览的主体。</p><p class="ql-block"><b>第二板块为“历史钩沉”。</b>该展区以泰兴号沉船装置为中心,周围以时间为顺序,环绕式地展示历代的德化陶瓷珍品,包括夏商时期的隹鸟、泉州博物馆宋以来的馆藏等古代遗珍。</p><p class="ql-block"><b>第三板块为“未来可器”。</b>该展区将全面展示德化青年陶艺家的作品。新时代以来,年轻陶艺家们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开创了以当代性、观念性、实验性为表征的白瓷创作新态势,呈现出德化陶瓷未来可期、可器的美好前景。</p><p class="ql-block">下面就按三个板块的顺序作记录。</p> <p class="ql-block"><b>第一板块,“盛世鼎新”。</b></p><p class="ql-block">先把德化白瓷当代大师的三件经典力作“世博和鼎”“神话”“极彩如愿佛”的照片贴在下面。</p> <p class="ql-block">上海世博会福建馆镇馆之宝<b>《世博和鼎》</b>。</p><p class="ql-block">据介绍,烧制技艺旷世空前:配方难、制坯难,成型难,刻划难,捏塑难,装窑难,更难的则是必须经过两次1310度高温烧成。</p><p class="ql-block">鼎的形态雄浑壮观,鼎身中国吉样纹饰和世界和平标志性符号相映成趣,北京奥运记忆与上海世博精神完美交融;鼎内集各国国花玉兰花、梅花、牡丹花、菊花等争相开放,繁花似锦,巧夺天工,如脂似玉,一派生机勃勃的和谐景象。</p><p class="ql-block">作品动用陈仁海大师独家秘制的原生态“中国白”陈泥,汇聚祖先瓷雕烧制智慧,运用世界瓷都德化中国白瓷雕烧制技艺,将“中国白”艺术与养生科技完美融合,经过上百次的周折,历经三年多的精雕细磨,攻克大型中国白瓷雕烧制的世界性难题,全球唯一的《世博和鼎》终于横空出世。 具有独特崇高的历史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研究价值,是世界陶瓷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被陶瓷界誉为“千年一宝,世界瓷王”。</p> <p class="ql-block">《神话》。据介绍,这是一件以电影《神话》中玉漱公主为原型创作的德化白瓷雕塑作品。</p><p class="ql-block">在这件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创作者连德理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最终他<b>运用自主研发的“高韧薄胎瓷衣技艺”,成功将瓷衣厚度控制在 0.2 毫米,让坚硬陶瓷化作绕指柔纱,玉漱公主的衣衫薄如蝉翼,发丝根根可见,可谓“远观为纱,近看为瓷”</b>。当光影在蝉翼般的衣袂间游走,千年工艺与东方美学在此刻共舞生辉。</p><p class="ql-block">下面借用网上照片(比我拍得更清晰)截图后对“远观为纱,近看为瓷”加以说明。</p> <p class="ql-block">玉漱公主的衣衫薄如蝉翼。可谓“远观为纱,近看为瓷”。</p> <p class="ql-block">玉漱公主的发丝根根可见。可谓“远观为纱,近看为瓷”。</p> <p class="ql-block">《极彩·如愿多宝佛》。这是艺术家连紫华首创的顶级象牙瓷混搭唐卡矿物彩绘、珠宝镶嵌工艺的集大成之作。</p> <p class="ql-block">整个第一板块的白瓷展,主要分器物和人物两大类。</p><p class="ql-block">先贴人物类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再贴器物类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第二板块:“历史钩沉”。</b></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该板块以泰兴号沉船遗珍装置为中心,周围根据时间顺序环绕历代德化瓷珍品, 既是对沉船的考古打捞,也是钩沉德化瓷的辉煌历史。泰兴号的遗物不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物证,更见证了德化瓷如何跨越国界、穿越时代,赢得世界的青睐。凡尔赛宫、大英博物馆等欧美重要机构均藏有德化古瓷精品,足以印证其在世界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该展区另外包含夏商时期原始青瓷窑址出土的隹鸟,泉州博物馆宋以降的历代珍藏,以及各类历史文献和影像记录,共同呈现德化瓷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精神传承,及其跨越文明与时代的恒久魅力。</p><p class="ql-block">另外,该展区还设小专题,运用历代白瓷作品,对比展示白瓷作品的不同色调,凸显中国白的丰富色阶和微妙的肌理层次。</p> <p class="ql-block">夏商时期原始青瓷窑址出土的隹鸟(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展厅周围的玻璃橱窗里,根据时间顺序展陈了历代德化瓷珍品。</p> <p class="ql-block">宋代白釉小瓶。</p> <p class="ql-block">宋代青白釉小瓶。</p> <p class="ql-block">宋代青白釉小盘。</p> <p class="ql-block">元代青白釉军持。</p> <p class="ql-block">元代青白釉纹碟。</p> <p class="ql-block">明代青白釉汤匙。</p> <p class="ql-block">明末清花纹瓷碗。</p> <p class="ql-block">明代白釉粉盒。</p> <p class="ql-block">明代白釉双耳瓷瓶。</p> <p class="ql-block">明代白釉渡海观音立像。</p> <p class="ql-block">清代白釉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清代白釉弥勒瓷坐像。</p> <p class="ql-block">以下都是清代的各种白瓷作品。</p> <p class="ql-block">第二板块的小专题:对德化白瓷的主要品种作了介绍。从瓷质釉色分,主要如下: </p><p class="ql-block">象牙白,猪油白,孩儿红,葱根白,鹅绒白,建白瓷,高白瓷,羊脂玉瓷,冰玉瓷。</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里的5件作品包括的白瓷品种有:明代象牙白(自在弥勒),明代葱根白(龙虎杯),明代孩儿红(乳足诗文杯),明代猪油白(观音)。</p> <p class="ql-block">唐代清瓷双系罐。</p> <p class="ql-block">宋青白釉印花粉盒。</p> <p class="ql-block">明代象牙白回纹花孤。</p> <p class="ql-block">明代葱根白螭龙瓶。</p> <p class="ql-block">明代象牙白饕餐纹鼎式炉。</p> <p class="ql-block">明代欢喜弥勒。</p> <p class="ql-block">明代猪油白镶铜鎏金雕(兽耳筒瓶)。</p> <p class="ql-block">清代青白瓷渔翁。</p> <p class="ql-block">欲知展览的第三板块展出了哪些白瓷精品,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