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南京照像馆》观后感

心静心悟

<p class="ql-block">于方寸间,窥历史山河——《南京照相馆》观后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走出电影院,西安城的喧嚣瞬间将我包围,可我的心却依旧沉浸在《南京照相馆》所展现的那段沉痛历史中,久久无法平静。这部电影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呈现了南京大屠杀那段不忍直视的历史,让我们在光影交错间,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和生命的坚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影片的叙事手法别具一格,它没有将镜头对准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聚焦在一家小小的照相馆——吉祥照相馆。在这里,生活着邮差阿昌、照相馆老板老金、演员毓秀等一群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南京沦陷,他们为了躲避日军的屠戮,藏身于这方小小的天地。原本只想苟且偷生的他们,却因意外冲印出能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被卷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罪证保卫战” 。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他们在绝境中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影片中,人物形象鲜明饱满,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成长轨迹。阿昌从最初为求活命的怯懦青年,到后来在目睹日军暴行后,毅然决定保存底片、传递真相,他的转变令人动容。王广海身为日军翻译,虽一度委曲求全,但在关键时刻,心中的爱国之情被点燃,为保护他人付出了生命。还有毓秀,她从一个追逐名利的演员,成长为勇敢对抗日军的巾帼英雄 。这些人物的成长和转变,展现了人性在战争中的挣扎与升华,也让观众看到了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责任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众多角色中,日军摄影师伊藤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立体。他初到南京时,怀揣着对摄影的热爱和对战争的懵懂,甚至与阿昌等人建立了短暂的友谊。然而,在日军惨无人道的军国主义侵略下,他逐渐丧失了人性,成为了战争的帮凶,最终也死于自己的同胞之手。伊藤的转变,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也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和虚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电影中的许多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有一幕是众人在照相馆躲避危险时,小姑娘说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老板老金便用照相馆的幕布,展示出各地的名胜风景,从北京故宫到杭州西湖,从武汉黄鹤楼到万里长城。大家一起念着这些地名,眼中闪烁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一场景与外面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在黑暗中,希望的火种从未熄灭。</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的日期;照相馆里悬挂的全家福、街坊邻居的寒暄等生活场景,与突如其来的战争暴行形成强烈反差,让观众更能体会到战争对和平生活的摧毁 。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也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了历史的残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南京照相馆》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次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它让我们铭记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的历史,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也让我们看到了在黑暗中,人性的光辉从未熄灭,普通人也能成为英雄。正如电影结尾所说:“铭记历史,吾辈自强。”我们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更期待即将上映无删减版的《731》和《东极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