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志杰</p><p class="ql-block">文字:志杰</p> <p class="ql-block">认识一个地方、一座城市就必须亲历体验吗?也许是的。否则旅行的意义何在?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重视实践活动的作用也是这么认为的,在社会工作中强调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其理是相通的。<b>地拉那</b>不能说未抵达前一点都不了解,于我而言,曾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地方。但是,真正踏上那片土地,这个听说了无数次的地方倍觉陌生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旅行车停在市中心附近,下车即是一条“水沟”,没想到,这是一条贯穿全市的天然河流——<b>拉纳河</b>。举头,但见行道树姿态突兀,细瞧,略微可辨是松树。走一阵树种即换了,地接导游说,地拉那市政当局的规划有意把各地代表性的树种都移植到首都来,以示首都具有的广泛代表性。阿尔巴尼亚的国土面积不足3万平方公里,但是设有12个行政州。山地为主的国家,地形气候的多样性各类树种都适合在地拉那生长吗?也许差异不是很大。然而,在我的视觉中显得不协调,影响美感。</p> <p class="ql-block">我们漫步于大街,渐渐靠近地拉那的中心——<b>斯坎德培广场</b>。这里是阿尔巴尼亚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商业中心,抵达地拉那的游人都会来此打卡。周围的高楼和建筑各具特色,在我看来都很任性。先拍摄下来经AI再作进一步了解,这是现实版的旅行AI+体验模式。都说广场周边的建筑缺乏统一的规划,风格迥异,相互之间少了呼应。虽然是建造于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依我之见,历史的演进总有先后,民族庚续的脉络总是存在的,这种变化中的同一性是民族文化外在表现的灵魂。有人说,这种不统一、不协调就是阿尔巴尼亚的风格。真让我开眼界了!</p> <p class="ql-block">进入广场迎面竖有一座<b>斯坎德培</b>的青铜骑马雕像。有资料说是位于广场的南侧,应该是最具标志性的广场符号。<b>斯坎德培</b>在阿尔巴尼亚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民族英雄。1405年出生于吉昂·卡斯特里奥蒂家族。1443年11月,他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举行了反对奥斯曼土耳其统治的起义,并率300名骑兵攻占了<b>克鲁亚</b>,光复了阿尔巴尼亚公国,得到广大人民和各地部族的响应,建立起独立自主的阿尔巴尼亚联盟。斯坎德培的英雄业绩曾得到<b>恩格斯</b>的高度评价,称他是“奥斯曼土耳其的眼中钉”并指出,斯坎德培的利剑挡住了奥斯曼土耳其征服欧洲的道路,保卫了欧洲中世纪的文明。</p> <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广场的布局与我所游历过的巴尔干半岛国家的都市广场差不多,聚集了政府行政大楼、金融机构、国家博物馆、歌剧院和教堂(清真寺)等等。地拉那的城市广场有几个,斯坎德培广场是最大的。在青铜雕像的侧旁有座大楼并不显眼即是政府所在地,有介绍说,是意大利墨索里尼时期(1939年—1943年)建造。附近的埃塞姆贝清真寺于奥斯曼土耳其时期的1823年建成,是目前地拉那市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因时间限制我没有赶去选机位拍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摄照片为阿尔巴尼亚中央银行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在那里最吸引我注意的是<b>阿尔巴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b>建筑外立面的巨幅壁画,无论题材、内容还是画作的技法,感觉太熟悉了。我是事后才知晓那栋建筑是国家历史博物馆的,采用了马赛克镶嵌而成的那幅画是馆藏珍品,名称为《阿尔巴尼亚》。没能进入参观有点遗憾,经AI查阅了相关自媒体的视频,制作的水平不敢恭维,但是助我了解了馆藏涵盖了伊里利亚时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文物资料。同时得知该馆建筑是由二战意大利占领时的警察总局,后经改建而成了现在的博物馆,位于广场的北侧。</p> <p class="ql-block">自由活动的所剩时间不多了,我试想抓拍一些人物风情照。在那里东张西望的基本上是游人;当地人多数是来去匆匆。我设定相机的快门速度为1/200秒,高速便于抓拍。如果把这样的拍摄视作一次社会调查,那完全属于没有任何预设的随机抽样,真实性无疑。</p> <p class="ql-block">随拍的人像照中,发现不少阿尔巴尼亚的女性喜欢白色的服饰,这与书本上的记载比较吻合。圈内人士说,这与当地的气候等自然条件有关,白色有抵御强烈阳光的照射作用;宗教,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影响也不可小觑,白色象征着纯洁和真诚。旅行中感受的深化,需要从观察到的细微处去发掘。</p> <p class="ql-block">我们被带往的中央商业街区就在斯坎德培广场周边,步行即可。不打算购物没兑换阿尔巴尼亚的货币列克。赵医生想买几个有纪念意义的冰箱贴,看来看去都是从义乌批发过来的,只有中国才能低成本制作出来。都说地拉那是古老与现代的混合体,步入街区沿老城墙走,从一墙洞往里即是一片小天地;刚才还在老街上,尽头就有一座摩登的商厦。</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街边看小乐队演出,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就是盯着我要钱,口袋里没有一个铜板(列克)给不了,于是对着我龇牙咧嘴起来。</p> <p class="ql-block">地拉那的街上,盘这种髪式的姑娘不少,莫非正在流行中。</p> <p class="ql-block"><b>地拉那金字塔</b>又是一处旅行的打卡地,始建于1988年,最初是为了纪念阿尔巴尼亚的恩维尔·霍查而建造的。据说由霍查的女儿和女婿主持设计的。在金字塔的前面现有几个棕熊的雕塑,很有趣。阿尔巴尼亚棕熊是欧洲的濒危物种,在山区仅存200多头,受到保护,在阿尔巴尼亚具有代表性受到人们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霍查在阿尔巴尼亚的执政长达半个世纪,人民对他的评价于他生前与生后是一个天一个地截然不同。地拉那金字塔现在已改建成一处公众的文化活动场所。我们只是路过看了一眼。</p> <p class="ql-block">之前就听说过阿尔巴尼亚有着密集的碉堡群和多处可以御防原子弹的地下城。而且在地拉那就有一处地下工程,现在已改建成为一个博物馆。我们从金字塔步行到那里似乎很近,进入很狭窄的地下甬道,正遇上一群参观的人,显得拥挤。我觉得胸闷没能继续即退了出来。那天走的路真不少,找个地方坐一会息息脚。联系到所见所闻,心想:当今世界上一个小国若要生存与发展真不容易,国家若依附于某些大国的势力,哪能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发展之路,一个民族的脊梁何在?阿尔巴尼亚自1912年民族独立后一直在摇摆。该国的出生率始终居于世界各国的高位,但是国家的总人口近年来反而成下降的趋势,人们纷纷选择移民。生活在境外的不比境内的少,从境外族人汇往境内的外汇竟然成了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令人思考。</p> <p class="ql-block">摄于地拉那地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地拉那有中餐吃是件愉悦的事。在餐厅顺便询问了饭店的经营者,得知,在地拉那的中国人仅有几百人,主要是开饭店做小生意的,有点意外。阿尔巴尼亚可以称为单一民族的国家,历史上阿尔巴尼亚族的占比总是在百分之九十几以上,最大的少数民族是邻国希腊族,也就几万人。从这一现象也可以看出经济的欠发达。</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爿花店,红玫瑰很多,阿尔巴尼亚人尤其喜欢红玫瑰。但是国花是<b>胭脂虫栎花</b>,也许不是开花季,我没能见到。</p> <p class="ql-block">到了对地拉那说再见的时候了,此生也许没有机会再来。但是会继续关注她的发展和变化,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于我——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公民而言,仍然是有意义的。</p> <p class="ql-block"> (待续)</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年7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