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又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对越边境防御作战。在此期间,我曾经担任炮兵连长,带领全连战士,参加了老山对越边境防御作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忆青春往事,深深感受到我军战场文化基因的无比强大。我军从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路走来的历史证明:我军的战地文化,是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军的战场文化,是持续激发部队战斗力提供精神支撑;是以寓教于乐,寓教于理的方式,引导官兵价值观念的取向,满足官兵的精神需求,激发官兵的革命激情,增强了凝聚力,提高了战斗力。为我军的不断壮大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b> 雄伟老山沐浴着“老山精神”</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地记者,是部队战地文化的带头兵,先行者。包括:部队宣传部门的专职干部和充实在基层战斗单位的临时性报道员。在老山防御作战期间,他们用自己手中的摄像机、照相机和笔杆子作为战斗武器,及时捕捉战场上信息,迅速宣扬我军指战员的战斗事迹和报道战况纪实。每当在战斗的前夕,战地记者都会为出征的战士们,留下最有意义的纪念照片,宣扬战士们的战斗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地记者,由于携带的武器与战斗人员的性质不同,单兵防护技术相对孱弱,与敌军硬碰硬作斗争的专注度也比较低。每当战斗开始,处处可以看到战地记者们的身影。因而,战场上牺牲的概率非常之大。每当战斗结束后,战地记者们为了及时宣扬战斗英雄,报道战况,得不到休息而彻夜不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地记者,为了准确地报道我军防御阵地的战斗状况,他们冒着越军的炮火,坚持在酷热潮湿的前沿步兵的猫耳洞里工作。敌人的炮弹,把猫耳洞炸塌了;山洪爆发,把猫耳洞冲垮了。他们依然与一线的指战员同吃、同住、同战斗。贴近战士们生活战斗的情况,更加理解和聆听指战员们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地记者的那种不怕牺牲,不怕艰苦,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精神,同样也是战场上的战斗英雄和模范。</p> <p class="ql-block"><b> 前沿侦察凯旋门上有对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山战场,所处于云南亚热带丛林高原的地理环境,早晚温差变化很大。很多战士的身体不适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患上了水土不服症。当然,最大的不适应还是战场上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行动上的压抑和迟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阵地上收不到广播电台的信号;听不到新闻广播;看不到影视节目;看到的少量报刊,也是多天以前的新闻;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休息不好,环境恶劣,生活保障困难;很多战士长期居住在阴暗潮湿的工事和猫耳洞里,还患上了风湿病和皮肤病。身体及精神上的创伤,对于长期坚守阵地,带来不利的影响。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山战区,为了让全体指战员,树立“长期坚守阵地”的作战指导思想,针对老山前线部队普遍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在对越作战的同时,还积极展开了以 “ 美化战地环境,陶冶思想情操,坚持长期防御 ” 为主题的战地文化活动。 </p> <p class="ql-block"><b> 老山阵地交通道进出口有诗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连队,积极响应上级部门的号召,把战地文化与阵地防御结合起来。建立了以作战与防护、作战与生活、作战与管理的综合化阵地文化环境建设。首先是完善阵地设施建设,做到能打能防,搞好连队的战场文化建设,改善阵地的生活环境,加强战场管理,提高战斗力水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队的宣传部门,为了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弘扬战地文化,在老山前线,创办了一个临时刊物,称谓《战旗报》。用于宣传战场上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传达战场信息,交流作战经验。把战地文化和部队战时的政治工作结合起来,刊物办的红红火火。面对枯燥艰苦的战场环境,大大地激发了前线干部战士的勇敢顽强精神和克服各种困难的决心,保持高昂的战斗意志。</p> <p class="ql-block"><b> 前沿观察指挥所进出有对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老山战士,为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在战场上创造出了各种各样部队喜闻乐见的“战地文化”氛围。那些精彩的豪言壮语、诗句和对联,正是我们老山战士不朽精神的真实写照。我在阵地上,遇见到了许多书写的战地豪言壮语,至今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猫耳洞里的战士,在猫耳洞壁上贴上了标语,以鼓励自己,也表达自己的战斗意志:“你也苦,我也苦,咱不吃苦谁吃苦;你有家,我有家,没有国家哪有家!”。“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一人吃苦万人乐;圆中有缺,缺中有圆,一家不圆万家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炮兵阵地上的战士,在炮位的工事旁边钉上炮弹箱的木板,写上对联表达自己的战斗决心 :“ 站着是一面旗帜,倒下是一块丰碑!”;“小代价初战告捷,大战果再创辉煌!”;“流血汗不惜牺牲一个我,尽天职但求幸福十亿人!”;“奇峰坡路很艰险,以苦为荣志更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炮兵前沿观察所和交通壕进出口的位置,战士们利用野战工事的门脸边儿上面,写出了豪言壮语,用以表达自己的心声 :“ 传敌情准确无误,捕目标明鉴秋毫!”;“宁愿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一人辛苦万人甜,一家有缺万家圆 !” ;“ 雄关卧虎,国门磐龙”;“为前线鞠躬尽瘁,为胜利甘沥血汗”……。</p> <p class="ql-block"><b> 炮阵地工事旁有石子摆放的标语</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军的战地文化,与毛主席关于党支部建在连队上的红色基因,是一脉相承。 只有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队伍里,经过战地文化深度熏陶的老兵战友,才能够深刻地懂得和深切地感到它的精髓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政治工作是导向,战地文化放光彩。战场上的新闻、广播、报刊、标语、口号相结合而展现的战场文化,形成了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气氛。特别是阵地上的那些诗句对联,是指战员们,用他们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在老山前线这块土地上,凝聚成了中华民族钢筋铁骨不屈的坚强脊梁。显示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出生入死,视死如归的军魂精神。我军特有的战地文化,激励着我们每个战士,为保卫着祖国每一寸土地,舍身而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照片全部原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