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街》

郭传义

<p class="ql-block">《东关街》</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1969年),父亲去了沈空“五七”干校,母亲要跟随部队去野营拉练,我们兄妹只能被送到大连,临时寄宿在泰山街28号的姥姥家,我被插班在民权小学(如今大连第79中学校址)三年五班,学校离姥姥家不算远,姥姥家出门就是街道,出门就能看到不远处不时往来的有轨电车,姥姥家有两间卧室,我们的到来,让面积不大的房间感觉有些拥挤,那时候市民粮食是按照户口、粮本人数每月定量平票供应,豆油细粮很少,多以玉米面为主,猪肉等副食也平票供应,可见当时城市物质匮乏程度,长期生活部队大院里的孩子们似乎感受不到这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半年城市生活,让我懂得了很多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每当从外地来姥姥家,要从大连火车站乘201有轨电车,途经路过东关街时,这里街道相对狭窄,老式的红砖瓦房,给人的感觉有些不同。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在工厂工作的小青年们,春节结伴去师傅同事家拜年,那时我有幸走近东关街…</p><p class="ql-block"> 东关街是日俄殖民统治的产物,1905年大连在日本殖民统治下,以青泥洼桥为界,以西是华人居住区,在当时的小岗子,设立了进入日占区检查关卡,此地得名东关街。</p><p class="ql-block"> 东关街的建筑,有日式仿欧特征,是以红砖黑砖砌筑,花岗岩门楣,欧式雕花拱窗,坡屋顶烟囱。而中式建筑,采用传统合院式结构,以“口”字或“回”字围合天井,二层设外廊与木梯链接庭院,形成“门里有院、门外有街”。</p><p class="ql-block"> 东关街是大连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大连近代城市发展的缩影,更新改造东关街,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有助于后人观赏、探索了解曾经的大连,在这炎热的夏季,游客在纳凉之余,去东关街看一看,如同穿越时空隧道,定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旅游城市,有它独有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