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日甘、青行摄记》(6):“花儿”故土同仁市

农脉

<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电吹管自奏:</p><p class="ql-block">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夏天的热那是真的叫热,洛阳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如蒸似烤。为了躲逃炎热酷暑,更是为了圆梦拍摄甘南、青海藏区一年一度的“插箭节”及“六月会”藏族传统民俗活动,影友九人,租一中巴,5日出发,原计划20日返回,但因今年农历闰年,这些活动要在闰六月举行,行程压缩,16日回洛。采风重点也相应调整为高原风光及藏域人文,随遇而为,相机而动,体味颇多,收获颇丰,不枉此举,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p><p class="ql-block">七月暑日人九员</p><p class="ql-block">一车四女五帅男</p><p class="ql-block">五省穿行八千里</p><p class="ql-block">十二晨早夜贪晚</p><p class="ql-block">一天四季风和雨</p><p class="ql-block">酷暑冰雹战高反</p><p class="ql-block">欢歌笑语曲声扬</p><p class="ql-block">老有所事行囊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暑日甘、青行摄记》为题,分集编辑美篇,作为此行的小结并与各位老师分享以求指教!</p><p class="ql-block">(《暑日甘、青行摄记》系列链接附于篇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本篇:“花儿”故土同仁市</p> <p class="ql-block">本篇用这样的题目,是因为同仁是“花儿”民歌的传承地:这里是“花儿王”朱仲禄的故乡,朱仲禄自幼学唱花儿,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在当地,还有许多会唱“花儿”的民间艺人,使得这里成为了“花儿”艺术的传承地 ,背景音乐选用《花儿与少年》,即取此意</p> 上下两图,同仁市鸟瞰全景图,三、四图中间河流,是同仁市穿城而过的隆务河 <p class="ql-block">同仁市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错地带,是甘青川三省交汇枢纽及黄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有藏、汉、回、土等1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90%</p><p class="ql-block"><br></p> 同仁原名“热贡”,藏语意为“金色谷地”,当地的文化名片“热贡艺术”驰名中外,有800多年历史,是藏传佛教艺术重要流派,包括唐卡、堆绣、雕塑等,2009年“热贡艺术”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 class="ql-block">使同仁(热贡)为世人所知并愿亲临探求的,还有同仁极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六月会”。“六月会”有着上千年历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每年农历六月十七至六月二十五期间举行,以隆务河流域的藏族、土族村庄为核心开展,是当地群众祈福禳灾、庆祝丰收的重要仪式,六月会融合了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和生产生活,场面盛大热烈,是了解同仁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p><p class="ql-block">这次摄影采风活动原本是为六月会而来,行程安排要在这里停留五天以上,因闰年原因,六月会推迟到闰六月举行,成为此行一大遗憾,也为今后择时再来留下了由头</p><p class="ql-block">按在同仁停留两天所到达的几个采风点,编辑本篇:</p> <div><br></div>一、唐卡艺术小镇 <p class="ql-block">同仁唐卡艺术小镇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隆务镇吾屯上庄村、吾屯下庄村一带,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隆务河穿城而过,是以热贡唐卡艺术为核心的特色村镇 </p><p class="ql-block"> </p> 小镇内有近百个唐卡画院,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形成了“画院+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规范化运营的画院达25家,每家画院稳定培育唐卡艺人100名,直接或间接带动2.4万余人投身热贡艺术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多个博物馆和非遗传习中心、非遗展示点,展示面具、古居用品、雕塑、堆绣、唐卡等藏品,游客可体验唐卡绘制过程</p> <p class="ql-block">唐卡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藏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藏式绘画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 热贡唐卡艺术起源于13世纪的隆务河畔,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逐渐发展,承载着当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料 。 。 <div><br></div>下图,坐落在唐卡艺术小镇的“热贡唐卡艺术馆” <div><br></div><div>二、吾屯下寺(桑雄格丹彭措曲林)</div> <p class="ql-block">吾屯下寺位于青海省同仁市隆务镇以北7公里的吾屯上庄村(唐卡小镇),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热贡艺术”的发祥地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始建于1385年,吐蕃赤热巴巾时期,藏军曾在此建小寺“玛贡娘哇”,为萨迦派寺院 。明朝时,经东科多吉嘉措扩建,改宗格鲁派 。17世纪中叶,智格日俄巴将投毛寺与“玛贡娘哇”合并,形成吾屯下寺 寺院门外塑有八尊白色“解脱八尊佛塔”,还有时轮金刚塔、尕旦佛塔和转经筒 三面阿弥陀佛殿:2015年建成,是青藏高原唯一一尊最大的露天三面大佛,佛殿造型独特,按照西方极乐世界的布局设计 寺内收藏有大量精美的唐卡、堆绣、雕塑等艺术品,其唐卡绘画代表了热贡艺术的最高水准,造型完美,神态生动,色彩鲜艳协调 。 。 。 。 。 。 <div><br></div><div>三、隆务寺</div> <p class="ql-block">隆务寺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同仁市隆务镇镇西山脚下,地处隆务河中游河畔,是青海较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也是青南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院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早在元大德五年(1301年),这里已建有藏传佛教萨迦派小寺,至1426年前后,当地名僧三木旦仁钦与其胞弟罗哲森格维修并扩建了该寺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格鲁派在青海地区影响力渐大,隆务寺遂改宗格鲁派,并在明王朝扶持下建成大经堂 <div>1607年,夏日仓噶丹嘉措诞生,被认定为三木旦仁钦的转世,形成夏日仓活佛系统。1630年,噶丹嘉措开始主持隆务寺,并创建显宗经院 <br>清雍正十二年(1734)第二世夏日仓阿旺嘉措建立密宗学院,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第三世夏日仓根敦赤列拉杰创建时轮学院,隆务寺发展成为显密双修的格鲁派大寺</div> 自一世夏日仓被乾隆皇帝封为“隆务呼图克图宏修妙悟国师”后,成为隆务寺寺主和隆务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历辈转世,直到全国解放前,在同仁地区行使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统治 隆务寺是当地宗教活动的中心,每年举办正月祈愿法会、晒大佛、转佛等重大佛事活动,每月十五日和三十日还举行寺僧在佛前念经、辩经的仪式,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与 隆务寺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景区,不仅是藏族同胞心灵的寄托之所,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研究 。 。 。 。 。 <p class="ql-block">寺院里喇嘛们的大厨房</p>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v><br></div><div>四、隆务寺辩经活动</div> <p class="ql-block">隆务寺的辩经活动是其宗教文化和佛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僧人学习佛教经典、深化佛学理解的传统方式,也体现了藏传佛教“学修并重”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内容多围绕佛教经典,如《菩提道次第广论》《现观庄严论》等,通过问答、辩论的形式,探讨佛学教义、逻辑推理等内容 目的是帮助僧人加深对佛经的理解,锻炼思辨能力,确保对教义的准确掌握,同时也是佛学修行进阶的重要途径 辩经时,僧人常伴有夸张的动作,比如拍手、跺脚等。拍手一方面是为了“警醒”对方专注,另一方面象征着“降伏邪见”;跺脚则有“驱散无知”的寓意 双方一问一答,节奏明快,问答中蕴含严密的逻辑推理。提问者语气急促,考验对方的反应和对教义的熟悉程度;应答者需思路清晰,准确回应。坐着的一般为提问一方,站着的为答问一方 通常在特定的佛事活动或日常学习中进行,每月十五日、三十日等时间会有固定的辩经仪式,重大法会期间也会举行规模较大的辩经活动,吸引信徒和游客驻足观看 辩经不仅是隆务寺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也展现了藏传佛教在佛学研究上的严谨性和传承方式,是了解藏传佛教教育体系的重要窗口 。 。 。 。 。 。 。 。 。 。 。 。 。 。 。 。 。 。 。 。 <div><br></div><div>五、热贡艺术博物馆</div> <p class="ql-block">热贡艺术博物馆外观造型按照佛教“坛城”的形状设计建造,具有独特的民族地域特色,总建筑面积14995平方米,展厅面积7000平方米 。</p><p class="ql-block"><br></p> 始建于1979年10月,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于1986年视察黄南时为该馆题写了馆名 热贡艺术博物馆是热贡艺术的重要展示窗口,集中展示了唐卡、壁画、雕塑、堆绣等热贡艺术的精华,其作品线条细腻、色彩鲜艳、造型精美,体现了热贡艺人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研究热贡艺术的重要组织机构,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藏、汉、土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博物馆通过展览、讲解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热贡艺术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热贡艺术、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 。 。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暑日甘、青行摄记》系列链接</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txs5io"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暑日甘、青行摄记》(1):噶丹曲林九层阁</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vbjwo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暑日甘、青行摄记》(2):那木去乎插箭节</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xfzw5k"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暑日甘、青行摄记》(3):藏寨仙境扎尕那</a><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z2lwv1"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暑日甘、青行摄记》(4):黄河首曲玛曲县</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0s0ene"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暑日甘、青行摄记》(5):桑科草原&拉卜楞(寺)</a></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年同事北邙痴翁观后赋诗,附后以谢之:</p><p class="ql-block">金色谷地育华章,</p><p class="ql-block">热贡千年艺韵长。</p><p class="ql-block">画院千家传彩绘,</p><p class="ql-block">梵宫百代焕辉光。</p><p class="ql-block">辩经声里显真义,</p><p class="ql-block">唐卡图中现佛乡。</p><p class="ql-block">最是隆务钟声悠,</p><p class="ql-block">丹青载道永流芳。</p><p class="ql-block">一一观农脉君摄影系列新作《暑日甘、青行摄记》(6):"花儿"故土同仁市</p><p class="ql-block">(2025,7,28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