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淮海中路、东湖路交汇处的三角形大花园的深处,曾深锁着一幢半个世纪以来无人知晓的神秘花园别墅。因其位于杜美路上,当时被称为杜美公馆。这是30年代上海十大公馆之一,现为东湖宾馆7号楼。这是一幢被大草坪相围的假三层精致洋房,这里曾是中美二国政府起草《上海公报》秘密谈判地之一,也是周恩来总理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会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幢建于1921年的建筑,是德籍犹太兄弟出资建造的。他们是上海滩的抄股票和外汇的专职高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兄弟俩拆资回国。这幢洋房便被英籍犹太人约瑟夫出资购入。由于东湖路旧名叫杜美路,这里就被人们称之为"杜美花园"。</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幢的法式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由著名法国建筑师精心雕琢而成。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淮海中路东湖路的花园里,处处散发着优雅与奢华。南立面中部的层叠式敞廊,两端略带巴洛克风格的突出设计,似是在诉说着法式建筑的浪漫情怀。东面那塔式干柱式门廊,如同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门,庄重而威严。室内,古典柚木装饰精美绝伦,线脚纹饰细腻入微,西面客厅里相对而立的壁炉,上方卷涡装饰华丽非凡,尽显法式洋房的万种风情。</p> <p class="ql-block"> 约瑟夫是英商瑞康洋行的老板,从事进出口贷易,在上海如鱼得水,是当时法租界的首富之一。他在这栋洋房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后,被日军拘捕关押在集中营,从此神秘消失。此后,这栋楼历经沧桑,先后成为南京汪伪政府代主席陈公博的官邸和汪伪特务机关。<span style="font-size:18px;">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接管,租给美国驻华商务代表处使用。这幢洋房</span>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与世事的无常。</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杜美公馆迎来了新的使命。它曾是苏联文化代表处驻地,而后成为上海市委招待所,是中央领导来沪接待国际友人的重要场所。周恩来总理十分喜欢这里环境,每当夕阳西下,总习惯在公馆里铺着鹅卵石小路上散布。1972年,是杜美公馆历史上最为光辉的时刻。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此相聚,共同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海公报》的文件形成。那一刻,这栋看似普通的洋房,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它结束了中美长达23年的敌对状态,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战略格局。从此以后,中美关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访间期间,尼克松模仿中国的文化习惯,夹筷子,喝茅台。</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尼克松总统</p> <p class="ql-block"> 两国元首共同庆祝中美关系正常化。</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杜美公馆已成为东湖宾馆7号楼。这座昔日的老洋房仍像一位风釆依旧的美人静静矗立在花园丛中。它见证了无数国际政要的往来,承载着中美关系“破冰”的荣耀,也目睹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APEC会议期间,菲律宾总统阿罗约也在此举行派对,招待各国嘉宾,让这栋百年老楼再次绽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 2015年,东湖宾馆7号楼又一次向社会展现了它的温情。为了配合上海的美化、绿化工程,它掀开了神秘的面纱,拆除了淮海中路的围墙,让出了4000平方的花园,使其成为向市民开放的公共绿地。花园里那条160米长的原木长廊,如同一道绿色的丝带,蜿蜒其中,成为了上海最长的紫藤长廊,也成为了市民们心中的一片乐土。</p> <p class="ql-block"> 东湖宾馆7号楼,它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岁月的守望者。它用自己的身躯,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与荣耀,将过去与现在紧紧相连,在时光的长河中,继续诉说着属于它的传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