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之旅】土库曼三宝:地毯、汗血宝马、阿拉拜犬

老长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文 老长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篇号28740224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斯坦有三宝:汗血宝马,阿拉拜犬和地毯。现今的土库曼国旗和国徽上均有“三宝”的元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斯坦国徽有“三宝”中的两宝。其中央图案的蓝色背景上绘制了国宝汗血宝马,马匹前蹄微抬的动态设计彰显民族精神中的进取意识。中间圆周红色背景上连续分布五种传统地毯纹样,对应土库曼斯坦五大民族部落的传统编织工艺,阿哈尔、巴尔坎、列巴普、马雷、达绍古兹,这些纹样继承自古代丝绸之路的商贸文化交流成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斯坦国徽设计融合了伊斯兰教符号与游牧文化元素,承载着民族历史认同与国家主权象征的双重属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斯坦国旗,靠旗杆一侧有一红色垂直宽带通过旗面,宽带中自上而下排列着五种地毯图案,每个图案呈团花状,有些以颜色的交错形成四等分。五种图案象征了五大民族团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参观了地毯博物馆,与汗血宝马和阿拉拜犬亲密接触,并欣赏了当地民族歌舞,穿着土库曼斯坦民族服装与当地人合影,体验土库曼民族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地毯博物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斯坦素有“地毯王国”之称,一踏上土库曼斯坦的土地,就会发现“地毯”随处可见,不仅所有的大厅、走廊和房间都铺着地毯,在首都阿什哈巴德各种建筑大门上、书本和地图上都有地毯的图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斯坦地毯博物馆位于阿什哈巴德市中心,1993年3月建立,博物馆面积1178平方米,陈列有不同时期各种图案地毯、挂毯共1000余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外,土库曼地毯博物馆还展示了土库曼斯坦丰富的地毯编织艺术,其中有百万线头地毯(1平方米有1148000个线头)和双面地毯等。土库曼民族的各个支系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毯纹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地毯蕴含着土库曼民族的审美情趣,同时,还收藏了大量精美的手工地毯,是了解土库曼斯坦文化和传统艺术的好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地毯中,大蔷薇图案一般重复成列或形成格子样式,置于图案中心,小蔷薇图案则出现在镶边上。地毯图案象征土库曼人民的传统观念和宗教信仰,也反映了土库曼斯坦人的民族习性,是他们传统游牧生活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毯博物馆中央大厅内展出2块巨型地毯,一块为土库曼最大的地毯,294平方米(14×21),重1吨;另一块为189平方米(18×10.5)。二楼走廊是与最大地毯合影的最佳位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珍贵的收藏地毯主题丰富,不仅有名人肖像,还有土库曼斯坦许多著名景点,极具收藏价值,喜欢地毯的团友果断购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亚和中东的民族风情有相似之处,这一组玩具女娃与我在约旦时买的非常相似,只不过,约旦女娃是黑色长裙,而土库曼玩具则色彩鲜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民族风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行社特意在度假村为我们安排了一场乡村民族歌舞。在土库曼传统乐器的悠扬旋律中,土库曼帅哥和美女身着传统服饰翩翩起舞,激情四溢,活力十足,在舞台上欢快跳跃,将我们带入中亚草原的诗意叙事中,展示出了土库曼斯坦人民热情大方、能歌善舞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演员们的服装绚丽,每一针一线都诉说着丝路故事,反映了当地的马术文化以及大漠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观看歌舞节目的时间是2025年4月17日。据中国新闻网4月12日报道,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土库曼斯坦文化部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中国“土库曼斯坦文化年”文艺演出于2025年4月11日晚在西安举行。其实,从2023年到2025年,土库曼斯坦有多个歌舞团前往中国进行访华演出。土库曼斯坦风土人情特色节目的上演,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一场场震撼的文化盛宴。封闭的土库曼正在走向世界,中土两国以文化旅游为媒,正在谋求更多的合作共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场有土库曼传统编织工艺展示,土库曼妇女心灵手巧,编织的花边美丽大方,色彩艳丽。手工制作的民族服饰镶嵌了美丽的花边,吸引了我们极大好奇心,大家纷纷穿上土库曼传统服装,体验土库曼民族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女子喜欢穿着长及脚踝的长裙,领口和袖口有精心绣制的花边,服装通常用绿色、红色和蓝色等鲜艳的衣料缝制服装,在冬春季爱穿东方式长袍。姑娘们喜爱戴头巾、编辫子并在发稍缀有各种装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尽管都是伊斯兰国家,各个国家对女士要求不同。2023年10月去伊朗旅行,在歺馆就歺,头巾不小心滑到肩上,一个男侍者立刻提醒我,必须将头巾带在头上;在伊朗什叶派第二圣城库姆法蒂玛圣陵,我已经按要求穿了深蓝色长袍,但是中国生产的长袍没有遮完里面的裙边,立刻有工作人员强行给我套了一件当地长袍,将我裹得严严实实,很无奈;也是在库姆大街上,两个团友的长裙略短了一点点,立刻有人上前指责……伊朗对女士极端苛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土库曼斯坦对女士开放多了,不像伊朗那样有严格规定,女士可以不用一定穿长袍,不用一定戴头巾,更不用戴面纱,在土库曼斯坦6天没有遇到戴面纱的妇女。所以土库曼女士大都活泼开朗,茶余饭后,常常翩翩起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工作人员张罗下,我穿上了这套土库曼妇女民族服装,头顶绣花的棉披风特别厚实,很重,应该是冬季服饰,时值春夏之交,穿起来太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我合影的土库曼妇女与我交换了头饰,这个有头饰的头巾穿着就要轻松多了,头巾缀满亮闪闪的装饰品,蛮好看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热情的土库曼妇女还为我穿上新娘的装饰,新娘装饰独具特色,特别纷繁复杂。据说,新娘饰物用金、银、铜、铁等金属打造,其中较为重要的有头饰、额饰、发饰、胸饰、腕饰和戒指;新娘的服装也可以是东方式的丝绸长袍,还佩着避邪用的三角香囊,有的上面通常写有诗句或格言,用皮革和丝绸制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穿这套新娘装饰并不是全套,只有头饰和胸饰,但是已经非常沉重,真担心新娘在婚礼时被这装饰压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斯坦男子喜欢戴用黑色、白色和褐色羊皮缝制的高帽,其中以白色居多,有的也戴土库曼小花帽,与新疆维吾尔花帽差不多;男士民族服饰通常是领口精心修饰的长衬衫,有的也喜欢穿东方式的长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美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刚到汗血宝马马场,土库曼姑娘就拿了一种油炸小吃。在土库曼斯坦6天,遇到多种油炸食品。尽管有手抓饭,有馕饼,有烤羊肉,有美味的牛肉汤,但是往往要端上一盘油炸食品,品种很多。曾经问过当地人:这么品种根本吃不完,浪费了。他回答:习惯了,大家都这么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种叫烤包子,比中国包子大约四倍,外面皮薄酥脆,内馅非常丰富,填充有碎肉、洋葱、蔬菜和香料等等,据说是一种受欢迎的街头小吃。我们正歺时上了烤包子,让大家尝尝,味道不错。但是,成都人胃小,习惯了韩包子简单的馅,小小的个头。而土库曼烤包子,个头太大,肉太多,菜太复杂,土库曼人都是“大卫(胃)科波菲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种是油炸饺子,比中国饺子小得多,蘸酱食用,四川人认为不蘸酱更好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汗血宝马</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汗血宝马的正式学名为“阿哈尔捷金马”,因产于土库曼斯坦科佩特山脉和卡拉库姆沙漠间的阿哈尔绿洲而得名。捷金人是土库曼五大部落之一,以驯养此马闻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汗血”之名源于奔跑时颈部或肩部皮肤泛红的现象。现代研究认为,这是由于阿哈尔捷金马皮肤薄、毛细血管发达,剧烈运动时血液流动在阳光下显现为红色,加之汗液与毛色(如枣红色)的视觉叠加效果,形成“流血”错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该马种以头细颈高、四肢修长、体态匀称著称,兼具爆发力与耐力。其平地跑1000米仅需67秒,曾创下84天完成4300公里长途奔袭的纪录,且在极端干旱环境中无需频繁饮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驯马的帅哥让汗血宝马表演直立,有个性的汗血宝马常常发脾气,使劲在地上刨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汗血宝马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成为古代文人笔下的“天马”。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大宛列传》记载了汗血宝马。汉武帝为获取此马曾派大军远征大宛国,最终带回千余匹,并作《太一之歌》赞为“天马”。成吉思汗也曾以其为坐骑横扫欧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2年中土建交后,土库曼斯坦多次赠马给我国,延续了两国传统友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今天每人发了一帽土库曼小帽,团友们戴上土库曼小帽,骑上汗血宝马,在马场散步。我平日胆小怕动物,在冰岛路遇矮种马居然不敢靠得太近。今天,好喜欢英俊的汗血宝马,轻轻抚摸它的额头,与它亲密接触,骑上汗血宝马,愉快的绕场一周。导游巴哈尔让驯马师猜猜我多大年龄,听说我已经76岁,很惊讶,这么大年纪还出国旅游,还可以骑马,给了我一个大大的赞</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阿拉拜犬</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拉拜犬是土库曼斯坦民族认同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数千年前。阿拉拜犬被认为是藏獒的后裔,长期被游牧民族用作守护犬,保护牲畜免受狼群侵袭。土库曼人将其视为"守护神"和"无价遗产",与汗血宝马并列为国家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斯坦通过设立“阿拉拜犬节”、举办犬类赛事、建设繁育中心等举措,将阿拉拜犬纳入国家软实力建设。土库曼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不仅为其著书《土库曼阿拉拜》,还在首都阿什哈巴德竖立了15米高的镀金雕像,并推动其培育技术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土库曼对纯种阿拉拜犬实施严格的出口禁令,仅允许以"国礼"形式赠予他国政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拉拜犬体型庞大、性格坚韧,以“咬狼犬”著称,可独立对抗狼群;能在极端气候(从酷暑到严寒)和艰苦环境中生存,每日可奔跑数十公里,且对食物和生活条件要求极低,展现出极强的生存韧性,是牧民不可或缺的守护者;阿拉拜犬外形威猛,但对家庭成员友善,兼具忠诚与尊严感,被誉为“有气质的贵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只阿拉拜犬很温顺,任由我们撫摸它的头,与我们亲密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漠动物一个都没有少,骆驼也此登场亮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土库曼三宝的历史传奇与文化象征,不仅是土库曼斯坦的民族瑰宝,更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成为各国旅行者必拜访的重要节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创作品,严禁抄袭,违者必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