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润川(原创)美篇号:60294446</p><p class="ql-block">图片:源於网络</p> <p class="ql-block">春风和暖,树翠花红。路边树上的金杏红黄鲜亮,令我们垂涎。清风吹来,香椿的枝条向我们招手,我们被浸没在清香中,迷离欲醉。</p><p class="ql-block">我和小明边说边笑走在放学的路上。小明问我:“今天课外活动斗鸡①比赛你胜了冇?”我立刻满脸兴奋回答:"胜了!你怎么没参加?″他说:“按学校安排,今天一(1)组对二(1)组,明天才轮到我呀。”忽然,我想起上学时妈妈交待的话:放学快点回来,去给你妹妹找点儿倒倒儿吃②。於是,我对小明说:“快点回家,咱俩去逮倒倒儿吧!”小明说:“好!我也想给弟弟逮点儿!”於是,我们都加快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回到家一看:没人!父母都下地干活去了。我用碗下缸舀了一碗凉水,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完。抹一下嘴,肩上挎一个大布包、手里拿个小瓶子,就又跑出来。喊了下邻居的小明,就一起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小明应声即来,我俩嗄蹬跑③着就往岭上奔去。一会儿,上了一条大坡就到了岭上。我俩先到最近的一条沟叉去:下个小坡就到沟下。我俩分别到沟两侧的土堑根,去找堑根塌凹的小窝窝里细土上有没有喇叭状的小漏斗。这才是倒倒儿常居的地方呀。</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小漏斗可不筒单,这可是倒倒儿为了觅食巧设的陷井啊!当蚂蚁爬到漏斗边内时,它敏锐察觉并瞬即推动漏斗底部沙土,蚂蚁就随沙土一起滑下,它立即扭头捕捉。即使一次不成,就再来第二次、笫三次……此蚂蚁小命休矣!</p> <p class="ql-block">真可惜!在这道沟内我捕获一只倒倒儿,他连一只也未捕到。好在他找到一片迷糊菜④,我们都采了不少。在返回大坡口途中,我俩都在讨论:以前这沟叉内倒倒儿很多,今天怎么回事呢?——可能是来捉的人太多了吧!</p><p class="ql-block">于是,我们又换了一道较远的沟叉。小跑速往,下坡拐弯,又至一坪地,分头忙起来。约二十分钟,小明喊:“你逮几只了?我已逮十只了!”我答:“我才捉八只了呀!”他说:“天不早了,你看大人们都要回家了!”我应声好,向他走去。到他跟前一看,他虽捉十只,但沒有大个的,都是5、6毫米长。我虽少点,但有一只大个,足有10毫米长呢!他一看,有点儿沉脸,说:“你得帮我再捉只大个的。”于是,我俩又到一小坪子,约五分钟,共捉3只。一只大的有9毫米左右,最小那只才3毫米。他说:“咱俩每人一只大个,好吗?”我说:“好!那只最小的,咱就放了它吧!咱们每人都是10只。”</p><p class="ql-block">抬头一看,头顶篮天白雲,西山红霞布满,大田麦穗齐刷刷,眼前岭上岭脚,绿茵红花。我们的心里也乐开了花。日落西山红霞飞,孝娃助力快乐陪……</p> <p class="ql-block">注:①,斗鸡:这是一种儿童游戏。相信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会玩过,以后的年青人也会知道。故不再赘述。</p><p class="ql-block">②,倒倒儿:这是郑州一带俗称。它的学名为:蚁狮,中药名为:地牯牛。因地域不同,其俗名还有:倒行狗子,沙虱,睡虫…在中医中该虫幼儿喝了可消积食。幼虫蜕变成成虫后,瘦长,会飞,叫蚁蛉。</p><p class="ql-block">③,嗄蹬跑:儿童高兴时小跑状态。即跑者抬起右脚时,左脚快速向前蹦一步;然后,右脚落地左脚悬空,右脚快速向前蹦一步。往往此时两臂也随着节拍大幅舞动起来,如此循环交替下去、又处小跑状态,这就叫嗄蹬跑。</p><p class="ql-block">④,迷糊菜:即野苋菜也叫毛叶苋菜。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它,因现在都认为它好吃,但那时——五、六十年代,可是为填饱肚子呀!</p> <p class="ql-block">2025.07.25日,草稿初成於河南郑州荥阳市商业街腾飞怡苑。后又补句润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