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思溪延村:一幅凝固的徽州田园画卷

云游客

在江西婺源的群山绿水间,思溪延村如一颗温润的明珠,静静散发着历经八百年岁月沉淀的魅力。作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里不仅是徽派建筑的活化石,更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田园画卷。 思溪延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建村的俞氏族人因“鱼思念清溪水”而得名“思溪”,这份对自然的眷恋,也深深融入了村落的基因。 数百年来,俞氏子孙走出山村,在江西、浙江、上海、湖南、广西等地奔波,以木材、茶叶、盐业等商业活动立足。致富后的族人不忘故土,纷纷携资归乡,买田置房、兴建书院,一座座府第楼阁、祠堂碑坊随之拔地而起,逐渐形成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古建群落。 思溪延村的 156 幢古民居,是明清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现。其中明代建筑 5 幢、清代建筑 80 余幢,总面积约 16000 平方米,每一处都透着岁月的厚重,成为凝固的建筑诗篇。 村落以青石板铺地,古建群背靠青山,面临清溪与稻田,四周被绿地环绕,完美嵌于锦峰绣岭、清溪碧河之间。房屋群落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山水互为点缀,行走其间,仿佛人在画中游。 古民居多为粉墙黛瓦,黑白相间的整体色彩朴素淡雅。从远处望去,大面积的粉墙如同宣纸,墙上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则像精心点染的墨点,形成整体与局部、面与点的对比,尽显 “道法自然” 的意蕴。 里外墙大量采用马头墙、山墙造型,尤其是马头墙的屋檐角飞翘,在蔚蓝天际勾画出优美的轮廓线,为空间增添了层次韵律美。 古宅多为一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有风火山墙围起,大门是石库门坊,搭配水磨青砖门面,尽显精致。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而天井的设计,更是将商业文化巧妙融入建筑之中。 思溪延村不仅是江西省古建筑重点保护村,更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家园。延村内,枫树、楠木、槐树、竹林等古老名贵植物与杉木、马尾松、硬阔叶树为主的用材林相映成趣,山体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绿意盎然。 这里的雕刻艺术更是令人叹服,砖雕、石雕、木雕等 “三雕” 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建筑的门窗、梁柱、墙壁上随处可见,每一刀都凝聚着匠人的智慧与心血。 正因如此,思溪延村成为了田园风光与徽州古建完美融合的典范,被誉为 “徽州儒商第一村”,更因与戴望舒《雨巷》中 “丁香姑娘” 的传说关联,增添了几分浪漫的文学色彩。 思溪延村,用八百年的历史、精美的建筑、秀美的风光,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着 “美丽乡村” 的独特韵味。 谢谢各位老师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