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浪漫叫意大利(五)

荷芳

<p class="ql-block">15天的意大利深度游转眼来到了第八天,行程过半,精彩继续,而且是越来越精彩,景点也越来越令人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锡耶纳】位于南托斯卡纳地区,离佛罗伦萨南部大约50公里,建在阿尔西亚和阿尔瑟河河谷之间基安蒂山三座小山的交汇处。城市建立于公元前29年,历史上是贸易、金融和艺术中心。作为中世纪城市,这里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元素,城市规划保留了12世纪至15世纪的建筑风格。1995年,锡耶纳老城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遗产委员会评价锡耶纳为:“冻结在时间中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坎波广场》是锡耶纳的城市中心和核心地带,也是全球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的历史可追溯至13世纪中期。因为广场由锡耶纳“九个理事会”于1293年主导规划建设,以其独特的九段式红砖路面设计著称,既象征中世纪执政机构的权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坎波广场也被称为“田园广场”,这里是锡耶纳的灵魂所在。这里独特的贝壳造型堪称建筑史上的杰作。坐落在广场中心的钟楼可以登顶,登顶后可环视全城,感受中世纪建筑的独特布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场弧线一侧布满了咖啡馆和餐厅,提供着遮阳座位。暮色中的广场显得特别柔和,广场上的人群越聚越多。一直觉得外国人爱凑热闹,喝杯咖啡也要坐在人堆里,不像我们要避开人群坐在清静的店堂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一张特写:地面手工铺设的红色砖块和石磴,石磴表面粗糙,这是为传统赤背赛马节提供必要的摩擦力,参赛马匹需在无鞍状态下完成“死亡弯道漂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欢乐喷泉:位于田野广场上,这是一座公共喷泉,始建于14世纪,是现代喷泉的雏形,也是较早运用液压系统制造的喷泉之一。锡耶纳是山城,古时侯取水不易,将泉水引到城中之后,百姓们非常开心,因此得名“欢乐喷泉”,据说恋人们喜欢到这里来许下爱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白色大理石打造的喷泉,三面装饰浮雕,造型独特,池水呈浅蓝色,周围环绕着小狗、狮子等动物雕塑,其中小狗的雕塑最为生动。喷泉水质清澈,池深较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锡耶纳大教堂》(1136-1382)是意大利最大的教堂之一。它融合了雕塑、油画以及罗马-哥特式建筑风格。我们到得晚,大教堂早已大门紧闭。据介绍在这个大教堂的珍宝中,有尼古拉·皮萨诺,多那太罗以及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还有精美的镶嵌的人行道和平图里齐奥的华丽的壁画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教堂的侧面建筑主要包括洗礼堂和钟楼,两者均在教堂主体建筑的右侧。洗礼堂的建筑融合了罗马式与哥特式风格,是锡耶纳大教堂的重要附属建筑。钟楼位于洗礼堂的右侧,与教堂主体共同构成宗教建筑群。它的设计融合了军事防御功能与宗教象征意义,是锡耶纳城市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昏中,漫步在锡耶纳的大街小巷里,依山而建的街道,狭窄弯曲少有平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街头巷尾,看着逐渐亮起的灯光,欣赏着各种建筑,尽情的感受着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温暖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窄窄的且有坡度的巷子中,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生怕摔跤。可边上却有各种小吃铺,生意兴隆,吃客们似乎也不讲究了,美食最重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喜欢这种小小的店家,杂七杂八的啥都有:红酒专卖店、手工定制西装铺、披萨店等,如果时间宽裕,我们这些阿姨妈妈一定会进去逛逛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橱窗设计,显得高档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天空蓝宛如梦境,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昨晚酒店的餐厅,屋顶的木头横梁特别怀旧,整个餐厅看上去比较精致,喜欢这种类型的酒店,虽不奢华但很舒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式早餐品种繁多,真是玲琅满目,而酒店的窗外则是一片翠绿,养眼,让人食欲大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城市,托斯卡纳和佛罗伦萨省的首府,它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也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堪称意大利的“文化首都”。佛罗伦萨有长达近3000年的建城史,是最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是一个富有历史传奇的名城,文艺复兴早期最著名的代表人物都诞生于此,包括“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佛罗伦萨的意大利语意为“鲜花之城”,市花是一朵紫色的鸢尾花,这是城市的标志,据说这与古罗马神话有关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佛罗伦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遗产评价:保存了600年艺术活动史的连续性;完整保留了文艺复兴时期城市风貌与文化脉络;体现了人类创造力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始建于13、14世纪,因为广场周围的精美建筑而被称为是意大利最美的广场之一。广场经过扩建才形成如今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花之圣母大教堂》也称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296年,历时175年完成,1470年正式竣工。两端各为一钟楼和一穹窿顶,有着幽雅的外观轮廓,是许多艺术家工作的结晶。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第一眼看到这座教堂就被震撼到了,感叹人类的智慧和伟大!迫不及待的想要入内参观,可一看大门外长长的蛇形队伍就被吓退了,还是看看外面的建筑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教堂的正面、洗礼堂和钟塔都以各色大理石贴面,在不大的市中心广场上构成形体丰富多变而又和谐统一的景色。在众多庄严雄伟的教堂中,它以白、红、绿三色花岗岩贴面的独特美感,将古典、优雅与自由诠释得无与伦比,因此被誉为“花之圣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神喷泉:正在维修中的喷泉是佛罗伦萨市政广场的标志性景观,由巴托米奥·阿曼纳蒂(1563-1565年)主持建造,是为弗朗切斯科一世·德·梅第奇与奥地利的约翰娜婚礼而建。喷泉中心为海神尼普顿(希腊神话中的波寒冬)雕像,其面部形象以科西莫一世为原型,象征佛罗伦萨的海上统治权。现存喷泉为19世纪复制品(原作藏于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圣母百花大教堂旁边分布着好多的雕塑作品,主要集中在教堂外部立面。这些塑像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巅峰技艺和生动的宗教叙事为核心,体现了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发源地的历史地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卫雕像:真迹收藏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由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创作的大理石雕塑。雕像高3.9米,连基座高5.5米。雕像展示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丁雕像:位于圣十字教堂大门左侧,白色的大理石雕刻的塑像眉头深锁、眼神锐利的形象,凝视着远方传递其坎坷人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西莫一世骑马雕像:是佛罗伦萨首座大型青铜骑马雕像,由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詹波隆那创作的,是裴迪南一世·德·梅第奇于1587年委托建造,以纪念其父15年前去世的首任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一世。作为首座大型骑马雕像,詹波隆那通过组建专门委员会攻克了青铜铸造的难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洗礼堂》正式名称为圣若望洗礼堂,是佛罗伦萨现存最古老的宗教建筑,以文艺复兴艺术杰作“天堂之门”和拜占庭风格马赛克穹顶闻名。主体建筑建于1059年至1128年,八角形平面设计受到早期基督教洗礼池形制影响。作为佛罗伦萨现存最古老建筑之一,该洗礼堂在中世纪意大利北部独立式洗礼堂建筑传统中具有代表性,未受洗者不得进入。洗礼堂建筑为八边形对称布局,边长16米,通高34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洗礼堂大门(即“天堂之门”)看上去金光灿烂,我们以为是黄金打造的,其实并不是,而是由青铜铸造,表面镀金以增强视觉效果。上面浮雕内容包含10幅圣经故事场景,由20块面板组成,展现了施洗者圣约翰的生平事迹。有意思的是,所有人都把双手放在黄金大门上抚摸一下祈求吉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日午餐:意大利招牌式的T骨牛排,红酒、披萨、甜品一样不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途中拍下的这一片仙人掌,漂亮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比萨大教堂的后面,是意大利比萨市的地标建筑,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倾斜约10%,即5.5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173年8月9日,比萨斜塔开始建造时的设计是垂直竖立的,原设计为8层,高54.8米,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1174年首次发现倾斜。以后不断对斜塔进行扶正修复,禁止游人登顶参观。1987年,比萨斜塔和相临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萨斜塔并非独立存在,它是比萨大教堂建筑群的一部分,承载着中世纪意大利人对宗教的虔诚和对建筑艺术的极致追求。1173年8月,为彰显比萨共和国的繁荣和宗教权威,人们开始动工修建这座钟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的比萨是地中海地区重要的贸易港口,积累了雄厚的财富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这为斜塔的建造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在镜头中,我把比萨斜塔扶“正”了,而边上的大教堂则“斜”了。有人说比萨斜塔是八百年不倒的“错误之美”,说得真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长达11年的努力,到了2001年,斜塔的倾斜角度成功减小了44厘米,基本恢复到了18世纪初的水平,并被认为在未来的300年内将保持稳定。如今的比萨斜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扶住”斜塔,与比萨斜塔合影,这大概是我们这群外国游客最主要的“创意”留影了。那天在现场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谁不想拍一张满意的照片发发朋友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脑洞大开,想出各种有趣的姿势与斜塔合影,感觉游客是做足了功课的。年轻人可以站在铁栅栏上“扶塔”,而我们上了年纪的平衡不行,人站在上面摇摇晃晃,还是脚踏实地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天来景区的游客非常多,拍照要抢最佳角度,而最佳处只有那么几个位置,所以要排队,动作还要快,否则被骂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萨教堂》始建于1063年,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诺主持设计,是意大利罗马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采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外墙和拉丁十字形制。主体建筑与洗礼堂、钟塔共同构成奇迹广场建筑群。教堂的总长度达到95米,宽35米,建筑群整体布局形成完整的宗教活动空间。13世纪末期扩建时,教堂立面融入了哥特式装饰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过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萨洗礼堂》始建于1153年,是意大利规模最大的洗礼堂,就在教堂旁边。建筑融合了罗马式与哥特式风格,下半部分采用比萨-罗马式石柱拱廊,上半部装饰小尖塔,顶部为直径35米的哥特式圆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奇迹广场》是一片绿色草坪,草坪是拍摄建筑群全景的最佳地点,开阔的草坪上分布着四座主要建筑:比萨斜塔、比萨教堂、比萨洗礼堂和比萨墓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惜的是我们都没有进入建筑内部参观,因为入内要购票,我们没有时间去排队,导游只给了短短的45分钟时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今晚的酒店,这一排竹子,把大堂和电梯处进行了分隔,很别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房间里的色彩搭配和谐而温馨,让人感觉愉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窗外的泳池泛着绿色,大家辛苦了一天都不想动弹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餐在底楼,空空荡荡的只有我们几个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室外大大的帐蓬下摆上了食物,这种形式的餐厅很少见,有趣也很浪漫,只是如果天冷的话,我们会很不适应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渔村》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的利古里亚大区拉斯佩齐亚省,西距热那亚约100公里,沿地中海北岸呈带状分布,南北延伸约20公里,五个村庄依次为:蒙特罗索:最北端,唯一拥有沙滩的村庄。韦尔纳扎:以彩色房屋和天然海港著称。科尔尼利亚:唯一不临海的村庄,坐落于悬崖顶部。马纳罗拉:以葡萄园梯田和日落景观闻名。里奥马焦雷:最南端,拥有典型的渔村风貌。这五个渔村彼此相邻,却又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7年,五渔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来到车站,乘坐火车前往五渔村,这次我们将游览五渔村的马纳罗拉和韦尔纳扎两个渔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渔村是意大利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车站上人山人海,好些游客提着行李箱直接去景点,五渔村的小镇之间均设有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照片有一点走形,还是放了上来,在国外乘火车的镜头不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纳罗拉:是五渔村中最小的一个,但却是最有魅力也是最出名的渔村之一。那些五彩缤纷的撞色小屋坐落在陡峭的悬崖上,房子如积木错落,红橙黄相间,在青山、悬崖、礁石与大海之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所以马纳罗拉也是摄影大师和游客的首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之前充满了期待,可是我们运气不好,早上起来看到这阴沉沉的天气,心顿时凉了一半,为啥早不来晚不来,来到五渔村了就碰上坏天气了呢?一会儿还下起了小雨,最期待的景点遇上最糟糕的天气,也是无奈啊!瞿爷爷劝我说好歹也算是来过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纳罗拉的特别之处,不仅在海边崖壁上的楼房刷上了各种各样的醒目色彩,而且在海边山上开凿出的平坦步道,游人可以沿着海边步道欣赏美丽的地中海风光,在海风的吹拂下,造就最立体的视觉效果,难怪被誉为最标致的渔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海边的礁石也很有特色,黑黑的就像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凝聚而成,堆落在海边,大自然真的太神奇太奇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碧澈的海水和奇巧的险峰,让这个静静躺在利古亚海边的山坳中的小渔村有了如诗如画的醉人之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人说五渔村个个都差不多,去一个就够,在我眼里,它们还真是有差别,各有各的特色和精彩之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纳罗拉缤纷的街道,道路并不复杂,也不拥挤。漫步在村中的街道上,让人有种在诗情画意中迷失的错觉。这里拥有最完善的旅游设施,造就最立体的视觉效果,难怪被誉为景色最标致的渔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居民的彩色屋前,停放着各式小船。据介绍随着五渔村的日渐火爆,一些居民将自家的房子改成旅店,平日里房主人没事就来村里转悠,晒晒太阳,和邻居聊聊天,意大利的慢生活就这样慢慢形成,真是无忧无虑,让人羡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口有各式水果摊供游客选择,可是没有留住游人的匆匆脚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韦尔纳扎小镇》座落在依山而建的层层葡萄架与柠檬树林下,是五渔村最精致也是最热闹的小镇。韦尔纳扎是五渔村中最古老的城镇,可以追溯到1080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在海湾内的韦尔纳扎,村内的石板路和建筑群保留了中世纪的风格,海边的港湾内停满了桅杆林立的游艇和渔船,它们五颜六色的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玛格丽特大教堂:是五渔村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之一,位于韦尔纳扎小镇中心。教堂始建于1318年,采用哥特式建筑风格,40米高的八角形钟楼矗立于海边高地,与周边彩色房屋共同构成韦尔纳扎的天际线核心景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堂的主体建筑面朝地中海,历史上经过几次修缮,兼具罗马式建筑元素与哥特式特征。教堂内设有独特的文化象征设施,被旅行者视为融合宗教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经典建筑范例。1997年随五渔村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启动周期性维护工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隔着港湾看了看外观,无论站在韦尔纳扎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大教堂的尖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街沿山坡而下,两旁分布着传统工艺品店和餐馆。我们漫步在石板路上,感受着渔村的生活气息和迎面吹来的海风,村内的石板路和建筑群保留着中世纪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小港湾里,静静的停泊着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船,大概是天气原因吧,游客比马纳罗拉少得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阴沉的天色里,海水依然泛着蓝色,好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山这水让人迷失,没人大声说话,生怕惊到别人,我们静静地享受这难得的宁静和惬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对老夫妻带着一对狗狗出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艘出海的船只马上就要驶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的食物也很美味,还有很大的冰激凌店,可惜我们不在此用餐,也没时间好好逛,否则不会错过。</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游记的第五集总算编辑完成,谢谢美友们的关注和鼓励,后面还有一篇就可以完成全部作业,而内容应该也是最精彩的。</p> <p class="ql-block">图/文: 荷芳</p><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摘自网络(鸣谢)</p><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来访和浏览🌷🌷🌷🍵🍵🍵</p><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7日于上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