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潮湿闷热的雨林,猪笼草悄悄吊着一只只“小酒囊”。这些酒囊状的东西其实是它的叶子:叶尖延伸成卷须,卷须再膨大成一个色彩艳丽的捕虫笼。笼口分泌蜜腺,散发甜香,内壁则布满蜡质小丘。蚂蚁、苍蝇甚至小蜥蜴一旦失足坠入,便被底部的消化液慢慢溶解,成为猪笼草的氮、磷“补给”。有趣的是,不同种类的猪笼草各有“菜单”——有的偏爱蚂蚁,有的专捕蚊子幼虫;最小的苹果猪笼草仅拇指大,最大的马来王猪笼草却能吞下老鼠。</p><p class="ql-block"> 我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闲逛时偶遇猪笼草,品种且多,头一次近距离观察它,颇感有趣,遂编辑成篇与朋友们分享。</p> <p class="ql-block"> 资料摘编: 猪笼草,是一类独特的食虫植物,以其特殊的“捕虫笼”闻名。以下是其主要的生长特性:</p><p class="ql-block"> 1. 原生环境: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如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地也有生长。其生长在高温高湿的热带雨林、沼泽或山地云雾林中。部分种类附生于树干上,另一些则直接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中。</p><p class="ql-block"> 2. 捕虫机制:笼状结构由叶片特化形成的“捕虫笼”内含消化液,笼口分泌蜜液吸引昆虫,内壁光滑使猎物滑落淹死,最终被酶分解吸收。营养补充通过捕食昆虫补充氮、磷等贫瘠土壤中缺乏的营养。</p><p class="ql-block"> 3. 生长条件:喜明亮散射光,避免强光直射(易灼伤),少数高山种耐阴。需空气湿度60%以上,干燥环境会导致笼子枯萎。温度适宜20-30℃,昼夜温差大有利生长;部分高山种耐10℃低温。</p><p class="ql-block"> 猪笼草因其奇特形态和食虫特性成为观赏植物,如果植入人工园林,需模拟原生环境才能健康生长。</p><p class="ql-block"> 以上资料摘自DeepSeek搜索。</p> <p class="ql-block"> 谢谢观看</p><p class="ql-block"> 2025/7/22 摄于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p><p class="ql-block"> 2025/7/27编辑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