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武康大楼</p> <p class="ql-block"> 女儿在上海读书,毕业了去接她,这是第四次来此,每次总会留点印迹。最逗的是第三次,入住酒店窗户正对一家店,名“山里亲戚”,我们可不从山中“走亲访友”来了,而且来自世界最高山脉(海拔约8848米)的故乡。此次住佘山附近,上海最高山(海拔500米左右),简直可以小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上海是国际范儿的代表,确实开眼界,长见识。</p><p class="ql-block"> 老城区走一遭,有影视里老上海的影子,如果再听到《夜上海》《蔷薇蔷薇处处开》等老歌,就更有意思了。老式建筑群与现代摩天大楼对比,反差挺大。历史要保护,也得创新发展。居然在街上还有磁卡公用电话,许多城市消失的东西,竟然在国际化都市上海见到,这可是勾起无限回忆的老物件。</p><p class="ql-block"> 淮海路那家名“橘生淮南”的川菜馆,味道没有成为“枳”,店名别致。</p><p class="ql-block"> 在佘山小镇的几顿川菜,味道也还不错,酒店走路去十分钟左右,茂密的树林,昏黄稀落的路灯,车少人少,景致清幽,然而佘山小镇环境则不敢恭维了。</p><p class="ql-block"> 朱家角也是第二次去,记得15年前去时环境有些脏乱。暑热,在河边空调房里吃的西湖醋鱼味道很好。而今大不同了,整洁,有序,去过江南古镇周庄,就兴趣不太大了。买了一个瓷杯,吃了一顿饭,喝了一晌茶,拍了一堆照。不久,时间会冲淡记忆,然而烙下的印迹会记得:白水鱼的鲜,阿婆茶馆的幽及评弹的软,那一面墙上的墨字“转角遇到暴富”,那一树合欢花的轻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5.6.22于成都</p><p class="ql-block">上海城区</p> <p class="ql-block">武康大楼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上海城区</p> <p class="ql-block">朱家角</p> <p class="ql-block">政法学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