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这炎炎七月,我与妹妹一同来到中正天街电影院,奔赴一场期待已久的文化之约——观看陈佩斯老师蛰伏多年精心打造的电影《戏台》。本以为下午3点40分并不是黄金观影时段,可当我们踏入影厅的那一刻,着实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前三排仅剩下些许空位,而后排早已座无虚席。这满场的观众,正是对陈佩斯老师艺术造诣与深厚影响力最有力的诠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影片开场,便将我们带入了那个动荡不安却又充满故事的民国北平。《戏台》的剧情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下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它宛如一颗璀璨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即便历经风雨,依然熠熠生辉。在那个战火纷飞、国家动荡的年代,戏曲表演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无数艺人的信仰与坚守,他们用生命捍卫着这门艺术的尊严,即便面临生死考验,也要将其传承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陈佩斯老师在戏中饰演的班主,无疑是全片的灵魂人物。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被演绎得入木三分,仿佛他就是那个在乱世中为了戏班生计与艺术传承而苦苦挣扎的侯喜亭。当生命遭受威胁,他头撞柱子的那一幕,惊心动魄,那沉闷而又震撼人心的撞击声,不仅是角色对命运的抗争,更是一位七十二岁老人对艺术执着追求的有力呐喊,是对艺术正能量的极致彰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了陈佩斯老师,影片中每一位演员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他们用精湛的演技,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力,共同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无论是黄渤饰演的憨厚朴实的包子铺伙计大嗓儿,还是姜武塑造的霸气又不失诙谐的洪大帅,亦或是尹正、余少群等演员对名角儿的精彩诠释,都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在剧中的每一次出镜,都是对经典角色的一次深情演绎,每一个片段都充满了张力,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影片中,北平城被战火笼罩,炮声隆隆,然而,即便身处如此动荡的环境,热爱戏剧的人们对戏曲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依然我行我素地抢购着名角演出《霸王别姬》的戏票,这种对戏曲的热爱与执着,令人动容。戏票友们与大军阀之间的相互制衡,更是为影片增添了许多戏剧性与冲突感,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戏曲文化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戏比天大”,这句贯穿全片的精神主旨,如同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剧中人物紧紧相连,也将戏曲艺术的传承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如今,陈佩斯老师将《戏台》搬上大银幕,让更多的中国人有机会领略到国粹戏曲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为拥有这样的文化瑰宝而倍感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出影院,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戏台》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享受,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探寻与思考。在此,我要为陈佩斯老师点赞,为所有参与影片制作的编制人员和演员们叫好!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优秀电影,值得每一个热爱文化、热爱艺术的人去关注与品味 。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