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积水、灭成蚊,预防“基孔肯雅热”

启蒙者

<p class="ql-block">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潜伏期通常为2-12天,临床表现多样,主要症状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急性期症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一般持续2-7天。发热突然,可呈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部分患者体温在1-2天内可降至正常,然后在第3-5天再次升高,呈“双峰热”。</p><p class="ql-block">- 关节疼痛:是最突出的表现,特点为疼痛较为剧烈,涉及多个关节,如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也可累及小关节。受累关节可出现肿胀、压痛及活动受限,关节周围软组织也可能出现水肿。关节症状一般持续数周,少数患者可长达数月或数年。</p><p class="ql-block">- 皮疹:约40%-50%的患者会出现皮疹,通常在发病后2-5天出现。皮疹形态多样,包括斑丘疹、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等,主要分布于面部、躯干和四肢。皮疹一般持续数天,消退后不留痕迹。</p><p class="ql-block">- 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眼结膜炎、畏光、眼痛等眼部症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恢复期症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多数患者急性期症状会在2周内缓解,但部分患者关节疼痛等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发展为慢性关节病变。患者可能感到关节活动时疼痛、僵硬,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和日常生活。</p><p class="ql-block">- 慢性期还可能出现肌肉疼痛、疲劳、抑郁等全身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长期影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发热多为急起,体温可达39℃及以上,一般持续2 - 7天。关节疼痛较为剧烈,可累及多个关节,如手腕、膝关节、踝关节等,活动受限。皮疹常见于发热后2 - 5天出现,多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主要分布在四肢、躯干等部位。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p> <p class="ql-block">基孔肯雅热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具体用药如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解热镇痛药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非甾体抗炎药:对于发热、关节疼痛、头痛等症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这些药物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p><p class="ql-block">- 对乙酰氨基酚:当患者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时,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进行退热和止痛治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缓解关节症状药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糖皮质激素:对于关节疼痛严重、常规止痛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在排除禁忌证后,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缓解关节症状。但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需要密切监测。</p><p class="ql-block">-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对于慢性关节病变患者,可考虑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等,以延缓关节病变的进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他对症治疗药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止吐药物:对于伴有恶心、呕吐症状的患者,可使用甲氧氯普胺等止吐药物进行对症治疗。</p><p class="ql-block">- 止泻药物:当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时,可根据病情选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以保护肠道黏膜、减少腹泻次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建议患者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多饮水,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应做好防蚊措施,避免再次被蚊虫叮咬,防止疾病传播。如果出现疑似基孔肯雅热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p> <p class="ql-block">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预防措施主要围绕控制蚊虫滋生和避免被蚊虫叮咬展开,以下是具体的预防方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控制蚊虫滋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消除蚊虫孳生地:伊蚊喜欢在小面积的积水中产卵,要及时清理室内外积水,如花盆托盘、花瓶、水桶、水缸等容器内的积水,每周至少清理一次。对于无法清除的积水,如池塘、沟渠等,可投放杀虫剂或养鱼,以控制蚊虫幼虫的生长。</p><p class="ql-block">- 加强环境管理:定期对居住环境进行清扫,保持室内外整洁,减少蚊虫栖息场所。及时清理垃圾,避免垃圾堆积产生积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避免蚊虫叮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使用驱蚊用品:在户外活动时,可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埃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涂抹于暴露的皮肤表面,以防止蚊虫叮咬。在室内,可使用电蚊拍、蚊香、电热蚊香液等驱蚊用品,减少室内蚊虫数量。</p><p class="ql-block">- 安装防蚊设施:在房屋门窗上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虫进入室内。睡觉时使用蚊帐,尤其是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更应使用蚊帐进行防护。</p><p class="ql-block">- 穿着适当的衣物: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段,尽量减少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穿着长袖长裤,并将裤腿扎紧,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降低被蚊虫叮咬的风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疫苗预防:目前尚无获批上市的基孔肯雅热疫苗。但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未来疫苗可能成为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p><p class="ql-block">- 加强健康监测:如果近期去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回国后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