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一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暨援越抗美六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 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纪念日。98年前,革命前辈与先烈们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正式诞生。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从瑞金到延安,从西柏坡到北京,中国革命历经千难万险,走过了一条充满血与火的光辉道路。无论是红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抗美援朝、中印边境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援越抗美、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解放、人民幸福献出了宝贵生命。</p><p class="ql-block"> 在庆祝建军98周年的今天,作为曾经的军人,我们心潮澎湃,无比自豪。我们缅怀英烈,更思念那些在援越抗美战场上并肩作战、英勇牺牲的战友。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军礼,向他们致以最深沉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铁道兵二师六团新兵五连一排一班战友新训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64年12月,那时的我还不满18岁。在如今看来,这个年纪的青年仍处于父母呵护之下,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我,却已踏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12月18日上午,我们湖北石首的428名新兵,被编为新兵四连与五连,统一着装、背负行囊,在接兵部队首长的带领下,迈着整齐的步伐登上“跃进号”客轮,从长江出发,经湖南岳阳、长沙、娄底(四连在此下车)、邵阳,再换乘斯柯达军用卡车,翻越湘西雪峰山,抵达湖南洪江与贵州黔东南交界的一处山沟,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生涯。</p> <p class="ql-block">下图左:作者着65式军装列兵军衔照</p>
<p class="ql-block">右:石首战友纪念援越抗美48周年时照</p> <p class="ql-block"> 三个月的新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施工连队十连。刚参与娄邵线(湖南娄底至邵阳)整修工程一个多月,部队便接到了紧急战备任务。经过战前动员与教育,1965年4月17日,连队正式宣布:应越南政府胡志明主席的请求,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命令铁道兵二师为主组建中国志愿工程队第一支队,开赴越南参加援越抗美任务。</p><p class="ql-block">在友谊关,我们庄严宣誓,誓死为“五个伟大”争光,即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p> <p class="ql-block"> 6月26日,我连整装登车,乘坐南下的军列,经邵娄线、京广线转湘桂线,抵达广西凭祥。在下石兵站,我们脱下军装换上蓝色工装,随后从中国友谊关进入越南同登车站,换乘越南窄轨小火车,抵达目的地——越南谅山省芝林县谅佳火车站。</p><p class="ql-block">抵达谅佳后,我们立即在山林中搭建帐篷,并挖掘防空战壕,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空袭。</p> <p class="ql-block"> 美军在越南战场投入了陆、海、空三军及特种部队,最高峰时兵力达35万人。自1965年3月开始实施“滚雷行动”空袭越南北方,至1968年初结束,平均每天出动飞机300余架次,投弹总量达64万吨。越南的城镇、乡村、车站、桥梁,处处弹坑遍布,硝烟弥漫,满目疮痍,令人痛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入越后,我们经历了第一次空袭的考验。那是1965年9月20日临近中午,美军海军出动A-4B、F-105等舰载机共7批12架次,空袭宋化地区。我高炮部队严阵以待,英勇反击,首战告捷,击落敌机3架,击伤2架,生擒飞行员5名。</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们正在施工现场作业,敌机虽主要轰炸宋化大桥,但低空俯冲的飞机从我们头顶掠过,轰鸣声令人胆战心惊。由于缺乏实战经验,我们一听到警报便迅速进入战壕,纷纷将冲锋枪、半自动步枪、轻机枪子弹上膛,对俯冲的敌机猛烈射击。作为机枪副射手,在第二波敌机来袭时,我毫不犹豫地接过射手打完子弹的机抢,将自己背负的一盘子弹也倾泻向敌机。虽然这些射击对敌机几乎无实质威胁,但却充分展现了中国军人敢于迎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锤炼了我们钢铁般的革命意志。</p> <p class="ql-block"> 半年后,我被调至团直修理连。通过刻苦学习,我迅速掌握了焊工技术,并首次参与抢修任务,与师傅苏书才(来自郑州铁路局的随军援越老职工)一同被派往施工连队六连,协助在高空中抢修宋化大桥。</p><p class="ql-block"> 宋化大桥位于河(内)友(谊关)铁路99+457处,桥长73.56米,由3个12.5米高的桥墩和两个桥台组成,是连接越南首都河内的咽喉要道,也是通往南方主战场的重要军事运输线。</p><p class="ql-block"> 1965年9月,数十架美机对宋化大桥实施狂轰滥炸,桥梁严重损毁,现场一片狼藉。我们抵达工地后,在施工连战友的协助下,迅速攀上10多米高的桥墩,开始切割与焊接作业。顶着烈日酷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抢修,我们圆满完成了指挥部首长交办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完成宋化大桥抢修任务后,我与同年入伍的荆门战友赵世富(车工)调至团直汽车连修理班。起初,修理班仅有汽车钳工、电工和木工,主要负责日常保养和小型维修。随着战场抢修需求的增加,上级为各参战部队汽车连配备了战地抢修工程车。该工程车配有拖挂式发电机组、C615车床、电焊与氧焊设备、Z15台钻、锻工设备,以及全套8个工号的抢修工具。人员也由原来的近20人扩充至30多人,俨然一个加强班,堪比一个排的编制。</p><p class="ql-block"> 在近两年的战场锤炼中,我从一名普通焊工成长为付班长、班长。期间,我创新采用“顶钎焊法”成功修复汽车缸体和被美机炸坏的汽车大梁,荣立个人三等功。1967年后担任班长时,带领全班创造了“三级三次汽车快速保养法”,在广州军区参战部队汽车保养比赛中,以2小时48分的优异成绩荣获集体三等功。 回眸那段战斗岁月,热血青春无悔无憾。</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年轻战友们,我们老兵虽已无法再上战场,但我们永远是你们坚强的精神后盾,全国人民永远是你们最有力的支持!</p> <p class="ql-block">铁二师六团汽车连老战友在荆门聚会身着当年入越时的便装合影(前排右三为作者)</p> <p class="ql-block">摄影、P图:史锡腾教授老战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