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古盐田——长芦汉沽盐场

大喜

<p class="ql-block">  喝了70多年的海河水、吃了70多年的长芦海盐,海河经常见,但长芦盐场却没去过,2025年5月13日我来到了位于我市滨海新区的汉沽盐场,填补了这一人生足迹的空白。</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里准确的名称是”天津长芦海盐文化旅游区“,如今旅游区的牌坊正面左边书写“刮金积玉古盐滩”,右边书写“落凤翔鸥堪宝地”,正中横批:煮海熬波。真贴切也!</p><p class="ql-block"> 长芦盐场是中国三大盐场之一,也是中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位于渤海岸,产量约占全中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由长芦汉沽盐场、长芦海晶集团、长芦大清河盐场、长芦南堡盐场等组成。其中,长芦汉沽盐场历史最为悠久,前身为设立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的芦台场,芦台场所烧造的盐砖,为明清两代皇室唯一御贡盐砖,并成为首个中华老字号品牌,所以其产品塑料袋包装上印着“始于公元925年”几个字。</p><p class="ql-block"> 查网上资料得知:</p><p class="ql-block"> 长芦盐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南起黄骅,北到山海关南,包括汉沽、塘沽、南堡、大清河等盐田在内,全长370公里,共有盐田230多万亩,年产海盐300多万吨,产量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四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据《沧州志》记载,原古漳河支流在沧州境内,因岸边多生芦苇,称为“长芦”。南北朝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在此设县,因名长芦县(今沧州市),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废长芦县改长芦镇。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河间长芦都转运盐使司。主要管理河北省盐的运销和盐税等。以运司驻地在长芦镇而冠以“长芦”二字。自此以后,河北省盐区都沿用“长芦”称谓。</p><p class="ql-block"> 长芦盐场的开发历史悠久,到清代虽然将这一机构转移至天津,但是袭用旧名,一直称长芦盐区。这里海滩宽广,泥沙布底,有利于开辟盐田;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有利于海水浓缩;这里盐民善于利用湿度、温度、风速等有利气象要素,具有丰富的晒制海盐经验。上述这些条件,都为该盐场大规模发展制盐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观景台上俯视盐场全貌别有一番格调,蓝天笼罩下的大地,不同于华北平原的绿色为主色调,而是为黄土和盐碱的黄白相间的主色调。</p> <p class="ql-block">这块土地上的先民将寸草不生的临海荒滩,改造成结晶洁白的盐田,其中的智慧和艰辛令人敬佩!</p> 巨大的盐山,可惜正值中午时分,没能拍到制盐工人劳作的场面,期待下次吧! <p class="ql-block">野生动物救助站里的猛禽—一秃鹫!</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古老”煮海熬波”的土地上,作为一个天津人,我为我们的先民卓越的智慧,使盐碱荒滩变盐田;我为我们城市建市前几百年就有灿烂的盐文化而骄傲和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