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橡胶林里的青春礼赞——记海南抱伦农场知青上山下乡55周年聚会 </p><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26日的湛江,骄阳似火。金海酒店六楼会议厅内,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正用颤抖的双手相互搀扶,他们胸前的纪念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三师十八团(海南国营抱伦农场)知青上山下乡55周年聚会的现场。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他们,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有的从香港、汕头、普宁、广州、茂名、高州等地奔赴来了。只为重温那段镌刻在橡胶林里的青春记忆。 抱伦农场知青组委会还邀请了湛江市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钟真池;副会长郑群;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小莹;副秘书长李天统;办公室主任王和平等等约200多人参加了会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午1时30分,知青场友陆陆续来到会场签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会正式开始前,首先由唐文盛会长指挥大家一起歌唱两首歌。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二,《歌唱祖国。》。雄壮嘹亮的歌声响彻会场,烘托起知青的满腔热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歌,时针拨回到1968年7月,向阳红轮船载着满脸稚气的湛江青年驶向海南岛,开始了从湛江到抱伦农场的青春远征。当时年仅17岁的唐文盛回忆道:"我们像种子一样被撒在抱伦的群山中,住的是自己搭建的茅草屋,点的是煤油灯,喝的是望楼河的水。"在原始森林里,他们挥动砍刀开辟道路,用血肉之躯对抗肆虐的山蚂蟥和毒蝎。现任湛江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的唐文盛,当时睡在茅草房时,曾经被蜈蚣咬了一口,手臂肿得像小腿一样,至今手臂上还留下当年的印记。 在开荒的日子里,这群城市青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一位女知青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碗口粗的蜈蚣从床底爬过时,她吓得整夜未眠。知青们对"盐粥拌萝卜干"的滋味记忆犹新。但正是这样的磨砺,锻造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为社会主义作出应有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趁着大会还没开始前,大家情绪兴奋,十分踊跃,纷纷自由结合照相留念。按大会要求,抓紧时间,各连队先照集体照。</p><p class="ql-block"> 橡胶树下,热血浇灌的生命奇迹 。聚会现场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当年的老照片:晨光中,年轻的身影在橡胶林间穿梭;暴雨里,众人手挽手保护刚栽下的树苗;夜幕下,煤油灯照亮了一张张学习《橡胶栽培技术》的专注面庞。现任抱伦农场第一代学生介绍:"当年知青们种下的橡胶树,如今年产干胶超千吨,是农场的'黄金林'。" 在自由发言,讲讲垦荒故事分享环节,大家深有感慨,"一天挖穴52个,超额完成,虽然满手血泡,但想到能为国家产橡胶,值了!"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情谊如胶:五十五年的守望与传承 ,这一次活动由组委会发动大家赞助捐款举办的。自从6月20日发聚会通知至今,省内各地知青农友,以及职工子弟等等纷纷捐款赞助:老领导卢慕瑱捐3000元,唐昌捐1000元,温润莲捐1000元,陈松宽捐600元。唐文盛捐1万元,赖海兰近5000元,郭沛光捐3000元,程广捐3000元。冯耿东、陈观海、杨国平、吴伟浓、陈一强、陈天婵和黄珊各捐1000元。其余各位知青农友捐款情况请看公布表。兴奋的时刻来了,抽奖环节里, 分别抽出三、二、一等奖,中奖者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兴奋莫名。没中大奖的其余人员,都有小红包鼓励,大家乐也融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湛江知青历史文化研究会展示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当年赴抱伦农场的湛江知青中,有23人后来成为农技专家,37人走上领导岗位,更多人把"橡胶精神"传承给下一代。新时代的橡胶树仍在生长。 晚宴开始前,全场齐唱《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和《歌唱祖国》。当旋律响起,老人都挺直佝偻的脊梁。此刻,他们仿佛又变回当年那群"誓把荒山变胶园"的热血青年。紧接着由各连队的代表上台发表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的讲话。 收到知青农友们雷鸣般的掌声。聚会结束前,让我们的橡胶树,在新时代继续生长。" 五十五年前,他们把青春种在抱伦的山野;五十五年后,这段青春已然长成参天大树,荫庇着后来人。这,就是橡胶精神的永恒魅力;这,就是知青一代的苦乐人生!</p><p class="ql-block">晚宴开始,大家手端酒杯,频频互相祝贺,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整个会场知青农友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