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九月初有消息说第一笔预付款将很快到位,北部铁路随即就要开工。合同约定整个北部铁路我们连设计带施工的完成时间是40个月,工期每拖延一天将罚款75万美元,我们必须分秒必争地开工。这个工期首当其冲的便是设计院,根据合同要求,这个项目的设计阶段分为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阶段进行。而给我们的所有设计工期仅18个月,这样的工期就是在国内铁路建设里也是没有的。</p> <h3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IFE在2009年8月6日签署了北部铁路项目的开工令,根据合同要求我们在 “开工令” 签署后的3个月内即2009年11月6日前,就必须向IFE提交第一批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资料。在签署“开工令”后18个月(不包括IFE审批的时间。2009年8月7日至2011年2月6日)内我们必须向IFE提交北部铁路的最终设计(即详细设计),这个最终设计要由IFE直接批准。如果我们由于自身的原因没有在合同条款规定的时间完成履行设计合同,每延误一天将向 IFE 支付36万美元的罚款。</h3><h3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压力山大!</h3><h3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为了尽快提供设计所需的勘测资料,集团公司各分院都陆续派工程师赴委,任务量最大的就是测绘分院和地勘分院,首批到位人数最多的也是这两个分院。</h3> 地勘机组人员在工作 <h3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早在8月下旬,集团公司就派出由各分院行政领导或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组成的专家组赴委,一方面进行现场踏勘;另一方面也和IFE工程师座谈,了解当地的情况,以便让今后设计文件的审查更符合委国实际;再就是现场对我们前一阶段做的技术工作进行指导。</h3><h3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时隔不久专家组里的两位成员刘院和昂总便成为了项目部的技术和行政领导在委国长驻,为设计任务的按时完成绞尽脑汁。</h3> 专家组和IFE设计部全体人员合影 <h3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昂总是测绘分院的总工程师,出发前测绘分院的领导就告知他我们在委合作的测绘公司不能满足短期内大量生产任务的要求,让他负责再寻找几家有能力的公司分不同地段开展测绘任务,以保证测绘任务的按时完成,为后续专业提供设计资料,所以他除了考察之外又通过当地和我们合作的测绘公司的介绍,不停地筛选考察当地其他小测绘公司。和那些公司的负责人谈条款再实地考察合作公司的硬软件实力等,一时间异常忙碌,最后选择了4家公司签订合同。当合同敲定后,因为工作量大,更需要他坐镇进行技术把关,集团公司领导决定他任项目部副经理,他便从2009年8月直到2010年6月所有测绘资料完成后才回国,原本10天左右的短差变成了长达近10个月的长差。</h3><h3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刘院是桥梁工程师出身的行政领导,时任土建二院的副院长,负责整个土建二院所担负的各个项目的生产管理。到委后不久便被告知集团公司任命他为委铁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在加拉加斯领导主持设计工作的开展。他出国时是按照专家组前来考察的计划赴委的,手里的工作并没有安排人员接替更别说办理交接了,所以在接到任命后回国进行交接。他深知责任重大,飞机在成都一落地来不及休息就进行工作交接,一周后返回委内瑞拉,开始了艰苦的海外设计历程。</h3><h3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还有一位没有和专家组一起到委的专家便是地勘院总工程师茂总,他从北部铁路最初开始可研设计就一直在总体组里,从2006年第一次赴委到2009年合同谈判他都是参与者,是总体组里最了解委国工程情况的资深专家,他和刘院、昂总同时被任命为项目部副经理。从2006底开始他就带着几个地质工程师沿着北部铁路沿线进行区域调查,着手寻找有实力的委国地质勘探公司,和当地的岩土工程师进行接触。所以了解各公司的实力,很快就确定了桑迪斯等几个公司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尽管如此,因为当地公司的规模都比较小,每家公司的钻探设备也只有4-5台,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所以茂总也及时与国内联系,派出我们自己的钻探队伍赴委。</span></h3> <h3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桑迪斯是委内瑞拉中央大学的地质学教授,也是委国顶尖的岩土工程师。他除了在大学讲课外,自己也开了一家专门从事岩土工程、地质勘探的咨询公司。他在委国工程地质界威望颇高,在意大利人修建加拉加斯到古阿的铁路时,他就和IFE有过合作,对铁路的地勘可谓驾轻就熟。桑迪斯和法比尤拉差不多的年龄,身材高大,他那胖胖的身体最为显眼的就是圆圆的肚子,经常都是牛仔裤随意地搭配着一件衬衣或T恤,也不知道他在大学上课的时候是否会身着正装。他事务繁忙,经常是从工地直接到别墅来和我们谈事情,所以每次看到他脚蹬着一双沉重的劳保皮靴在火辣辣的太阳里走进别墅时都替他热得慌。这哥们儿超喜欢吃中餐,常常是快到饭点就来谈事情了,一到开饭,他绝对不会等着把事情谈完才去吃饭,而是率先进入食堂,打来饭菜吃得惬意之后接着谈事。不光他自己吃,还喜欢拉着贡萨洛路易斯一起边吃边聊,哪怕他俩后来不喜欢吃中餐了,他依然如故。</h3> 茂总和桑迪斯及他的同事(左一为桑迪斯) <h3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桑迪斯是性情中人,性格大大咧咧的,说话率直。每次来和我们大家都热情地打招呼,用英语和茂总侃大山。有一次他谈完事出门,正遇到意大利老太太在她家门口仰着头和住在她家山坡上面别墅里的女人吵架,他皱着眉头对茂总说“别因为你们住的富人小区里的别墅而放松警惕,有些人劫匪因抢劫绑架发了财而在别墅区买房的。他们那些人的素质都不高,而且还很危险,你们一定要多加小心!”茂总对他的关心提醒表示衷心的感谢。</h3> 茂总和另一个地勘公司的工程师们开会 桑迪斯和茂总一起看现场 属于桑迪斯公司的机组在进行钻探 讨论研究地质问题 <h3 data-doubao-translate-traverse-mark="1"> 测绘专业的合作伙伴的选择也让程昂总很是艰难地选择了一段时间,最后选择了四家公司和我们合作。其中RALYA以其独有的在低空飞行的小型飞机上采用机载激光雷达进行地形测绘的技术得到我们的青睐。通过和他们的合作,我们也学到一些国外对人员难以进入地带所采用的测绘技术,并据此研制了机载激光雷达铁路勘测断面采集测量软件,形成了完整的用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进行摄影、数据处理、正射影像制作、地形图和勘测断面采集等测量生产体系,为集团公司在后续承担的老挝铁路、埃塞俄比亚铁路等国外项目取得了借鉴经验;北部铁路的测量完成后,集团公司在国内率先引进了机载激光雷达系统,为在国内铁路项目中应用这项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h3> <h3> RALYA公司的老板是一个年近80岁的意大利老人,削瘦的身材因为年纪的关系微微有些显得驼背,但无论什么天气每次来别墅办事时都是西装革履,一头银发打理得规规整整,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个热爱生活注重生活品质的人。他的助手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总是拎着公文包和电脑走在他的旁边。一坐到谈判桌边,工程师的自信和商人的精明和谐地搭配在老人那棱角分明的脸上。他也是中餐美食的狂热爱好者,但与桑迪斯不同的是先谈事情,然后吃饭。项目部人多,有时等他们谈完几个菜盆里已经没有什么内容了,昂总拉他去外面餐馆吃工作餐,他却一边把菜盆刮得当当响收集仅有的一点菜一边解释说“你们这里做的是地道的中国美食,我热爱美食。”无奈之下,昂总只能让汪大厨下点面条填填自己的五脏庙,两人坐在食堂里边吃边闲聊,翻译Laya坐在一边为他们充当桥梁。有一天,Laya问他“您有多大年纪了?”他颇为自豪地说“快80岁了!”Laya好奇地问:“您为什么不退休?在我们中国,男人60岁就退休了。”他又来一个自豪的回答:“如果退休我就不能工作了,但我热爱工作,所以我会一直工作下去!”2010年测绘任务全部完成后,便很少在别墅见到这位热爱工作的老人了,不过每当周末我们去阿维拉山徒步登山的时候会时不时地看到他两手各拄一根登山杖在家人的陪同下爬山,看到我们就会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并让我们转达对他那些中国同行的问候。</h3> 周末登山锻炼的人们,有时我们会偶遇"热爱工作“的老头儿 <p class="ql-block">PS:本文照片由满工和茂总提供,在此表示十分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