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清泉</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绿色军衣》</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3499793</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一个甲子轮回。我清楚地记得,一九六五年的十月,家乡的芦花盛开的时节,我和江苏盐城地区大丰县的四百多名应征青年,收到了光荣的“应征入伍通知书”。那种心情,紧张、期待、向往、好奇,一起涌上心来。我的准备工作特别的简单,一个小小的人造革旅行包,里面只装了一件毛线背心,因为听说多余的物品不让带,那件背心是我的心爱之物随身带上。我们没有去大队部集中,而是直接去公社报到。因为集结的通知书下得突然,走得急,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没有能来送行,连父亲也只是在生产队的仓库场头向我挥了挥手,那知再次见面,等了整整五年。</p> <p class="ql-block"> 在公社,武装部长点名检查人数后,带领我们去大丰县人武部报到。因为人多,县人武部将集中地点安排在大丰县中学礼堂,在那里我们待了三天,交兵、动员、培训、队列训练、换装。那几天大丰中学就像遇到了重要节日,院子里热闹非凡,除了四百多名新兵,还有许多来送别的家人和亲友。交兵的时候,我被从原来的队伍里叫了出来,起初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才知道,我被调到师直属队的那个新兵连。队列训练,对于我们这些当过基干民兵的人来说,不是难事,立正,稍息,向右看齐,齐步走,轻车熟路。大家最期待的,还是换装,带兵的军官安排大家去澡堂洗了个澡,从里到外全都换上了新军装。</p> <p class="ql-block"> 穿上军装的感觉,真的不一样,除了新军装散发出的清香,那就是穿上军装,顿觉英姿飒爽。虽然还没有戴上红领章红帽徽(红领章红帽徽需在新兵连集训结束,下老连队之前才能佩戴),在我们新兵的眼里,自己就已经是一名解放军战士了。我们这批兵都是高炮六十六师征集的,但由于不同的下属单位驻地不同,有的要去江苏淮阴(即现在的淮安),有的要去浙江宁波,还有的要去安徽蚌埠。那个时候交通工具不发达,运兵需要时间。暂时没有走的,安排大家学打背包。打背包是一个新课目,大家学得很认真,比比谁打得快,谁也不甘心落后,连来送行的亲友也在一旁为自己的亲人加油,从手忙脚乱到轻车熟路,练得浑身是汗,大家都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我是六十六师直属队的兵,最后 一批出发。十月二十三日清晨,天气晴朗,大丰县城西郊的二卯酉河小码头停靠着几艘机帆船,在晨曦中庄严而肃穆。这是我们从军征程要乘坐的第一个交通工具。苏北水运发达,许多运输都靠这种木船来完成。我们出发的目的地是安徽省蚌埠市,那里是师部所在地。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亲友们夹道欢送的队伍中穿过,登上木船。因为我当时已经是预备党员,新兵连让我当副排长,协助排长管理一个排的新兵。为了确保行军安全,上船后我负责船头,排长负责船尾。气笛声拉响,马达驱动木船向前行驶,行船激起的波涛,拍击堤岸,溅起阵阵浪花。我们的心也随着浪花砰砰跳动,这一去何时才是归期?</p> <p class="ql-block"> 中午的时候,我们的木船来到了泰州长江口高港码头,吃了午饭,登上货轮重新出发,这一阶段的目的地是南京。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出过远门的农村青年,乘船在长江上航行还是第一次,那种兴奋和好奇感无法形容。夜幕渐渐降临,岸边的山峰倒映在水中,分外巍峨。江边的灯光,在夜幕中闪烁,诗情画意。到了南京下关码头,已经夜幕笼罩,大家上岸就餐后,在一间大厂房里安营扎寨,伴随着一天的兴奋进入梦乡。第二天午后,我们又要出发了,这一次是坐火车,新兵连包了两节车厢,从南京到蚌埠市当时需要三个多小时。坐火车又是另外一种感觉,我们双眼盯着窗外,欣赏着拉西洋镜似的美丽景色,兴奋中伴着忧虑,因为离家越走越远了。</p> <p class="ql-block"> 到达蚌埠火车站,已是夕阳西下,没有汽车来接送,全靠两条腿走路。出站以后,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步行穿过繁华的街道,走向南郊,那里有一个在全国都数得上的大军营。从此,我走进了军营,虽然后来几经移防,但在军营中一待就是二十二年。那些岁月,我和战友们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就一身保家卫国的本领;我和战友们还走出国门,在援越抗美的战火中,我们浴火重生;我们牢记使命,一次次的在备战中经受考验,无论走到哪里,党的教导牢记心中。六十年,转眼即逝,我们一起参军的那批兵,有的留在了异国他乡再无归期,有的已经走完了人生之路。六十年前的从军之路,我历历在目,如今已入暮年,回顾参军的日子,我还是激情澎湃。参军,保卫祖国,热血男儿最自豪的选择!这种自豪感,深深的扎根在每一个当过兵的人心里,永远不会磨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