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甲居:云中藏寨的绿意诗篇——川西行之四

水清浅

在横断山脉的褶皱里,藏着一个用石头写就的童话,当我们冒着高原炽热的阳光闯入藏区童话世界,终于打卡了心心念念的甲居藏寨!<div><br></div><div>红白相间的藏楼错落镶嵌在绿野山间,傍晚的寥寥炊烟与漫山遍野的绿树、青稞为伴,这就是现实版的童话世界。</div><div><br></div><div>我站在一号观景平台前,俯瞰大金河谷的河水在青山中穿行,散落在山坡上的藏式寨楼被青山簇拥,时隐时现。</div><div><br></div><div>红白色为主调的屋宇点缀于葱茏起伏的山坡上,宛如天神遗落人间的积木,在夏日阳下泛着强烈的光。远处化尽雪水的山峰肃然而立,近处绿浪翻涌。</div><div><br></div><div>我站在山腰,任七月的风带着李子的微甜拂过面颊——甲居藏寨的夏天,就这样毫无保留地铺展在我眼前。<br></div> 藏寨依山就势,从河谷到山巅,落差近千米,140余户藏式碉楼错落生长,仿佛山体自然生成的肌理。 没有哪座藏寨会重复相同的轮廓,却错落成浑然天成的韵律。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难怪无数诗人画家在此驻足,将魂灵遗落在这片“藏区童话世界”。<br> 由于景区四、五号观景平台关闭,我们从三号平台观景点一路往下,在路边常能遇见这样的老树,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与侧目。 甲居,“百户人家”的藏语之意,却以超越言语的建筑形式诠释着嘉绒藏族的生存智慧。<div><br></div><div>走近细观,这些石木精灵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细节:红褐色的木质骨架勾勒出建筑的筋骨,赭石垒砌的墙体厚重如大地肌肤,而纯白的墙面宛如月光凝固成的绸缎——那是每年春节前夕,寨民用山中采撷的“白泥巴”精心熬制染料,虔诚粉刷的杰作。</div> 最摄人心魄的是屋顶四角,白色小石塔如莲花般升起,其上经幡猎猎,在碧空下与风、与神灵窃窃私语。它们象征着山、树、水、地四方神灵的守护,是嘉绒人献给天地最庄重的图腾。 民宿外有招揽游客的店主。 藏式木窗均有花式雕刻。 很典型的藏式民居木窗。 最摄人心魄的是屋顶四角,白色小石塔如莲花般升起,其上经幡猎猎,在碧空下与风、与神灵窃窃私语。它们象征着山、树、水、地四方神灵的守护,是嘉绒人献给天地最庄重的图腾。 一户一世界,一寨一乾坤。这些平均占地200平方米、高达15米的碉楼,远望竟如盘坐诵经的僧人,静穆而虔诚。<br> 随着小伙伴的呼唤偶然寻访到民宿“如果爱”非常热情好客的女主人。步入其中,建筑的生命力更在空间流转迸发:沿着别致的石台阶向上,人间烟火在室内悠然升腾。<div><br><div>民居的每一块石头都浸染着时间的包浆,每一道木纹都镌刻着祖先的指纹。没有图纸,无需丈量,石头与木头在嘉绒匠人手中生长为诗,与卡帕玛群峰、大金河谷共同写就天人合居的壮丽史诗。</div></div> 室内的所有装饰经征得女主人同意尽情一拍,异域风味扑面而来。 20岁去西藏考察民居建筑时走访过好多藏民的民居,让我感受特别深刻的是:几乎家家户户在他们房间最醒目的位置一定端端正正挂着“毛主席”的像。<div><br></div><div>30几年过去了,现代化进程已经更新了好几轮,但这一习俗在嘉绒藏区仍未改变。</div> 居室窗棂透进高原的阳光,藏区的藏民非常热爱生活,从窗户口的植物装饰就可见一斑,高原缺的是氧气但从来都不缺信仰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房屋中心位置的火炉造型别致,夏天炉火已熄灭。<div><br></div><div>但我能构想出最为绮丽的冬日图景:莫过于围炉煮茶、细炖暖汤、共赏雪景。就像多年前很喜欢的《花雨夜》中唱的那样:山风溪水 ,狗狗炊烟, 热汤木桌。。。场景一应俱全,齐活!</div> 站在“如果爱”民居屋顶的露台上,视野开阔,可以360°看遍周围的风景。<div><br></div><div>山居的日子,时间被林涛溪声重新校准。</div> 天台上一面簇新的五星红旗在青山翠谷间迎风飘扬,爱国不分时间地点几族群,没有国哪有家?藏民们的家国情怀也同样感染着我们。 相机盲拍的路过的藏民。 每一处民宿就是每一处不雷同的风景。 又差不多怼着人家藏民的脸拍,丹巴美女并没有见到,但偶尔路过的老阿妈不少。 藏式民居将各种鲜艳的色彩用到极致。 又遇到两个树。 后山上恣意而开的各种野花。 站在民居天台上看到附近的藏寨被群山环绕,屹立于绿树、青稞间。 哈哈,红色的吊脚楼特别说明一下:这是藏居的厕所,通过下面的管道掉入地上的旱池中。我很想知道入厕时虽可以远观风景,但PP是不是有一股“清风徐来”之感? 在路上溜达,遇到了一位特别慈祥热情的老阿妈,她说要亲自带我们去博物馆看,说里面有很多值钱的东西,可惜我们因时间关系,只能婉拒了。 特写以下阿妈的头饰,她说这条辫子是她从小积攒的发辫编织而成。我好奇地问老阿妈:“这些辫子需要清洗吗?”,阿妈回答说:“当然需要清洗。” 在一号观景平台边偶遇一位86岁的藏族老阿妈,我非常吃惊地发现老阿妈的普通话说的很好。她也很健谈,告诉我们说后面几幢民宿都是她家的,孩子们去其他地方了,她一个人在景区捡捡垃圾。<div><br></div><div>小伙伴因为征求老阿妈同意拍了几张人像,但也给了阿妈50元钱作为酬劳。</div> 一号观景平台下的一处咖啡营业场所,拍了几张老板就出来干涉,不消费不让拍。 夕阳西下,夏日的甲居,每一寸空气都饱浸绿意与果香,每一刻光影都在石墙上书写流动的史诗。这片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土地,在繁华世界的边缘,守护着一种与山共生、与神共舞的永恒。<div><br></div><div>临别回望,炊烟正袅袅升起,藏寨在暮霭中静默如初。忽然懂得,所谓“天人合居”,不过是嘉绒人用石头、木头与信仰,在时光长河中筑起的一座灵魂原乡——每一步都是柔软的诗意,每一天都是最好的时光,简单而快乐。</div> 以下为手机摄影 挂在脖子上的手机无意中拍的,感觉还没好看,于是留下了。 站在民宿天台上手机全景拍了一张。 民宿内的装饰。 去甲居藏寨路过小金县,停车小息所拾的一些图片。<div><br></div><div>白塔金顶与半边月亮同辉,难得。</div> 看到真的铁索桥了。 以下为手机摄影。 小伙伴帮我拍的留影照,哈哈,女司机全副武装蒙着亲妈都不认识的脸开车啰。 在小金县住宿时推开窗户所见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