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马迭尔,爱上哈尔滨”一路向北(第1站)

岁月无声

<p class="ql-block"> 一路向北行程安排</p><p class="ql-block">1,7月10日:北京出发,次日入住汉庭酒店(哈尔滨中央大街车站北广场店)3晚,提供免费早餐。</p><p class="ql-block">2,7月14日:哈尔滨—漠河,于次日早6:58时到,3天2晚包车游。500+100(中俄界江游船费,自愿)=600元,含早餐及住宿。</p><p class="ql-block">3,7月17日,漠河—哈尔滨,于次日早到。入住康铂酒店,(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店)1晚,提供免费早餐。</p><p class="ql-block">4,7月19日,哈尔滨东—抚远,于次日早7:02时到。入住“来来来”酒店2晚,提供免费早餐。</p><p class="ql-block">5,7月22日,抚远—哈尔滨东,于次日早7:34到。入住康铂酒店(中央大街索菲亚店)1晚,提供免费早餐。</p><p class="ql-block">6,7月24日,哈尔滨—沈阳,入住顾俫酒店(小河沿店)2晚,提供免费早餐。</p><p class="ql-block">7,7月26日,沈阳—北京朝阳北站,车次G986,10:50发车,14:10时抵达。</p><p class="ql-block">8,接送站所有用车均由“携程”提供。</p> <p class="ql-block">北京出发</p> <p class="ql-block">K383列车缓缓驶出北京站,我的“一路向北”也随之正式启动,第一站“哈尔滨”。哈尔滨别称“冰城”,黑龙江省会城市、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哈尔滨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南,松嫩平原东端,是一座拥有浓厚历史和文化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次早6点17分,便是哈尔滨了。入往“汉庭酒店”,作为新中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哈尔滨”在解放战争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突出贡献,并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共和国的长子”。</p> <p class="ql-block">人这一生中,总会与一座教堂不期而遇,无关信仰。</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哈尔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始建于 1907 年,由俄罗斯东正教信徒和建筑师设计建造,于 1913 年正式竣工。</p> <p class="ql-block">1932年,教堂遭受火灾,部分建筑被毁。经过修复,教堂得以保留至今。教堂见证了哈尔滨从近代商埠到国际都市的变迁,是俄侨历史的实物记忆,也是城市 “东方莫斯科” 风貌的核心象征。</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拜占庭式和俄罗斯古典建筑风格。教堂整体为砖木结构,主体建筑高 48.5 米,占地面积为 721 平方米,教堂的穹顶直径为 21.4 米,是当时哈尔滨市最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圣·索菲亚”大教堂不仅是东正教信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传播东正教教义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2006年扩建了3倍的索菲亚教堂广场,今天的游人依然是摩肩接踵,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遇见“马迭尔”,爱上哈尔滨。</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建筑是兴起于17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建筑风格,是欧洲最伟大的建筑风格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华巴洛克”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化的巴洛克建筑,它的主要特点是:建筑临街的侧立面是巴洛克建筑风格,而局部装饰的图案则取材于中国传统的祈福文化元素,比如石榴、葡萄象征多子,蝙蝠、牡丹、如意、铜钱、卷草等则表达了福、禄、寿、吉祥之意,立面背后的空间是典型的中国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这种“前店后宅”、四合院式的民居商市建筑,就被称作“中华巴洛克”,是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旧称“中国大街”,1997年6月将其改造为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2006年,中央大街被评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是一条南北向大街,全长1450米,总宽21.34米。当年是外国人经营商店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面包石”介绍。</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面包石路的设计宽度为10.8米,面包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小面包。这石头是一块大洋一块,而一块大洋当时够老百姓生活一个月的。这条大街共用了87万余块石头,真是黄金铺路,步步生财!</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步行道两侧矗立着各种风格独特的建筑,还有许多小吃摊和餐馆,可提供东北各式各样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还时不时的会举办各种文化艺展和音乐节活动,充满了文化气息和青春活力。</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街尽头便是“防洪纪念塔”广场,是为纪念1957年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水而设计修建的。纪念塔由高13米的圆柱形塔身和高7米的半圆形回廊构成,颇为壮观。塔身的浮雕再现了战胜洪水的情形,塔顶的工农兵雕像表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全长3,460公里,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母亲河,流经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最终与鸭绿江汇合,流入朝鲜半岛。</p> <p class="ql-block">松花江岸边有好多个码头,可以坐船或索道过江去太阳岛。35元船票可以船游一圈松花江然后上岛带返程,10元船票不游江直接送到太阳岛,返程时须再购一张2元船票即可。</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00年的松花江“中东铁路桥”桥长1015.15米。2014年停止运营,现为中东铁路博物馆观光步行桥。</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桥”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重要历史桥梁,见证了中俄两国在 20 世纪初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中国近现代的沧桑历史。</p> <p class="ql-block">《百年江桥,见证历史》 中东铁路桥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是工业遗产的重要代表,反映了沙俄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历史。如今桥已退役,成为了人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南岗区还有一个“天主教堂”,教堂原名为阿列克耶夫教堂,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原为东正教教堂,1980年改为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教堂采用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主体为深玫红色砖石结构,具有巴洛克式塔楼与洋葱头式钟楼造型,现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犹太老会堂”是哈尔滨现存最完整的犹太建筑之一,位于道里区通江街82号,现为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国防七子“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名校,工程师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主席重托。</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市博物馆占地面积近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馆舍面积4万多平方米,总馆内共开放16个展馆。博物馆不须预约,刷身份证直接进入,而且每个展馆都是可以免费盖章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藏着的被低估的博物馆,她的展馆面积之大,展品之多之全,不可小觑。</p> <p class="ql-block">1号馆,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旧址纪念馆。主要展示的是中俄友谊的历史见证,里面的文物也是非常珍贵的。</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个走廊就是钱币馆,不同时期的币还有许多金条,从而了解从原始货币到纸币的发展过程。</p> <p class="ql-block">2号楼右手边是陶瓷艺术展,一共有12个展厅,275件展品,值得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二层是清代服展,从皇家到士庶冠服有69件文物,还有皇帝皇后的影像简介。</p> <p class="ql-block">黑龙江省文学馆、黑龙江省版画馆、俄罗斯油画雕塑展览馆,中俄作家的今古冰雪文化,名人名著,数不胜数。</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城市历史展馆共有四层,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设置了九个展区:渡口集镇——松花江流域传承的千年文脉,跨越路桥——中东铁路修建和清廷设治,风云际会——哈尔滨开埠与经济繁荣,欧陆风情——多元文化下的远东名城,格局初定——哈尔滨早期城市规划与发展……等等等等。</p> <p class="ql-block">知名人士对哈尔滨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胡适写道:“我到了哈尔滨,看了道里与道外的区别,忍不住叹口气,自己想道:这不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界点吗?……。</p><p class="ql-block">朱自清这样说,即便在哈尔滨待上一个月,“大致不会教你腻味”,“这种忙里闲的光景,别处是没有的”。</p> <p class="ql-block">百姓谋生百态,哈尔滨的老行当。</p> <p class="ql-block">展馆里的雕塑很多,“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闯关东”等。</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关道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设立的一个重要行政机构,负责处理黑龙江省的部分外交和经济事务。设立背景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沙俄修建中东铁路,强行租借铁路沿线地区,导致哈尔滨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清政府在这种国际环境下,为了加强对哈尔滨及周边地区的治理,于 1905 年设立了滨江关道,后改称哈尔滨关道。</p> <p class="ql-block">这是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一个什么机器,背景是一张旧报纸,有兴趣可以刷9.9元,便可将自己的靓照在旧报纸上一同打印出来。</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是一座有松弛感的城市,夜幕下的哈尔滨,更是一座浪漫的城市。我的一路向北第2站“漠河”……,请随我出发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