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见.李向阳 上海叁柒贰叁美术馆

北疆知青第一村

<p class="ql-block">色见.李向阳</p><p class="ql-block">上海叁柒贰叁美术馆 2025.6.28-8.31</p><p class="ql-block">‌艺术家李向阳的《色见》展览是一场以七色光谱解构七十二载人生的视觉自传‌,通过色彩与物件的跨时空对话,呈现其艺术生涯与时代记忆。</p><p class="ql-block">‌【七色叙事体系‌】</p><p class="ql-block">展览以红、绿、黄、蓝、黑、白、紫七件“色系列”作品为框架,每件对应不同人生维度:</p><p class="ql-block">‌红‌:历史篇(红领巾、奖状等私人物件)‌‌</p><p class="ql-block">‌紫‌:生命篇(对生命本质的质疑与思考)‌‌</p><p class="ql-block">‌黑/白‌:哲学与健康篇(脚手架、测试棒等现成品象征时代印记)‌‌</p><p class="ql-block">‌【创作跨度与形式‌】</p><p class="ql-block">始于2003年SARS疫情期间,历时22年完成‌‌</p><p class="ql-block">融合绘画、装置、影像等综合媒介,打破传统展览分类边界‌‌。</p><p class="ql-block">【展览特色】</p><p class="ql-block">‌物证剧场‌:现场陈列安全帽、结婚证等生活物件,形成“人生解码”的沉浸空间‌‌。</p><p class="ql-block">‌【策展理念‌】:策展人李晓峰强调展览旨在“克服偏见”,通过色彩褶皱唤起观者共鸣‌‌。</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朋友圈,看到我下乡地爱辉县的二站知青李向阳发消息:</p><p class="ql-block">色见.李向阳展览,上海叁柒贰叁美术馆 2025.6.28-8.31。</p><p class="ql-block">一点看不懂,色见是什么,3723美术馆又是什么,很想去看看。</p><p class="ql-block">今天约了些知青,一起来解秘。知青李向阳早就在3723门口迎候我们。</p><p class="ql-block">记得,2008年5月14日,南京西路上海美术馆,李向阳和李斌等策展《青春叙事》知青油画邀请展,引起巨大反响,全国各地知青纷纷赶来观看。昔日知青中的绘画高手,以油画形式记录青春,叙说着他们真真切切的热情、荒谬和真挚。开幕式上:汽笛声中展现2800张知青照片,更是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十七年后,在3723美术馆,知青‌艺术家李向阳的《色见》展览,以七个作品,七色光谱,回味自己七十二载人生,用色彩与物件构建令人回味无穷的作品,呈现其艺术生涯与时代记忆。</p><p class="ql-block">前言介绍道,"色见",源自李向阳跨越二十余年、色彩倾向十分明显的七件作品。最早一件,始于 SARS 肆虐的 2003 年,那是生命忧患意识受到强烈冲击的年份!之后,时断时续地,又完成了规格一致的六件,很李向阳地呈现出他多彩而谨严的人生色系。</p> <p class="ql-block">【叁柒贰叁美术馆】</p><p class="ql-block">叁柒贰叁美术馆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路66号【尚悦湾广场】2层的美术馆,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以展示当代艺术作品为核心,聚焦中青年艺术家创作生态。展览汇聚池磊等8位艺术家60余件作品,涵盖绘画、影像、装置等媒介,呈现多元化当代艺术表达 。</p><p class="ql-block">美术馆举办《无用之用》主题展,通过装置艺术与互动装置探讨社会焦虑主题,并设观众留言区2。同年5月至6月,联合浙江传媒学院主办《以土为源-﹣当代视觉艺术生态作品展》,展出来自50余位艺术家的118件作品,分四大主题单元及土壤实验室,兼具科普功能 。</p><p class="ql-block">【展出内容】</p><p class="ql-block">叁柒贰叁美术馆展览展出了池磊、国倩颖、施政、王乐、王小双、徐琳琳、张超级、朱敬一8位中青年艺术家60余件作品,包含架上绘画、艺术微喷、装置影像、墙面彩绘等多种艺术媒介的创作形式。</p> <p class="ql-block">李向阳,男,山东青岛人,1953年10月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曾任济南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组美术创作员,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兼任上海双年展组委会秘书长,上海艺术博览会秘书长,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公室主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顾问,一级美术师。</p> <p class="ql-block">前言 </p><p class="ql-block">李晓峰</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色见",一个十分特殊的展览,不是绘画展,不是抽象展,不是传统展,也不能说就是当代展,一个不可贸然定义的展览。</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色见",源自李向阳跨越二十余年、色彩倾向十分明显的七件作品。最早一件,始于 SARS 肆虐的 2003 年,那是生命忧患意识受到强烈冲击的年份!之后,时断时续地,又完成了规格一致的六件,很李向阳地呈现出他多彩而谨严的人生色系。</p><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称为"色系列"的七件作品,组成了李向阳以"色"认知的七个篇章:"红"是他的"历史篇",也是他的荣誉榜;"绿"是他的"性格篇",也是他的人生自律;"黄"是他的"道德篇",连着他的忧患;"蓝"是他的"文化篇",带着他的希望;"黑"是他的"哲学篇",朝向深邃的思考;"白"是他的"健康篇",纠结着圣洁的理想;"紫"成了他的"生命篇",展现生命的质疑,人类就是在质疑中成长!</p><p class="ql-block">(四)</p><p class="ql-block">恰逢本命年的李向阳,戏称这回个展是"风雨兼程七十载"。生活中的处处悖论,让七十有二的李向阳甚至爱上"风雨兼程",并在"色见"中穿行。脚手架、安全帽、黑垃圾袋、白测试棒……现场五花八门、相互离合的物料,是李向阳一生亲历的物证。还有那些红色私人物品:红领巾、红奖状、红宝书、红袖章、红鞭炮、红中华、结婚证、旅行箱……解密了李向阳的人生本色。"红旗下的蛋"让七块色域组成的"色见"空间变成了他的人生剧场。那里接连着上帝的"创世记",人类的"七宗罪",还有七情六欲、七色彩虹、七彩祥云、七星北斗、七窍生烟……"七"仿若李向阳的人生魔咒也成了他的人生解码。比上帝还繁忙的李向阳七日无休地拼接着他人生的"七巧板",就如那七块规格一致、面目各异的"色系列"与七幅大小不一、散落各处的"非相系列',暗含玄机的对话,一生的萃取与沉淀……对,"色见",成了李向阳的自传!</p><p class="ql-block">(五)</p><p class="ql-block">向来不Care"当代不当代"的李向阳,无愧英雄的名字,让绘画、装置、图片、影像、现成品、综合材料等变成为我所用的"十八般武艺",无所顾忌的拿来主义,难以定义的多重面貌,使军旅出身的他为此涌现出一股难以形容的快感与满足感!是"艺术圈"最风起云涌的年代,让身为美术馆馆长的李向阳叱诧风云间看见了千差万别的多元世界,更把认清世界、认清自己当成艺"见"指向。从"裸见",到"若见",从"奢见",到"默见",再到这回的"色见",李向阳以"见"命名了多回个展, 回回相见,都是为了克服人类的偏见!</p><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色见",是见"色",见世界,见流光溢彩、五光十色的世界;也是见"空","空山新雨后","空翠湿人衣";更是"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并由此,同频了李向阳的艺术语言、思考脉络和底层逻辑。</p><p class="ql-block">(七)</p><p class="ql-block">李向阳曾说为他最后一个展览想好了名字,就叫"回见"!真的也太李向阳了,一个永远不让理想放过命运的人,在现实与理想的双向奔赴中克服理想与现实的二律背反,这是命运的轮回吗?不,是命运的照见,正如眼前的"色见"!</p><p class="ql-block">李晓峰</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1日</p> <p class="ql-block">后记 </p><p class="ql-block">李向阳</p><p class="ql-block">不知道为了什么,像儿时上手工课似的,我断断续续做了这些不伦不类的东西。也说不清具体的制作时间,因为从"非典"开始,二十多年了,它们一直在生,在变化,在蔓延。</p><p class="ql-block">不过,有些事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一,这些东西除了极个别的参加过展览之外,绝大部分没有露过脸。第二,它们中的每一件、包括每一件的每一次改变,都缘自我生命旅途中的遇见。还有,需要强调的是,它们所使用的材料和物件,都是我熟悉的、经过或使用过的,无论奢俭贵贱。</p><p class="ql-block">都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总有些东西会沉淀下来,经年累月,形成底色。不同的族群会有不同的底色,以及对于色的偏好、崇尚,甚或是信仰。我的"色见"与信仰无关,只是视网膜中存留的、零零碎碎的沿途风景而已。</p><p class="ql-block">感谢叁柒贰叁美术馆的邀请,感谢策展人晓峰兄洋洋洒洒这许多文字,感谢所有前来捧场的新老朋友们,虽然担心这个展览会惹来为老不尊的骂名,但因为你们,我就斗胆一试,豁上这张老脸。</p><p class="ql-block">李向阳</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2日</p> <p class="ql-block">红色私人物品:红领巾、红奖状、红宝书、红袖章、红鞭炮、红中华、结婚证、旅行箱……解密了李向阳的人生本色。</p> <p class="ql-block">红  200×200cm  综合材料</p><p class="ql-block">"红"是李向阳的"历史篇",也是他的荣誉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绿  200×200cm  综合材料</p><p class="ql-block">"绿"是李向阳的"性格篇",也是他的人生自律;</p> <p class="ql-block">黄  200×200cm  综合材料</p><p class="ql-block">"黄"是李向阳的"道德篇",连着他的忧患;</p> <p class="ql-block">蓝  200×200cm  综合材料</p><p class="ql-block">"蓝"是李向阳的"文化篇",带着他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黑 200×200cm  综合材料</p><p class="ql-block">"黑"是李向阳的"哲学篇",朝向深邃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白  200×200cm  综合材料</p><p class="ql-block">"白"是李向阳的"健康篇",纠结着圣洁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紫 200×200cm  综合材料</p><p class="ql-block">"紫"成了李向阳的"生命篇",展现生命的质疑,人类就是在质疑中成长!</p> <p class="ql-block">红烧牛肉面</p> <p class="ql-block">上海国际艺术节专家评委聘书</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等功奖章</p> <p class="ql-block">酒</p> <p class="ql-block">党费收据</p> <p class="ql-block">市委党校结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上海国际艺术节评审专家聘书</p> <p class="ql-block">上海市人民政府奖励证书</p> <p class="ql-block">党员手册</p> <p class="ql-block">作品《妻子》被选为国际青年年展出作品</p> <p class="ql-block">荣誉证书</p><p class="ql-block">李向阳同志的《抗洪堤坝上的大兵》</p><p class="ql-block">作品在一九九三年武警部队电影发行放映系统美术比赛中荣获一等奖。</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电影发行总站</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五日</p> <p class="ql-block">请柬</p> <p class="ql-block">唱片、大米、红茶</p> <p class="ql-block">后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向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知道为了什么,像儿时上手工课似的,我断断续续做了这些不伦不类的东西。也说不清具体的制作时间,因为从"非典"开始,二十多年了,它们一直在生,在变化,在蔓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有些事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一,这些东西除了极个别的参加过展览之外,绝大部分没有露过脸。第二,它们中的每一件、包括每一件的每一次改变,都缘自我生命旅途中的遇见。还有,需要强调的是,它们所使用的材料和物件,都是我熟悉的、经过或使用过的,无论奢俭贵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总有些东西会沉淀下来,经年累月,形成底色。不同的族群会有不同的底色,以及对于色的偏好、崇尚,甚或是信仰。我的"色见"与信仰无关,只是视网膜中存留的、零零碎碎的沿途风景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叁柒贰叁美术馆的邀请,感谢策展人晓峰兄洋洋洒洒这许多文字,感谢所有前来捧场的新老朋友们,虽然担心这个展览会惹来为老不尊的骂名,但因为你们,我就斗胆一试,豁上这张老脸。</p><p class="ql-block">李向阳</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