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093933</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人生不过三万天</p> <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梨园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让我带上身份证到社区免费体检。由于习惯问题,平时都不喜欢把身份证带在身上,一般都把它和一些证件票据放在抽屉里,需要的时候才去拿。这不,社区说要体检,赶紧拉开抽屉翻找。突然,一本泛黄的出生医学证明映入眼帘,翻开一看,原来是90年代我女儿刚出生时办理的。望着字迹模糊的出生医学证明,禁不住想起那些年老婆生孩子的一些辛酸往事。</p> <p class="ql-block">记得那是1993年5月的一天凌晨五点,怀孕9个多月的老婆突然觉得肚子疼,汗水直冒,我连忙找了一片去痛片让她服下。隔了一会儿,老婆又疼得大叫:“铭,不行了,是不是要生了?赶快去喊母亲过来看看。”睡在隔壁屋子里的母亲被吵醒了,蹒跚着走过来看了看,并检查了一下老婆的身体状况:“铭儿,你老婆估计还有几个小时就要生了。我现在眼睛不行,手脚也不利索,不敢帮她接生,赶紧去喊几个人抬到乡医院去吧!”我慌慌张张地打着手电筒去附近喊来四个青壮年小伙。年长的三哥刚进屋就问我,有没有准备担架——“马架子”(农村里有条件的老年人,平时躺着乘凉用的一种木椅子),我摇头说没有。三哥连忙招呼其他人找刀具,砍了两根小碗粗的楠金竹回来。因为我家没有那么长的尼龙绳子,三哥就叫我找稍微新一点的床单做成担架,垫上被子让我扶着老婆躺下后,再盖一床薄薄的被子。由于时间紧迫(快六点钟了),大家匆匆忙忙地吃过早饭,两人打着手电筒照明引路,另外两人抬起担架就走,我带上老婆的换洗衣服及准备好的小孩用品紧紧跟着。</p><p class="ql-block"> 90年代,我们村没有通公路,全村只有一条“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的茅草山路通往富和街上。三哥他们抬着担架,小心翼翼地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当时天还没亮,全靠着跟萤火虫差不多亮的手电筒光艰难地前行。本来山路就不好走也走不快,更不敢走快,生怕颠簸到担架上的孕妇。走了不到2公里路程,老婆又喊肚子疼,让我们走慢点,虽然大家心里着急也只好放慢脚步。我们五个人轮流着抬担架,继续用手电筒照明引路,累了就停下来看看孕妇情况,稍微休息几分钟又继续往前赶路……</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山路上走着,天终于亮了,关掉手电筒放开脚步往乡医院赶。五月份的天气,虽说是早晨但也很闷热。老婆在垫一床被子再盖一床薄被子的担架上热得受不了,囗干舌躁的想喝水,只好停下来让她喝口水再走。她一会儿喊痛,一会儿喝水,害得我们走走停停,七点半总算赶到乡医院。放下担架,三哥他们的衣服裤子早已被汗水和杂草上的露水浸透,我们顾不了那么多,急促地敲开樊医生的房间。樊医生让把孕妇抬到病床,仔细检查一番说:“快了,羊水都破了。”产房里充斥着樊医生“吸气”、“呼气”、“用力”的吼声和老婆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伴随着婴儿“哇”的一声,“江铭,恭喜你当父亲了!你女儿各项指标正常,体重3400克,身长46公分,母女平安!”老婆听后哭着笑了,看着女儿可爱的模样说:“铭,我们就叫她婷婷吧!”并紧紧地抓着我的手,我那颗悬着的心也踏实了。</p><p class="ql-block">初次当父亲的我,陪着老婆和孩子在医院里呆了三天,等樊医生填写好出生医学证明后,出院回到老家。那个年代,农村生活条件艰苦,我和老婆提心吊胆地肩负起养儿育女的重担。婷婷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听到女儿一哭,老婆带着几分羞涩手忙脚乱地解开衣服给她喂奶。刚生产后不久因家里穷又没有啥营养品之类的东西,导致老婆奶水不足,说实话,当时街上也没有什么米粉奶粉卖。我只好用石磨磨点玉米面或米面调成糊状喂,实在不行的话,就跑去平时下队发现有奶水足的产妇家讨奶喝。刚把女儿喂饱哄睡觉,老婆又闹腾起来:“铭,快点!婷婷又拉了。”唉,又该换尿片啦!不怕大家笑话,虽说我是村干部,连“尿不湿”长啥样都不知道,富和那条街上根本就没有,即使有也买不起啊。我们就利用自己穿旧了,但比较柔软的秋衣秋裤剪成长方形垫着,方便换洗,洗洗烫烫晾干又可以继续使用。我们农村人称它为尿片或尿布,比现在市面上的“尿不湿”经济实惠多了。</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在村委的工作越来越忙了,女儿婷婷也在我俩东一头西一头、手忙脚乱的照料下快满四岁,可以上学前班咯,我和老婆如释重负地笑了……“铭,你找到身份证没有?还不去参加体检吗?”老婆的吼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赶紧拿起身份证向社区跑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