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洛阳龙门广化寺

源泉

<p class="ql-block"> 夏日游广化寺</p><p class="ql-block"> 浓翠隙间见红墙,青阶苔痕叠白霜。</p><p class="ql-block"> 神泉潭碧映粉莲 ,广化寺巅瞰洛阳。</p><p class="ql-block"> 千年古刹数不清,龙门山色几重重。</p><p class="ql-block"> 密宗肇始善无畏,一花一叶结三藏。</p><p class="ql-block"> 在洛阳生活数十年的老洛阳人,我久闻唐代著名十寺之一的洛阳龙门广化寺,但一直没有成行。近日驾车正好路过,远见得厚载门街旁半山上的一片辉煌,于是停车游览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刹。</p><p class="ql-block"> 广化寺位于洛阳龙门石窟西北不远处的山崖之上,最早是北魏所建龙门八寺之一。寺前山坡陡峭壁立,宽敞笔直的数百级石阶分两个层级。沿石阶向上直直到达高山门,然名到达寺门。寺门匾额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庙门对联颇有深意: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难度不信之人。站在山门平台之上,东南北三个方向视野辽阔,大半个洛阳城尽收眼底,免不了想起古人咏龙门的一句历史诗句:足登广化望嵩山。</p> <p class="ql-block">  跨进山门,迎面水池中矗立着一座假山,白玉雕琢的观音菩萨和颜悦色置身其间,凝眸注视着面前的人们。假山两侧有钟楼鼓楼,假山之后是广化寺三宝之一的无畏师塔。</p><p class="ql-block"> 无畏师塔系唐肃宗为国师善无畏禅师而建。善无畏为佛教密宗(又称真言宗)创始人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唐朝时,天竺国僧人善无畏来中国传扬佛法,公元724年随唐玄宗来洛,735年圆寂于洛阳大善寺,后迁葬于龙门广化寺。758年,唐肃宗于广化寺为无畏禅师立了行状碑,建造无畏师塔等。唐代开元年间</span>,日本僧人空海来中国学法,回国后专门在平安东寺、金刚峰寺创建道场,传播密宗,成为日本真言宗初祖,朝野尊崇。真言宗盛传日本后,多有信徒寻根到洛阳广化寺来朝拜无畏禅师。1988年5月17日,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高野山真言宗友好访华团一行70余人,又渡海来广化寺朝拜,并于10月间请赵朴初书丹,在广化寺址立起“善无畏三藏显彰碑。</p><p class="ql-block">历史上,广化寺屡经战火,毁毁修修。据旧《洛阳县志》载,清康熙四十四年,曾募重资整修。1966年“文革”中,千年古刹毁于一旦,殊为可惜。1992年洛阳龙门村投资300万元,在旧寺址上重新修建了广化寺,恢复了广化寺壮观不凡雄姿。</p><p class="ql-block"> 寺院建筑为仿清式宫殿,青瓦红墙,沿中轴线依次为高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建有伽蓝殿、观音殿、三藏殿、地藏殿,诵经阁等,飞檐翘角,画栋绘梁,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下远远可以看到广化寺北侧有一片仿唐金黄色琉璃瓦建筑,阳光下显得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引人注目。登上山岗,趋近游览,这片金碧辉煌的建筑系为纪念唐代密宗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合称“开元三大士”)而建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元三士纪念堂。它是</span>由密法归华慈善基金会出资,于2015年3月落成,现为广化寺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唐代天竺僧人善无畏曾于洛阳传法并圆寂后迁葬广化寺,其弟子不空与金刚智共同开创密宗传承,日本遣唐僧人学成带回后,创立日本真言宗。</p> <p class="ql-block">广化寺另一个传奇宝贝是它的五百罗汉洞。罗汉是小乘佛教中修行的最高等级果位,是人们心目中吉祥与力量的象征,广化寺的五百罗汉洞,全长三百余米,规模宏大、造型奇特、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如降龙伏虎,有的如跏跌端坐,有的横眉怒日,有的笑容可躺、喜怒哀乐、无一雷同。</p> <p class="ql-block">广化寺中除无畏师塔外另有一处神奇之所——神龙潭。寺院地处高出地面30多米的山岗之上,东南侧有一池清清凌凌的泉水,池畔筑“神水亭”,相传神泉千年不涸。也有俗传:好人取饮时有水,坏人欲饮时井干。广化寺有座望朝亭,高居山巅,可登临远眺洛城,传说旧时有一皇上来龙门游春,登此处回望都城,忽见宫中气象变幻,于是急速返宫,果然有叛逆作乱,遂及时平定,之后建此亭以记之。</p> <p class="ql-block">  广化寺的素斋堂颇为有名,每逢初一、十五,远近香客前来拜谒进香的信众在此就餐,平时也接待游览的客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