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第一场旅行

桃子.

<p class="ql-block">三千年文化积淀的晋祠</p><p class="ql-block"> 木子</p><p class="ql-block"> 打算山西行的时候,就听说”五千年中国文化看山西”。出行前看了许多攻略,山西距张掖大约1200到1400多公里。虽然有畏难情绪但冲着“中国文化看山西”也决定出发。网上又有“山西文化看晋祠”之说。</p><p class="ql-block"> 根据网上攻略,又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山西游最后一天游观晋祠和山西省博物馆。7月24号住宿雁门关脚下代县,25号早晨出发九点多到达晋祠。</p><p class="ql-block"> 在没有了解晋祠之前,心中想当然认为晋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祠堂。来到晋祠,才知道此晋非彼晋,此晋亦彼晋。来自网上的晋祠资料:</p><p class="ql-block">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而建,以“晋祠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周柏)闻名,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历史与地位。晋祠始建于西周,原名唐叔虞祠,历经北齐、隋、唐、宋等朝代扩建,形成现存规模。其作为晋国宗祠,是三晋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世界王氏、张氏的发祥地。2024年晋祠天龙山景区升格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凸显其历史与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晋祠文化遗存极为丰厚,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宋元以来雕塑100余尊,铸造艺术品30余尊。”</p><p class="ql-block"> 根据网上的各种文字视频资料,然后进入晋祠去看去感受。因为下午还约了山西省博物馆,晋祠中只能是步履匆匆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打卡式快餐式一游。</p><p class="ql-block"> 晋祠风景区特别大,我们是买票进入晋祠博物馆,看晋祠核心景点。</p><p class="ql-block"> 晋祠风景区正面正门是碧瓦金线红柱的气势磅礴的牌坊,这应该是现代建筑。晋祠博物馆大门,深红大门正门紧闭,游人从旁边侧门进出。正门门厅金瓦绿檐彩绘,彩绘色彩主色调是蓝绿色,一种深沉清幽的山水色。正中悬挂蓝底金字的”晋祠”大匾,对联亦是蓝底金字。对联” 临汾川而降祉;构仁智以栖神“。一查,这副对联出自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高度概括晋祠为汾水源头,造福百姓,且是人们瞻仰仁智典范之地。说明这座门楼建筑于现代。进入博物馆大门后坐观光车几分钟后才是真正的晋祠。红墙绿瓦朱门,有蓝绿彩绘,金色稍作点缀,祠堂为三窟圆形门,正中门上檐下悬红底金字“晋祠”大匾,没有楹联。</p><p class="ql-block"> 然后参观著名的水镜台。水镜台建于明代,清朝重新修建,是明清遗存的古戏台。它既像亭又像台又像榭又像阁,建筑造型很独特。斗拱雕梁彩绘无不精美。导游讲更为神奇的是作为戏台设计很科学:为了扩音,古人在戏台两侧埋了八口大瓮缸,利用瓮腔共鸣实现360度立体音效,使戏曲唱词清晰传遍庙宇每个角落。而水镜台的名字文化内涵很深。导游讲完自己又查:“水镜”二字取自《汉书·韩安国传》中“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典故,寓意善恶忠奸人尽皆知,用来形容戏剧非常合适。”水镜台也有楹联:“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这副楹联特别美,我读了又读,山水就是自然画卷,鸟语花香就是锦绣文章,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天地灵秀。</p><p class="ql-block"> 周柏唐槐,古木参天,枝繁叶茂,想到它们的根系一定是从晋衍射中华大地。园中几百年的已经不叫古木了。有上千年的银杏,还有许多不能一一了解,或一一参拜。人们喜欢参拜神佛,我更喜欢参拜这些古树古建筑。</p><p class="ql-block"> 晋祠是最早是祭祀唐虞的祠堂。就有许多唐虞的故事,比如”桐叶封弟”。《史记·晋世家》记载,年幼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玩耍时,随手捡起一片梧桐叶,剪成玉圭(古代诸侯朝聘的礼器)形状,笑着对叔虞说:“以此封你。”在场的史官立即上前请求择日册封。成王解释只是玩笑,史官却以“天子无戏言”为由坚持,成王遂正式将叔虞封于唐地(今山西翼城一带)。叔虞就是晋国的始祖,晋祠最初便是为祭祀叔虞而建(即“叔虞祠”)。后来因叔虞之子燮改“唐”为“晋”,此地成为晋国文化的发源地,“桐叶封弟”也成为晋祠承载的核心历史记忆之一,体现了古代“君无戏言”的政治伦理。</p><p class="ql-block"> 晋祠三绝之一侍女像在圣母殿中。圣母是对唐虞母亲<span style="font-size:18px;">邑姜的尊称。关于</span>圣母邑姜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传说她贤德仁慈,在叔虞治理唐地期间,曾助力发展农耕、安抚百姓,后人为感念其功绩,在晋祠修建圣母殿纪念,殿内43尊宋代彩塑侍女像,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 听导游讲圣母殿修建于宋仁宗朝,圣母像像刘娥皇后。圣母殿到建筑也是中国古建筑的精品孤品,只觉其精美绝伦,与五台山各庙宇不同。但匆匆夜不能细看。只有网上了解:</p><p class="ql-block"> 重檐歇山顶,黄绿琉璃剪边。副阶周匝:四周围廊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进深两间,极为宽敞,是中国古建典籍《营造法式》中的实例。殿内外采用“减柱法”,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梁架,共减少了16根柱子,扩大了殿内空间,为设置塑像提供了条件。两层檐下均施斗拱,上层檐为六铺作单抄双下昂,下层檐为五铺作双下昂,斗拱与柱高比例适当,配置疏朗,充分显示了宋代匠师们在追求受力合理性方面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前廊中的八根立柱上有木雕盘龙,雕于宋元祐二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宋代木质盘龙殿柱,八条虬龙各抱一根殿柱,鳞甲须髯,怒目利爪,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最为精绝的是一侍女像。是圣母歌舞侍女,云髻高耸,头包红色锦帕,饰镀金笄簪,身着宝蓝色曳地长裙。从一面看,眼眸低垂,含羞带笑,似乎刚刚受到称赞;从另一面看,眼角红肿,轻咬嘴唇,透着哀怨和忧伤,将生活的辛酸苦楚展现得淋漓尽致。据说梅兰芳学生学艺时多次来此观摩揣摩这样丰富内心表达的表情。</p><p class="ql-block"> 水母庙有传说,难老泉有传说,有殿有庙,每一个建筑每一个景点都有传说或历史,讲解讲重点听的人还要眼观八方,结果就是讲的人领着跑路,一路听也没有听好,看也没有看好,记也没有记住。这就是如今的打卡式旅游,自己最讨厌的方式。最讨厌的那两个字。</p><p class="ql-block"> 晋祠始建于西周,公园前一千多年,距今三千多年,历朝历代一点一点的文化思想就在逐渐增加修缮的建筑中 沉淀沉积,越来越厚重越来越中国。</p><p class="ql-block"> 匆匆三个小时,我能触摸到什么呢!三千年中国文化,我只嗅一嗅它的清香。</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