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里哪些因素会成为孩子心理问题源头?——家源性心理问题(儿童心理健康系列谈2)

龙首仁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也会成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来源?是不是很奇怪?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真的。家源性心理问题对孩子的影响很直接,但多数具有隐性和慢性作用特征,往往不容易被发现和引起警觉,却又会持续存在,当然就会持续对孩子心理造成潜在影响。家庭溺爱和爱的缺失、爱的变形,以及一些特殊家庭中孩子受到恶劣对待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溺爱和过度关注。现实生活中,爱与溺爱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在家长看似平常的爱中,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次又一次的过于宽松和放纵,孩子成了家中“小皇帝”,爱着爱着就变成了溺爱,无形之中会养成和助长他极端自我心理。还有那种毫无原则的隔代过度溺爱,越是娇惯越容易养成孩子的心理脆弱。该断奶时没断奶、该分床的年龄不分床、该分房睡又不分房睡,孩子总觉得离不开妈妈。割不断对家长的心理依赖,就很容易造成所谓的巨婴现象。还有很多老人承担了隔代监护的重任,或者参与了隔代教育,不仅与孩子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而且一味溺爱护短、纵容娇惯,孩子渐渐不知不觉中成了家庭中心,甚至是小皇帝。这都是埋在家庭里的、家源性心理问题深层原因。</p><p class="ql-block">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过分期待、过度溺爱,根子都是由于对孩子的爱,却反而成了孩子心理问题最常见的来源。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经常是除了学习,其他什么都不让孩子干。看上去都是为了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实则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养成了孩子很多不良心理习惯。</p><p class="ql-block">有的家庭经常把生活上的过度溺爱与学业上过分苛求交织在一起,一边是过度放纵,一边是过度执念的苛责。时间一长,就无形中给孩子塑造了一个概念: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不重要。从而导致孩子心理追求越来越狭隘,为以后出现心理问题埋下伏笔。</p><p class="ql-block">曾经在全国引起反响的湖南神童魏某的悲剧就很有代表性。魏某10岁考进湘潭大学,17岁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还硕博连读。但令人不曾想到的是这位神童到20岁时却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勒令退学了。原因是,魏某进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后,原来一直享有的母亲陪读特权被取消了。长期活在妈妈的溺爱中成长的魏某,就像突然断奶的孩子,生活能力上的各种问题暴露无遗,根本无法独立适应最基本的大学生活,心理状态根本无法适应,只能做退学处理。社会适应力缺失带来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反过来又必然影响到他的社会能力。</p> <p class="ql-block">2、不良家庭氛围。</p><p class="ql-block">早期经历剥夺。婴幼儿期缺乏拥抱、互动或语言刺激,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和情绪健康。</p><p class="ql-block">爱的变形。亲子关系扭曲,由于父母冷漠、忽视或过度控制,导致儿童焦虑、退缩或依恋障碍而缺乏安全感;有的家庭则矛盾型教养,如严厉惩罚与溺爱并存,易引发行为问题。家庭冲突与不稳定,家庭关系紧张、家庭关爱缺失,诸如父母离异、频繁争吵、家庭暴力或成员患有精神疾病,可能引发儿童创伤反应。</p><p class="ql-block">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或者长期隔代抚养家庭等,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孩子教育上疏于管教和放任自流、原生家庭的观念不正。是应该引起重视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家长经常性给孩子以否定性评价和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时间长了,就会在孩子心里形成一种自我负面评价概念,这往往会成为孩子自我否定、走向沉沦的起点。</p><p class="ql-block">重大创伤性事件影响。孩子受到包括身体、情感、精神、性等方面的虐待或强烈刺激,或者自然灾害、亲人离世等未妥善处理的创伤可能导致PTSD。有的单亲家庭中爱与管教的缺失,继父母对继子女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的打骂、虐待、遗弃,更是造成孩子心理伤害乃至心理扭曲的直接根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家庭压力。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控制,强制性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家长意志,高强度逼孩子学这学那,严重背离孩子成长规律。强制性给孩子压上过重的目标任务,长期以牺牲孩子玩的时间、睡觉时间为代价,有的小学只有1~2年级的孩子,家长也逼孩子晚上做作业或者练习做到11~12点,而让孩子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去内卷,不仅大大增加了小眼镜、小胖墩的发生概率,而且给孩子带来额外心理压力。这也是家庭教育最大的败笔。但即使如此,还有家长并不满意。某老师反映,他们学校有次开家长会,有位家长发言时从头到尾都是用指责、勒令的口吻要求孩子、要求学校,岂不知,所有这些压力最终都叠加集中在孩子身上,副作用是很大的。还有家长情绪管理能力差,动辄吼孩子,推崇奉行所谓“虎妈、虎爸”式教育,加大压力强逼孩子实现父母确定的目标任务。一些家长为了检点孩子学习,从早到晚不停歇、无休止地督促、唠叨、数落、指责,搞得孩子不胜其烦,很可能成为以后逆反、厌学的起点。在家长强逼之下,孩子当下的学习成绩可能确实好看了,但孩子心理的压力和伤害却是难以算清楚的。</p><p class="ql-block">此外,家庭经济与社会地位,贫困、住房不稳定或父母失业都可能增加儿童压力,影响心理健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家庭内耗。家庭内耗司空见惯但几乎没有被引起注意。比如有家长对孩子教育各有各的想法,经常争执不断还都暴露在孩子目前,使孩子无所适从。还有家长从孩子一上初中就开始拿中高考落榜说事。要求孩子只能考好,不能出错。一旦考试成绩不好,就立即否定孩子的一切。好像他浑身上下都是问题。还有整天用“看你考不上怎么办?”这种话警告孩子。岂不知这种话反复多了,不但无助于激发孩子内心动力,反而徒增孩子的心理压力和逆反情绪,产生相反效果。</p> <p class="ql-block">【守护童心健康 我们共同努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原创不易 感谢鼓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