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里木湖: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

罗山行者(戴建达)

<p class="ql-block">  从伊宁出发,汽车向赛里木湖进发。猝不及防撞入眼帘的一面庞大蓝镜几乎令我惊愕失语——赛里木湖正以沉默姿态横卧于群峰之间,沉静如洪荒时代凝固的一滴巨大冰泪。它被唤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此刻这汪清澈的深蓝便凛然悬于眼前,仿佛随时可能被山风一拂,从昆仑之侧的托盘上滚落下来。</p> <p class="ql-block">  下车站在高岸俯瞰赛里木湖,湖面竟似一张精心铺展的绸缎。细碎波纹在阳光揉碎下不断重新缝合、抖散,亿万颗银鳞正争先恐后闪动明灭。更远处,深蓝铺展成墨玉色,水光向天边无限延伸而去,如同通向神秘世界的入口。天山雪峰如同不倦的守护者,投下灰蓝的暗影在湖面游移不定,让这面巨大的水镜时开时合,收纳着整个天山腹地的云影天光。</p> <p class="ql-block">  冲到水边,远望的蓝宝石在岸边变得晶莹剔透,水底的石头历历可见。我不忍心触碰这块蓝宝石,怕捏碎了它。却又执意地掬一捧水,让冰冷的水沁入心底,挥手洒向空中,瞬间变成无数的小宝石闪着金光撒在蓝绸缎上熠熠生辉。驻足水边,人好似漂浮于破碎的蔚蓝玻璃之上。起风了,湖面泛起波澜就如蓝绸缎起了巨大的褶皱,发出空荡的回响,如同天山腹腔深处传来的叹息。俯身细察这亘古的寒水,其肌理澄澈无瑕,在蓝天白云和阳光的掩映下,竟折射出极细微的七彩光束来,又仿佛被远古时间所凝固,封印其中的蓝色永远停留在天山之麓。</p> <p class="ql-block">  赛里木湖,"赛里木"是突厥语"祝福,平安"的意思。汪曾祺先生曾这样写赛里木湖:赛里木湖蓝得奇怪,蓝得不近人情,蓝得就像绘画颜料里的普鲁士兰,而且是没有化开的。古人为赛里木湖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緤马苍冥表,天回万里清"勾勒纵马湖畔的苍茫意境。‌‌"四山吞浩淼,一碧拭空明"描绘了群山环抱、湖水澄澈的壮阔景象。‌‌"层冰万古凝不开,茫茫一白如潮来"展现出冬季冰封湖面的奇观。我静静的坐在湖畔,凝视着蓝蓝的湖面,心中有一种莫名的激动。总觉的赛里木湖是一首永远写不完的诗,它的美是雪山与湖水私语的低喃,最震撼的莫过于它的“蓝”。湖水因深度与光线变幻出层次分明的色彩。近岸处是翡翠般的透亮,远处则渐变为深邃的蓝宝石色,阳光洒落时,湖面如碎金跃动,仿佛撒满星辰的绸缎、</p> <p class="ql-block">  夏季的赛里木湖也是是奔放的。湖畔草原铺展成无边的绿毯,紫色马鞭草、黄色野菊、红色虞美人肆意绽放,牛羊如珍珠散落其间,牧民的毡房点缀如画。帆船掠过湖面,船后点起涟漪,与远处雪山的倒影共舞。</p> <p class="ql-block">  岸边的三台古驿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清代时成为丝绸之路北道的关键节点,承担着军事通讯和物资运输的重要职能。,它是当时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补给点,为过往的商旅、使者等提供住宿、换马等服务。黄土色的驿站与蔚蓝的湖面相映成趣,让这片湖泊风光绝美,更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三台古驿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关键驿站,它见证了无数商队旅人往来,诉说着岁月故事。湖畔的草原上,曾经有过游牧民族的帐篷和炊烟;山间的古道上,曾经留下过行人的足迹和马蹄声。这些历史的遗迹,如今都化作了赛里木湖的一部分,成为它独特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舍不得离开,也难以用文字表达赛里木湖。它好似亘古洪荒在当下的一刻显形,是天地间封存的一首诗,尚未来得及写完,而我恍然踏入其中,瞬间窥见字句未合处流露的永恒微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