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畔的窑湾古镇

紫气东来

<p class="ql-block">  窑湾古镇,位于江苏省新沂市西南,坐落在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古镇历史上溯春秋,始建于公元618年的唐代,明清时期因漕运兴盛而成为苏北商贸枢纽,运河畔的千年古镇现存众多明清建筑群及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很有古风古韵。</p><p class="ql-block"> 至今老街上的民清建筑保存完好,风貌依旧,深宅大院很有南北方建筑特色,饮食上南北方的习俗也交揉其中。镇上很多老字号商家仍然保留着前店后坊的商业模式,几代人坚守在这方土地上,成就了很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清漕运鼎盛时期,窑湾为南北水陆要道,往来船只通南达北,镇上商贾云集,工商贸易曾昌盛一时,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千年商贸重镇,素有“黄金水道金三角”“苏北的小上海”之称。窑湾古镇于2009年10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定为“历史文化名镇”。</p><p class="ql-block"> (手机随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镇就坐落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与邳州、宿迁、睢宁交界。历史上繁忙的水陆码头,曾经热闹非常的古街上,南来北往的商贾传奇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p> <p class="ql-block">刚走进水韵古镇,就被运河岸边的美丽景色迷住了!</p> <p class="ql-block">2010年11月窑湾古镇被中国大运河网评为“最美运河十景”第二名;2012年正式获批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明清至民国初期,窑湾汇聚了18省商贾及多国客商,设有六大会馆,商铺达360余家,成为四方闻名的南北货物流通枢纽。‌‌</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当铺的牌匾题字大有来头,纪昀手书。</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特色产业历史悠久 : 以绿豆烧酒、甜油(酱油)、桂花糕等手工业闻名,采用“前店后坊”模式,特色产品远销南洋。‌‌</p> <p class="ql-block">走进酒铺,听热情的老板介绍 : 窑湾古镇的绿豆烧酒是以高粱、大麦、小麦、绿豆、豌豆为原料精心酿制的,是纯五谷杂粮的,如是药酒,那就内容丰富了,红参、当归、天麻等50余名贵中药,辅之冰糖熬制而成,既有白酒的醇烈、果酒的香甜,又有中药滋补、保健功效。当然,各家酒铺都有自己的秘方,先尝后买,您随意,这位老板蛮会做生意的。</p> <p class="ql-block">赵信隆酱园店始建于明熹宗三年(1623年),有300多年历史,是古镇“前店后坊”布局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其酱、甜油产品自清乾隆时期一直作为御膳房的上等佐料,以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享誉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后场院里的大酱缸里手工酿制的酱油,沉淀在四季的时光里,走过酷暑走过严冬,酿出的是家乡的味道,历久弥香。</p> <p class="ql-block">千年的岁月如运河之水流淌不息,人世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老街商户的初心,守着祖屋,守着祖传的手艺,与时俱进,将特色产业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至今仍在营业的邮局,老屋曾是大清邮局,民国邮局旧址。</p> <p class="ql-block">偌大的吴家大院,不知道他们的后人今在何方?</p> <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前,西风东进窑湾古镇,基督教在这里建了教堂,传播西方的教义与文化。1976年建筑毁于一场龙卷风,2011年在原址上修复了窑湾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东西方文化在这个不大的古镇和谐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p> <p class="ql-block">走在在古街上,阵阵古风乐声传来,挺好听的,随着乐声找寻,走进一处院落顿时开了眼界,生平第一次现场观摩了道家做法事,披着道袍念念有词的还都是年轻男女,有意思……</p><p class="ql-block">悄悄地在院里走了一圈扫了几眼,看到几位老道师,正站在一旁看着呢,嗯,这是保驾护航呢。</p> <p class="ql-block">四方如碉堡的建筑,是古镇主要的交通进出口,其四面石匾上分别题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好大气的题额。</p> <p class="ql-block">在古镇里面脚步不停的四处看着,这里昔日的繁华不再,可古老的民风民俗却延续了下来。镇上至今还保留了一项很有特点的商业模式 : “夜猫子集”,即“半夜开张,天明罢市”,“夜猫子集”于清康熙初年初成规模,延续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p><p class="ql-block">起源与运河漕运直接相关,因为商船都是夜间停靠窑湾码头补给,船工需在黎明前完成货物装卸和生活采购,因而催生了凌晨开市的传统‌。</p><p class="ql-block">‌那时每天的三更时分古镇就灯火通明,商贩聚集售卖农货、吃食,船民与居民交易至天亮散市,“梆打三更满街灯,恭候宾客脚步声。四更五更买卖盛,十里能闻市朝声”。”一首民谣很形象的描述了当年集市的热闹场景。</p><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至今日,习惯依旧。镇上居民介绍,如果想看到“夜猫子集市”,你们就凌晨过来,只是,夜半起床,我们还真做不到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