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来过六次的木渎古镇

长乐居士

<p class="ql-block">  木渎du(沟渠之意)是江南著名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地处苏州城西、太湖之滨,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素有“吴中第一镇”之誉,背倚“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香溪、胥江二道吴越名水穿镇而过,其依山而筑、傍水而居的独特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木渎更是一座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开放的景点有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等。古镇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好去处。让我们走进木渎,走进数百年前的私家庭园,品味那份失落的古典与悠闲。</p> <p class="ql-block">  苏州地铁5号线直达木渎山塘街,自驾车停西头游客中心地面停地场,沿香溪河东向而行,大多景点在河之北。</p> <p class="ql-block">  桥是那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或横卧市井,或隐于深巷。踏过石阶,聆听时光沉淀的营建智慧与烟火故事。正是“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p><p class="ql-block"> 香溪桥——青石不语史诗长</p> <p class="ql-block">  跨过香溪桥,沿河之北东向直行,漫步石阶大道,边走边品。</p> <p class="ql-block">  越过第二道牌坊一一山塘古街</p> <p class="ql-block">  永福桥——青石镌刻的明清市井图</p> <p class="ql-block">  木渎镇镇内小桥流水,庭院深深,曾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驻跸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严家花园——江南名园。为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故居,占地16亩,楠木大厅尚贤堂为明代建筑,体量宽敞,气宇轩昂,江南罕见。四季小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造园艺术独具匠心,被誉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严家花园内部布局:怡宾厅、尚贤堂、明是楼、青荫屋、静中观、友于书屋、澹香轩、织翠轩、锦荫山房、延青阁、鱼趣轩、闻木樨香、真趣亭、见山楼、眺农楼、环山草庐、听雨轩、忆梅、清苑轩、疏影斋、海棠书屋、盎春、采秀山房、宜人亭、琴室、清漪桥、且闲亭。</p> <p class="ql-block">  严家花园门前照壁,建于明代。</p> <p class="ql-block">  羡园:“在木渎王家桥(永安桥)侧,登楼凭窗,远瞻天平,近望灵岩,极游目骋怀之致,园内布置,疏密曲折,高下得宜”。雍正六年(1728)著名诗人、江南大名士沈德潜迁居木渎山塘街,选址王家桥,门对香溪,背靠灵岩,构地筑园,初名为“竹啸轩”(园中种植有竹子)。道光十一年(1828)木渎诗人钱照购得竹啸轩旧居,新增楼宇,名园成型,易名“端园”(钱照字端溪)。光绪二十八年(1902)木渎首富严国馨买下端园,聘良工增设春夏秋冬四季花园,更名为“羡园”,乡人俗称“严家花园”,遂成江南园林之翘楚。民国十五年,严家搬迁,羡园“乏人经纪,渐榛zhen芜”。1937年,日寇侵华,驻兵其间,名园告毁。1999年,政府重修,历经百年沧桑的名园终于重现吴中。</p> <p class="ql-block">  “羡园”牌匾由原佛协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字。</p> <p class="ql-block">  沈德潜(1673——1769),进士,钦点庶吉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乾隆南巡前4次均钦点沈氏接驾伴游,后加封礼部尚书衔,晋阶为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御封“诗坛耆硕”。77岁告老还乡。</p><p class="ql-block"> 钱照(?——1861年),字端溪,以诗为名,隐居不仕,木渎望族,祖产殷富。</p><p class="ql-block"> 严国馨(1826——1905),商人,光绪年间木渎四巨富之首,儒雅好义。</p><p class="ql-block"> 严家淦(1905——1993),初名静波,号兰芬,严国馨之孙,1926年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理学学士,1939年1月任福建省建设厅厅长,8月调任财政厅厅长,1949年,任台湾“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后任台湾中华民国“副总统”、“竹政院院长”,1975年蒋介石病逝,接任“总统”,1978年退位于蒋经国。原配夫人叶氏,继配夫人刘期纯,子女九人,内外孙21人。</p> <p class="ql-block">  永安桥——陡拱工艺的时空承转</p><p class="ql-block"> 永安桥又名王家桥,单孔花岗岩石拱桥。明弘治十一年傅潮于建,王少牧有诗咏 :“永安桥上祝长安,人自楊塘各往还,折柳应歌三叠曲,烟波浩渺忆乡关”。</p> <p class="ql-block">  广誉远博物馆:是以展示中医药文化为核心的主题场馆,聚焦传统医药工具、古法炮制技艺及国家级保密配方的历史传承。</p> <p class="ql-block">  香溪亭:始建明代,古朴典雅,飞檐翘角,雕刻精美,曾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之地,承戴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明月古寺:始建于后唐(公元935年),由僧人明智创建,清光绪十六年由僧人道根重修。寺院建筑布局现存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主体建筑,呈现明清风格重檐歇山顶结构,寺内保存有康熙御笔“敬佛碑”、乾隆御笔《心经》刻碑,天王殿紫砂泥塑与五百罗汉群像,工艺精湛,展现独特佛教艺术价值。由于损毁,目前正处修复阶段。</p><p class="ql-block"> 明月寺门联:千年明智贯通天地法,</p><p class="ql-block">一日道根澈悟古今禅。</p> <p class="ql-block">  怡泉亭: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歇山檐式石方亭,亭内有古井一眼,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此亭是殷心揖为挚友冯怡泉所建,殷弟子冯翼写诗歌咏:“遗金昔日有怡泉,泉下埋名亦有年,今日翼然谁肯构,怡泉亭畔说怡泉”。</p> <p class="ql-block">  虹饮山房——乾隆民间行宫</p><p class="ql-block"> 虹饮山房是清初木渎文人徐士元的私家园林,乾隆皇帝南巡民间行宫,纪晓岚、和珅、刘墉等大臣也都曾数次下塌于此。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二处明代园林联袂而成,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他园林。</p> <p class="ql-block">  虹饮山房是江南著名园林,乾隆六次下江南幸临之地,在此看戏、品味、用膳、游园、吟诗。虹饮山房的建筑恢宏大气,传说脍炙人口,令中外游人迷醉。布局坐北朝南,分东、西园,既有江南私家园林的秀朗,又有皇家园林之大气,她俊秀疏朗,精致有序,移步换景,令人击节称妙。主要景点有:舞彩堂、戏台、春晖楼、野人舟、竹啸亭、蕉绿轩、圣旨珍藏馆、江南御宴厅、刘墉驿馆、科举制度馆、牌匾馆。</p><p class="ql-block"> 乾隆近臣刘墉题“虹饮山房”。</p> <p class="ql-block">  春晖楼(戏台)</p> <p class="ql-block">  适逢下雨,满塘荷风。</p> <p class="ql-block">  江南御宴厅展示乾隆膳食“满汉全席”。</p> <p class="ql-block">  刘墉驿馆</p> <p class="ql-block">  圣旨馆珍藏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位清帝二十道圣旨真迹和科举制度馆珍藏的执照(准考证)、乡试、会试、殿试的试题、考卷和考生作弊“夹带”弥足珍贵,令人大开眼界,兴致盎然。</p> <p class="ql-block">  恩科考场</p> <p class="ql-block">  沈寿故居:清代建筑,四进木结构院落,由门厅、轿厅、大厅(世伦堂)、楼厅组成。原为徐士元虹饮山房一部分,刺绣大师沈寿在此长大并学习女红。现为市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沈寿(1874——1921),女,吴县人,苏州名绣娘、艺术家,绣品曾作为西太后慈禧70大寿贡品,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被誉为“刺绣皇后”,曾担任南通女红传习所所长。</p> <p class="ql-block">  御码头: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1751——1784),经运河转胥江、香溪河抵达木渎,在此舍舟登岸,现存四角方亭,内立石碑,正面刻乾隆御笔“御码头”题字,背面镌刻其七言律诗一首,彰显其尊贵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御茶舫:品茶赏景之地,紧邻西施桥(斜桥)。</p> <p class="ql-block">  西施桥——文旅开发中的历史回响</p><p class="ql-block"> 西施桥,又名斜桥,为三拱石桥,是“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清澈湍急的香溪水与浑厚宽缓的胥江水交汇处)最好的注脚。相传西施常在溪边用奇香花粉沐浴,由“一路芬芳,满河生香”而名。</p> <p class="ql-block">  唐宁第:巡检司衙门,现为一家文旅酒店。</p> <p class="ql-block">  古松园——蔡少渔旧居</p><p class="ql-block"> 古松园,清末富翁蔡少渔所建,宅第园林,宅内各处建筑古朴雅致,雕刻精细,有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园有一株明代罗汉松,苍翠虬劲,姿态万千,以此而名。宅内设有王立鹏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虹桥——新旧对话的诗意切片</p><p class="ql-block"> 虹桥,建于宋代,清道光年修,1999年重修。“虹桥晚照”为木渎十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  西安桥——藏在木渎里的水乡密码</p> <p class="ql-block">  横跨虹桥、西安桥,由北街来到南街,左拐50米即到冯桂芬故居。</p> <p class="ql-block">  冯桂芬故居一一榜眼府第</p><p class="ql-block"> 榜眼府第位于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近代政治家冯桂芬故居。冯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进士(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故邑人称其宅为“榜眼府第”。故居前宅后院结构,占地近十亩,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建筑风格,“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主要特色。花园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  榜眼府第始建于清中期,坐南朝北,东西两路三进及后花园规模,现存门厅、显志堂(大厅)、芙蓉楼、书房(校邠庐)、书楼、怀铅提椠qian、邀月招云榭、明德学堂、含山亭等,其间以备弄、庭院相连,构成一处群体建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现作为吴中明德教育馆免费对外开放,展示冯先生生平及“家国大义、惟善是从”思想,并承担廉洁文化教育功能。</p> <p class="ql-block">  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吴县人)92岁高龄为榜眼府第题字“冯桂芬故居”。</p> <p class="ql-block"> 榜眼府第照壁</p> <p class="ql-block">  显志堂联:烟开鳌背千寻碧,山束龙门万仞青。</p> <p class="ql-block">  冯桂芬(1809——1874),吴县(苏州)人,晚清思想家、散文家,改良主义之先驱。师从林则徐,同治十三年病逝,左宗棠为其立传,李鸿章为他写墓志铭并由左宗棠书丹。</p> <p class="ql-block">  荷花摇曳生姿,与古建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刺绣、木雕、喝伏羊汤、着清宫服饰、御扇题字、足球联赛……</p><p class="ql-block"> 景区随意逛,羡园、虹饮山房、古松园等几处著名的景点联票80元,60——69岁半票39元,榜眼府第免费。</p> <p class="ql-block">  木渎古镇风水宝地,人文尉起。自北宋至清末孕育了25名进士(其中状元2人,榜眼1人),举人27人。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等。考取功名的部分人物如:①范仲淹,宋代,文学家,官至参加政事(副宰相);②范允临,明代,进士;③徐汧qian,明,进士,官少詹事;④汪琬,清代进士,官刑部郎中、编修;⑤叶燮xie,清代进士,官知县;⑥沈德潜,清代成进士,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⑦毕沅,清代状元,授翰林院编修;⑧冯桂芬,清代榜眼,授翰林院编修。</p> <p class="ql-block">  下塌位于江南水乡的五星级文化园林酒店——同里湖大饭店,滨湖而筑,邻近同里古镇。</p> <p class="ql-block">  同里湖微波荡漾,清风送爽。</p> <p class="ql-block">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实至名归。近几年,几乎每年要来一趟苏州,一是苏州名胜古迹多,文化品味高,值得游览观赏;二是上海与苏州近邻,100分钟可到达,说来就来,拎包就走;三是年轻人利用假日放松休闲的好去处。前有美篇《再游姑苏》《南浔古镇》等,可查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