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标题:〖世界遗产在各国〔非洲系列之35〕尼日尔(西非16国之13):“W”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图片:选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撰文:整理网上资料</p><p class="ql-block">配乐:【西非】</p><p class="ql-block">制作:棍道弟子</p><p class="ql-block">时间:</p> <p class="ql-block">片头图片(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W”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W”国家公园(见下图)位于尼阿美东南约150公里的尼日尔河河畔,并向尼日尔、布基纳法索和贝宁三国交界处延伸,隶属于尼阿美行政区。</p><p class="ql-block">1954年8月4日颁令成为国家级公园,其前身是动物保护区,1953年6月25日第4676号令宣布其成为国家森林公园。1987年将其列为重要的世界级湿地。1996年4月尼日尔政府正式发布在尼日尔的W地区建立生物圈保护区的计划,保护区以W国家公园作为核心地区。</p> <p class="ql-block">〖世界自然遗产〗</p><p class="ql-block">〔基本资料〕</p><p class="ql-block">遗产名称:W-阿尔利-彭贾里跨国联合公园(贝宁、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三国共享)</p><p class="ql-block">W-Arly-Pendjari Complex</p><p class="ql-block">入选时间:1996(2017年扩展范围)</p><p class="ql-block">遴选依据:世界自然遗产(ix)(x)(见下图)</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N11 53 3 E2 29 16</p><p class="ql-block">遗产面积 : 1,714,831 ha</p><p class="ql-block">缓冲区面积: 1,101,221 ha</p><p class="ql-block">遗产编号:749bis</p> <p class="ql-block">〔遗产描述〕</p><p class="ql-block">W-阿尔利-彭贾里跨国联合公园,又称WAP联合公园,是横跨贝宁、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三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它包含以下三部分:</p><p class="ql-block">布基纳法索的阿尔利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贝宁的彭贾里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三国共有的W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自2005年以来,该保护区被视为非洲狮保护地,是非洲狮的潜在据点。该保护区是尼日尔W国家公园(1996年进入《世界遗产目录》,见下图)的扩展项目。</p> <p class="ql-block">1996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x)(x),尼日尔W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见下图)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布基纳法索的阿尔利国家公园、贝宁的彭贾里国家公园作为项目扩展,由布基纳法索、贝宁、尼日尔三国共同组成“W-阿尔利-彭贾里跨国联合公园”入选《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x):W-阿尔利-彭贾里跨国联合公园横跨三个国家,是西非热带草原带最大和最重要的陆地、半水生和水生生态系统连续体。 它位于伏尔塔河(Volta)流域,由一个动态系统组成,在这个系统中,潮涨潮落和干湿交替的季节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和相关动物群。这个综合体是一个完整的苏丹-萨赫勒热带稀树大草原的主要区域,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植被,如草原、灌木、树木繁茂的热带大草原、开阔的森林、广阔的长廊和河岸森林,以及彭贾里国家公园内罕见的半落叶林。与人类占领该地区有关的火灾影响,也许可以追溯到大约5万年前,已经形成了该地区的植被,而继续用火的传统保持了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反过来又为该地区特有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p><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遴选依据标准(x):这片土地和更广阔的景观是西非其他大部分地区已经消失或受到严重威胁的动物物种的避难所。W-阿尔利-彭贾里跨国联合公园对于保护属于萨赫勒和苏丹地区的最后一批健康的哺乳动物特别重要。这个群落包括西非最大、生态最安全的大象种群,占该地区热带草原大象的85%。它还保护了几乎全部的特有动植物群,为大多数西非典型的大型哺乳动物物种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如非洲海牛、猎豹、狮子、豹、非洲野狗和托比羚羊。这里居住着该地区唯一能存活的狮子,可能也是西非唯一能存活的猎豹。该地区的特有鱼类特别多,是伏尔塔(Volta)盆地报告的9种特有鱼类中的7种的家园。</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尼日尔世界遗产地地理位置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p><p class="ql-block">这一跨国扩展(贝宁、布基纳法索)到尼日尔W国家公园(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覆盖了一大片完整的苏丹-萨赫勒大草原,植被类型包括草原、灌木林地、树木繁茂的大草原和广阔的长廊森林。 它包括西非大草原带最大和最重要的陆生、半水生和水生生态系统连续体。 该遗产是野生动物物种的避难所,这些野生动物已经在西非其他地方消失或受到高度威胁。 它是西非大象数量最多的地方,以及该地区典型的大型哺乳动物,如非洲海牛、猎豹、狮子和豹子。这里也是该地区唯一能存活的狮子种群。</p><p class="ql-block">(下图为:世界遗产委员会)</p> <p class="ql-block">〔W联合公园介绍〕</p><p class="ql-block">公园占地面积2200平方千米,毗邻塔穆(占地756平方千米)和多索(占地3065平方千米)的动物保护缓冲带,以及在布基纳法索(占地1900平方千米)和贝宁(占地5000平方千米)境内的"W"国家公园。海拔高度从180米到338米不等,平均海拔高度250米。该保护区是尼日尔W国家公园(1996年进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扩展项目。该公园具有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与人类不断相互影响而发展的生态系统。公园里养育着在西部非洲中属最庞大的有蹄动物种群。并且发现了对于生物保护和基因研究来讲至关重要的野生植物物种。湿地区域对于鸟类保护来讲已具世界性重要地位。该公园毗邻其它位于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境内的保护区,使整个地区为生物物种的季节性迁徙提供大面积生存区域方面更具价值。</p><p class="ql-block">尼日尔河(见下图)形成了公园的东北部界线。公园得名于尼日尔河在其季节性支流塔波阿(西北)和梅克鲁河(东南)的两个入河口之间的双道弯。公园是阿塔科拉山古老山体延伸出来的准平原的边远组成部分。那里土壤瘠薄,铁含量极高,特别是在公园中心地带的高地上。洼地和河谷则逐渐积存了较肥厚的土壤,而在尼日尔河和梅克鲁河沿岸则发现有大量露出地表的岩石。公园组成了裸露有石英、片层和片麻岩等岩石突起的砖红色平原。最古老的岩石为前寒武纪时代。公园被阿塔科拉山的石英岩群一分为二。</p> <p class="ql-block">*阿尔利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阿尔利国家公园(见下图)是布基纳法索东南部的国家公园,南面毗接贝宁的彭贾里国家公园,占地760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00至500米,每年降雨量约1,000毫米,野生动物有大象、狮子、豹、水牛、河马、狒狒、鳄鱼、疣猪、蟒蛇、羚羊等。</p> <p class="ql-block">*彭贾里国家公园</p><p class="ql-block">彭贾里国家公园(见下图)是贝宁西北部的国家公园,成立于1961年,占地2755平方公里。此处地域广阔,有植被茂密的原始灌木森林,大自然热带雨林气候中自然生存繁衍着各种野生动植物。这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景色秀丽,鸟语花香,是一处有利于多种类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有独特、神奇、壮丽、梦幻般的自然景观,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和自然界生气盎然的无穷的魅力。自然保护区始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是一处可供科学家进行科学实地研究的保留地,也是上天恩赐给贝宁人民的一个知名的野生动物园。罕见的野生动物是在野外自然生存的,经常出现的有:非洲大象、野牛、猎豹、狮子、非洲豹、河马、水牛、鳄鱼、非洲大羚羊、猴子、猩猩、狒狒、疣猪、猎狗、鹿、角马、野猪、野马、野驴、山羊、野兔等以及10个类别的羚羊和3个种类的灵长类的动物,还有翱翔在蓝天的300多种鸟类飞禽。</p> <p class="ql-block">〔W联合公园植物资源〕</p><p class="ql-block">1981年科斯特描述了以苏丹树木生长茂盛的热带稀树草原为主的植被类型(见下图)。公园就位于苏丹和几内亚热带稀树草原的过渡区域。1983年记载了总共 454种植物物种,但最近的估测表明那里存在有500多种植物种类。在那里发现了6种主要的生境类型,包括:灌木林地(分布在砖红壤和砂地上)、热带稀树草原林地和落叶长廊林(沿季节性河道分布)、半落叶长廊林(分布在有潮湿河谷和干燥台地的过渡区上)、常绿长廊林(分布在具深厚土壤的区域)、以及尼日河沿岸的无植被冲积平地。占据在低海拔区域、分布在公园70%土地上的第二大森林是由草地和严重生长不良的热带稀树草原组成的,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等许多植物。其中一些植物也生长在占据了公园其余30%土地的长廊林中。所有这些植物极易受到牲畜和人为践踏的破坏。公园里还有尼日尔特有的一大片岸生森林。公园以外的岸生森林已被大片砍伐。那里的野生植物是生物保护和科研的重要基因库资源。</p> <p class="ql-block">〔W联合公园动物资源〕</p><p class="ql-block">公园里生活着典型的以苏丹北部热带稀树草原为生境的动物以及尼日尔境内唯一的大象(见下图1)、野牛(见下图2)和水羚羊(见下图3)种群。长颈鹿和大羚羊已经复不存在,据记载有 70多种昼行性动物,包括一定数量的食肉动物,像斑髭狗(见下图4)、豺狗(见下图5)、薮猫(见下图6)、猞猁(见下图7)、狮子(见下图8)、猎豹(见下图9)、野狗(见下图10)等,过去它们被认为已在当地绝迹了。其它动物还有赤猴、橄狒以及诸如疣猪、河马、薮羚、红胁麂羚、北水羚、苇羚、马羚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这里还发现有大约350种鸟类。水生候鸟在2月至5月非常普遍。公园里到处可以看到珍珠鸡、犀鸟、鹧鸪、秃鹫,鱼鹰、战雕和苍鹰等食肉猛禽也十分常见。人们也经常能够看见鸭、鹅、海滨鸟、鹳、鹭、白鹭等水鸟。爬行类动物生活在河里。鱼类是尼日尔河动物种群中典型的一类。最近一次大型哺乳动物种群调查统计在1987年进行。日益活跃的捕猎和放牧活动以及农业开垦使大型动物从尼日尔、贝宁和布基纳法索W国家公园迁徙至此。一些物种的数量在去年一年时间里急剧增加,但最近没有开展调查统计来证实这一点。</p><p class="ql-block">公园从新石器时代起即有人居住,为当今景观的发展打下了基础,野生植物物种在传统土地使用和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图1.大象</p> <p class="ql-block">图2.野牛</p> <p class="ql-block">图3.水羚羊</p> <p class="ql-block">图4.斑髭狗</p> <p class="ql-block">图5.豺狗</p> <p class="ql-block">图6.薮猫</p> <p class="ql-block">图7.猞猁</p> <p class="ql-block">图8.狮子</p> <p class="ql-block">图9.猎豹</p> <p class="ql-block">图10.野狗</p> <p class="ql-block">〔其他信息〕</p><p class="ql-block">在每年的迁徙活动中,公园常被数以千计的富拉尼游牧人占据。人类和自然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一些诸如猴面包树等当地树种在传统土地使用和农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上。每年12月至次年5月为旅游季节,游客进入公园需持有许可证,许可证只对尼日尔本国游客免费。公园每年接待游客约有3000人。旅游设施包括位于塔波阿的信息服务中心、公园总部、700公里长的道路以及有25个具空调设施客房的塔波阿旅馆(见下图)。</p><p class="ql-block">为吸引野生生物,公园在1977年建造了12个水洞,1984年又建造了20个,每年雨季过后的几个月里焚烧草地措施成功地抑制了杂草生长,但从长远角度看,这种做法也消灭了那些我们希望生长的但没有灌木长得快的多年生草种。在以后的干燥季节里焚烧则有利于那些做为当地许多食草动物主要食品来源的多年生草种的生长。自1992年以来,采取了将当地人口纳入保护区管理的措施。联合国和平组织志愿者还承担了对焚火管理和多项公园管理规划的改进。一个管理规划已在准备当中,其资金来源从1995年起将动用区域性项目(欧洲发展基金)的一部分。该规划旨在确保当地的完整,并建立生物圈保护区,包括塔穆和多索保护区在内,W国家公园是生物圈保护区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 —完—</p>